说好一堂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165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好一堂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说好一堂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说好一堂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说好一堂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说好一堂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好一堂课.docx

《说好一堂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好一堂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好一堂课.docx

说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

一、说课的意义及作用

说课是教师经过备课,在一定的场合下,把所备章节的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要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表述的过程。

说课是有理论、有实践的备课表述过程,是非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对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研究教材内容和教与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说课的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备课能力就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传统备课多是教师封闭式的个人备课,由于个人的文化水准、认识能力、教学经验的差异,其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同,致使教学班质量不平衡,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很不利。

说课将传统封闭式的备课开放化,理论化,实践化,同传统封闭式的备课比较,主要有三点好处:

(1)使备课更全面。

传统的备课是教师自己备课完毕,就直接走进课堂进行教学,因此有很多不周到之处。

说课则是备课后先对老师们说,不仅要说过程,还要说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设计意图、理论依据。

说课后众人共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这样经过充分全面的准备后,再走进课堂,效果必然好于前者。

(2)使备课更精深。

说课多了一个备课的深加工过程,能明显提高备课质量。

(3)对备课更重视。

因为说课是面向同行,所以说课者非常重视。

在备课时要学习很多知识、方法、理论,要细致地钻研教材,分析学况,精心准备说课,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甚至还要多次请教他人。

2.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堂教学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内容、方法、过程。

这里所说的教学理论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论基础。

说课对教学过程中重点环节设计意图的表述,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内容。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明显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

让一个后进生回答他感兴趣的问题;某个道理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这些虽然是方法上的问题,他也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有了正确的认识,方法才能奏效。

备课、说课、上课没有理论基础就会一团糟。

没有理论指导,教学就没有高度,就不会吸引学生,成为无源之水。

教师可以多形式、多层次地组织说课,如让教师轮流说,大家共同议,取长补短,使认识统一,知识统一,进度统一,达到备课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也可以把说课列入计划,形成制度,作为全面锻炼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二、说课前的准备

说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

应做好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

(一)知识准备

知识是基础,没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想说好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课前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内容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教材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1.熟悉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这一点说课教师往往忽略。

说课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尤其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离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说课就会迷失方向。

例如,对学生口头表述历史的能力的要求,初一年级就不能要求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过程与历史人物活动,这是对初二学生的要求。

初一学生只要求初步学会复述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能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内容。

2.钻研教材。

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心中有数。

还要掌握本课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

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

(二)理论准备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

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

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在说课前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等有关理论。

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为说课打下理论基础。

(三)技术准备

1.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要想说好课,首先要明确说课要说什么。

关于说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框框”,通常包括说教材分析,说学况分析,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说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策略,说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说教学效果的预测这七项内容。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掌握说课的技巧

①加强说的功夫

说课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目的,但都得用语言表述。

要动口,就要加强说的训练,要有说的功夫。

要注重语气、语量、语调、语速、语感;要进入角色,脱稿说课不能用背诵的语调,要用“说”或者“讲”的语气;设计意图则用说明性语气。

教师所处的位置要和讲课相同,板书和演示操作等活动要自然和谐、落落大方。

②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

每一部分都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

把主要精力放在说在优化教学过程结构设想指导下的教与学的操作过程上。

3.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尺、挂图、小黑板、卡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和图形,以便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四)心理准备

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

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

如果说课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在说课时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说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充分认识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较经济的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形式之一,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积极踊跃地参与这项活动,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进步。

2.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消除紧张心理,说课时从容自如,同时要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使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3.注意自我心理调节

说课是在没有学生配合的情况下,一切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恰当而又不留痕迹地加以弥补。

这种自我控制的心理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乎时就加以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

充分准备是说课成功的起点,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说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说课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说课的基本内容

1.说教材分析——确定教学重点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

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

这是因为:

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的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只有对教材的作者、编者、与读者的心了然于胸,才能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根据日本广岗亮藏的观点,我们从多种不同的具体教材中把

教材变量抽象出三类:

[1知性教材]——关于语言——数量——类的符号教材。

[2表达教材]——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内容的教材。

[3技术教材]——关于身体动作的操作技术,关于造形、音乐艺术的教材。

一般意义上说,教学重点是教材知识结构中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掌握重点知识,对一般知识会更加容易理解,抓住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产生迁移,使知识体系结构合理,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学重点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去考察和思考。

那么,教学重点里除知识重点外,还应包括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诚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离不开知识。

因为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

但抓掌握知识重点的本身并不等于能力和情感。

因此,教师在确定知识重点时,从教学目标体系出发,还要明确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的重点,保证教学重点的完整性。

2.说学生分析——指出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

即使是再好的教学设计,一旦脱离学生的实际,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详尽的分析,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目标。

按照布鲁纳的学说,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行为把握阶段:

通过组合和游戏等动作活动,理解并把握事物的阶段。

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处于这种水平。

②图像把握阶段:

以实物、绘画等图像为线索,理解并把握事物和事理的阶段。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主要处于这种水平。

