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107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docx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

生态乡村考察报告

篇一: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

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

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

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

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通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

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

  安全饮用水。

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

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

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

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

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

  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

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

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

  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

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

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

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

  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

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

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

  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

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

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

  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

  老百姓的新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的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把把美丽经济变为富民强村的载体,转化为生产力外,必要的管理体制非常重要。

让村民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

以村为主体,制定村民公约,派驻规

  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

  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

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

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

  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

  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

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

  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

  

(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

  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

  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

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

  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

  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

  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

  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

  4、“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

  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

  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

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

  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

  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

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

  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

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

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

  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

  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

  4、“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

  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

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篇二:

赴浙江电子商务及生态乡村建设考察心得体会

  赴浙江电子商务及生态乡村建设考察心得体会

  4月11-18日,我跟随镇考察团来到浙江省乌镇、桐庐、义务等地,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电子商务氛围、超前的思想理念以及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特色小镇建设。

“淘宝村”、“余杭梦想小镇”、“滕头村低碳小镇”、“青岩刘村”、“陶瓷小镇”、“民宿小镇”、等等,而像这样的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多达100多家,同时,还有更多的特色小镇正在开工建设。

我认为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文化+旅游模式

  浙江特色小镇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和制度

创新,每一个小镇的建设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机制创新和激励政策。

梦想小镇是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的一个创业平台,让有梦想的人去追梦。

通过建设“众创空间”、O2O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帮助大学生“梦想变成财富”;义务幸福里主打乡村风情旅游,为都市人群打造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青岩刘村全村不到XX人,家家开淘宝店,拥有2家金冠店、数十家皇冠店,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淘宝村”。

  二是突出高端引领,彰显产业、生态和人文特色

  梦想小镇吸引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在桐庐淘宝村,目前,桐庐已达成“农村淘宝全覆盖”,下辖183个村庄,全部

  设立了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淘宝”全覆盖的县域。

  三是政府主导服务。

在浙江,当地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XX年初,“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的“XX年重点工作”。

3月,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启用。

5月,浙江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浙江的特色小镇,既是产业创新升级、又展现了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彰显了人文气质,又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一个个特色小镇,也为我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陈宏

  XX年4月25日

篇三: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了促进我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步伐,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农家乐健康、蓬勃发展,推进蒿沟旅游度假区陕南山地旅游文化体验建设进程。

广货街镇镇政府、蒿沟村村委会及陕西新流水实业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共89人于6月5日对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特别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规划建设及农家乐的运营方式进行了为期一天考察学习。

礼泉县的旅游发展思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创意、农家乐的运营方式对我们思想触动很大。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礼泉县,位于省境中部,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辖县。

于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人口46万。

距咸阳市区35公里。

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

东邻咸阳国际机场,312国道、福银高速、关中环线及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全县有70万亩生态果园、万亩醴泉湖水面、九宗山、五风山、泾河峡谷等自然景观。

有以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文物资源丰富。

近年来,礼泉县旅游产业坚持乡村旅游与文物旅游“两轮驱动”,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积极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全力打造陕西省乡村旅游特色县。

已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花果氧吧——东坪村、龙眠福地——陵光村、湖边人家——徐家村、耕读传家——尧召村、传统民居——西洼村、桃乡客栈——榆村、时代新村——白村等8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农家乐接待户300家,旅

  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的东北部,距西安60公里,唐昭陵(唐太宗)脚下,昭陵博物馆旁。

是陕西省首个万元村,犹如华西村闻名于世。

全村64户300人。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当时在全国都晓有名气。

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

目前仅有300口人的袁家村的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年平均分配现金4500多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

改革开放时期,全村决定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先后建有水泥厂、建材构件预制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

现在成立为袁家集团公司,涉足建筑、房地产、旅游、运输等领域。

企业有水泥厂、制药厂、旅游景区开发、影视制作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如今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该村又至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集中展示关中农村从明清至今的农村生活文化的演变。

已成为陕西省内著名旅游、休闲景区。

  二、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成果

  发展乡村旅游给礼泉县带来巨大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发展乡村农家旅游,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果园有了附加值,每户增加收入5000—10000元;农家乐收入丰厚,户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有效拉动了周边村庄的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使全县新农村建