③符号把握阶段:

未必伴有具体图像,主要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以语言为符号的抽象概念和抽象原理的方式,理解,把握事理的阶段。

初高中学生以及成人主要处于这种水平。

学生在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时,其“认知的前提能力”,也就是今后所要学习的前提条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关系到学习该课题的已有知识与已有的各种能力,是一种动态变化的量,我们把教学对象的“认知的前提能力”分为“律前”和“律后”两个阶段,即把握某一类知识规律之前和把握某一类知识规律之后两个阶段。

在“律前”阶段,学生需要理解特定的知识和掌握特定的技术,这些特定的知识和特定的技术所具有的逻辑性占了极大的比重,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受到束缚,所以,教学目标应定在“理解特定的知识,掌握特定的技术、形成熟练技巧之类的教学目标,即主体操作能力的形成、系统知识的掌握”上;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特定的知识和顺利掌握特定的技术,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这些教学媒体主要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内隐为外显、化隐蔽为直观的作用。

在“律后”阶段,学生的学习是围绕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是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需要积累主体性的学习活动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形成态度、构建价值观,所以,教学目标应定在“形成态度、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即个体能力的发展”上;为了使学生积累主体性的学习活动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必须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和更好地迁移。

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难点有三种:

一是与教学重点相同的教学难点,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处理的方式是“攻坚”;二是教学难点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与教学重点有着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处理的方式是“淡化”;三是与教学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处理的方式是“回避”。

确定教学难点要依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3.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一般指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要求明确、具体。

确立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发展为依据。

具体叙述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知识、能力与学科思想方法

知识:

认知目标,即听、说、读、写、计算,实验操作技能,体育运动、劳动技术、音乐、美术等技能技巧。

能力:

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操作(运动操作与心智操作)、想象、表达(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学科语言四个层面。

学科思想方法:

如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对比、量变与质变等。

(2)过程与方法

过程:

与学习过程相关联的心理过程分析。

方法:

所要用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即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标准的确立。

4.说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说课,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习题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5.说优化宏观教学过程结构与微观教学方法操作的设想

这是说课的重点之所在。

唐文中主编的《教学论》中指出:

从系统论角度看,“所谓教学过程,就是那些引起教学活动系统状态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

”教学过程的发生,有待于教师有目的地“引起”,而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也有赖于教师把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地加以协调和控制。

研究教学结构,一定要从教学系统内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去研究。

教学结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多维整体结构。

我们从教学要素的空间组合上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物质条件形成构成性结构。

这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前提。

从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程序上看,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形成过程性结构,即时间结构。

在这里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学系统本身比较稳定的基本要素,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首先,要说明教学过程运行中怎样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为主体,做到以“教”促“学”,以使知识结构的内存规律与学生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

其次,教师要说明怎样组织好教学过程,通过情境创设、新知学习、反馈强化、知识应用、结束等控制手段和语言、提问、演示、讲解、板书等基本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有序的发展,即按规律运动。

6.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包括内隐和外显的动作)。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进而关系到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

它涉及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习的进程及迁移的形成等。

教学方法有其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特点。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选择教学方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问题。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特征、能力水平等)、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时间标准去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说课时,根据上述内容,说明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的根据、作用等,阐明其价值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和谐发展的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涌人教育领域的情况下,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从传统的手段发展到了电化教育。

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媒体的教学转变为采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计算机为中心,形成媒体系统。

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媒体)具有信息最大、传播速度快、使教材形象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和功能,因此,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捉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教师在说课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特点出发,说明使用教学媒体的有效性、适时性、适度性以及电教软件编制的构想等基本想法和这些媒体的使用价值。

7.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

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

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作具体的、可能的预测。

四、“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近几年来,“说课”这一教研活动形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时间上都探索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正日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

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现上正确把握本节课教材内容在本学科、本学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况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说课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客观、准确的分析学况,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发展智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确定都要与教材分析和学况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节课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阐述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学科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学况的分析一概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学策略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学策略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教学实践的功能。

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策略设计上升到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验,“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或不吻合。

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几种目的。

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艺;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

在开展说课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

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

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知识难度较大、结构复杂、以及同科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课节等。

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人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

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况,做到有的放矢。

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

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

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教学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教学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

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性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是备课的深化。

说课的一种——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于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附录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说课稿

党方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49中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的重点篇目,也是《水浒》的精彩篇章之一。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它的故事产生于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成书于明代,距今久远。

明代的小说拿到今天的课堂上来学,让学生学什么呢?

不是像古人一样说起话来“之乎者也”,写起文章来半文半白叫人晦涩难懂。

而是要学习前人独具匠心的构思和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古人之书皆为我物,惟我所用”的地步。

初三学生平均年龄16岁,男女各半,对江湖恩怨、打打杀杀,男同学有极大的兴趣,女同学则不以为然,这是由他们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的。

他们又有共同之处,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喜欢看精彩的故事情节,普遍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就应抓住主要情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会对鲁提辖的行侠仗义行为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