  设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基础设施迅速提升,农民知识技能提高,信息增多,致富渠道拓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治安得到扭转,人际关系和谐。

  3、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群众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旅游推动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不断衍生,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明显。

  三、主要成功做法

  1、提前规划。

党政主导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高点定位,请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村的发展方向。

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发展旅游产业决定,把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放在抓民生、抓新农村建设、抓农民致富的重要位臵。

  2、组织领导。

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县级领导分包,部门乡镇联合狠抓项目落实是旅游开发的有力保证。

农业、果业部门围绕发展生态旅游,抓好果业示范村;工业、乡企局围绕打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购物产品;交通部门围绕畅通旅游线路,架设旅游大桥,增设旅游路牌标识;城建围绕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改善旅游服务条件;林业围绕旅游重点景区绿化美化环境;宣传围绕提升旅游知名度在宣传媒体打造声势;政法部门围绕旅游抓平安创造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工青妇群团组织围绕旅游促销,举办各类亲情连接活动。

形成了发展旅游的强大合力。

  3、扩大融资。

扩大融资渠道,破解投资难题,集聚资金是旅游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主要采取政府投资、部门投资、争

  取政策性项目投资、激活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五条措施完成旅游项目建设。

  4、加强宣传。

增强县域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人气指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广借网媒促销,不断充实完善公众信息网,展示旅游资源,发布旅游工作动态。

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宣传和旅游商品博览会,散发宣传品,拓展市场空间。

积极举办节庆活动,想方设法提升知名度,推销旅游产品。

  四、对比蒿沟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通过对礼泉县袁家村乡村旅游产业的考察,结合我县广货街镇大蒿沟景区开发实际情况,我看到几点不足:

  1、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不够。

我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美妙多姿,奇异罕见,森林古朴秀美,秀罐三秦。

漫沟景观没有被开发利用。

蒿沟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就突出,累计引进秦岭峡谷漂流、深山老林、冰晶顶、秦岭鹿苑、清泉居、养生谷、健康管理中心等10家旅游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

蒿沟村在招商引资方面项目虽然多,然而只有秦岭鹿苑、秦岭峡谷漂流项目投入运营,其他具有规模的大型项目进程缓慢。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冰晶顶、深山老林工程,工程期限太长,有的达20年之久。

同时,有些项目建设规划不够合理,建设中乱堆乱建现象严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不高。

我镇虽然旅游景观较多,开办农家乐达130家。

然而旅游文化内涵并不够高,人文元素缺乏。

首先表现在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元素较少。

在开发出来的景观中,大多只有自然景观,与之相和谐的人文景观因素太少。

其次表现在乡村文化旅游方式单一,开办的农家乐招待服务除了农家菜外,其他凸显陕南乡土文化气息的其他项目太少,且发展不

  规范。

  3、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一是投入运营的景区景点少,游、娱内容单一,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出现引客难,留客更难的现象。

二是接待能力不强,资源配臵失衡。

我县休闲游、自驾游、短线游、周末游、假日游的特点突出,季节性明显。

在旅游旺季特别是“五一”“十一”两个重大节日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

从十一月到次年四月游客又十分稀少,就是在五至十月的旅游旺季,周一至周四的游客也不多,旅游资源闲臵时间长,利用率不高。

第三旅馆和农家乐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不高。

一些旅馆存在室内陈旧、设施不全、缺东少西等问题。

四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种少,在工艺品、纪念品方面还是空白。

  4、乡村生态农家乐发展不规范。

首先表现在农家乐经营状况不够规范,农家乐服务水平不高,饭菜分不开档次,环境卫生状况不够好,有乱搭乱建现象,没有形成“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有想“小富即安、坐等游客”的现象,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农家乐接待设施如住宿、停车场等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表现在旅游服务行业(旅馆、农家乐)组织化程度不高。

有“农家乐”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名存实亡。

在经营方面各自为阵,没有整体观念,有的甚至为争客源明争暗斗。

在服务内容的布局上,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在一个村内缺少各具特色的户,在一个户内缺少特色菜,形成你做什么菜,我也做什么菜,大家都一样。

  5、组织宣传力度不够。

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在镇党委政府的认真指导下,大蒿沟旅游度假村确定了打造秦岭生态旅游第一村的目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龙头、以加快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