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529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2年下期高一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语文

时量:

120分钟总分:

10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哺(bǔ)育    夙兴夜寐(mèi)阡(qiān)陌交通   纤纤(qiān)玉指

B.罹(lí)难    放荡不羁(jī)对酒当(dāng)歌   否(fǒu)极泰来

C.踯躅(chíchú)溘(kè)然长逝   断壁残垣(yuán)绕树三匝(zā)  

D.伶俜(pīng)  冲破樊(fán)篱封妻荫(yìn)子   葳蕤(wēiruí)生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公姥玳瑁周公吐哺龙子幡鼓瑟吹笙

B.拊掌陆离氓之嗤嗤青骢马泣涕涟涟

C.兰皋谣啄载饥载渴墟里烟糜室劳矣

D.鹄舫樊笼雨雪霏霏偭规矩青青子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屈原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竭忠尽智侍奉君主,却遭到小人离间,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B.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C.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全球纸浆价格的上扬和用纸量的增加,造成了当前洛阳纸贵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B.《短歌行》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C.《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刘兰芝、焦仲卿坚贞的爱情以及封建家长的罪恶。

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6.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的一项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7.下列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家》中,觉民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慧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B《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C、愚人节当天晚上,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

第二天,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

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

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

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

“美……美……美”

 

二、默写(6分,每空1分)

8.

(1)桑之未落,。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

(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三、诗歌阅读(8分)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①,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选自《诗经·王风》)

【注释】①靡靡:

迟缓的样子。

9.《诗经》多用“兴”的表现手法,请具体指出本诗中哪里运用了这种手法,并简要谈谈其作用。

(4分)

 

10.后人概括此诗意思为“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这一典故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读完全诗后,你有新看法吗?

试作合理猜想。

(4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後。

吕公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公曰: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

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

“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乃令樊哙召刘季。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

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

“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刘季曰:

“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诸父老皆曰:

“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於是刘季数让。

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

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11.对下列句子加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

欺骗

B.萧、曹等皆文吏,自爱爱:

仁爱

C.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

交好

D.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就:

成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B.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C.高祖因狎侮诸客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D.乃立季为沛公吕公女乃吕后也

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B.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C.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D.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3分)

 

(2)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3分)

 

(3)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4—17题。

(16分)

古诗如酒

祝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阙《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

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

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

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

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

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

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

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

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

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

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

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

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

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

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

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劣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

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

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

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5.本文开头引用《关雎》中的名句有何用意?

(3分)

16.第三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7.作者反复品读名诗,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4分)

18.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诗歌传统令世人瞩目,令国人自豪。

然而令人遗憾的事实是:

在近些年里,诗歌仿佛成了中国文学园地里墙角的一朵小花,只在狭小的空间里孤芳自赏,少人问津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5分)

 

六、作文(40分)

一首歌中唱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参考答案

1.D2.A3.A4.B5.A6.D7.A

8

(1)其叶沃若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4)羁鸟恋旧林

9.每章前两小句都是借景起兴,(1分)通过对黍稷的描写,交待了诗歌的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主人公的怅惘忧伤打下了铺垫(烘托了主人公痛苦悲伤的感情)。

(1分)

10.人们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为“黍离之悲”。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分)新的理解可以为:

示例1:

诗中所表达的可能是一个常年四处漂泊的流浪者,见到茂盛的庄稼时所发出的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的忧愤的呼喊。

示例2:

诗中所表达的也许是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所发出的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

(只要与诗意相符即可。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

)(3分)

11.B.(爱:

爱惜)

12.C.(A项“以”,前者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拿”。

B项“为”,前者介词“替”,后者动词“做”。

C项“因”均为连词,“于是”。

D项“乃”,前者表承接“于是”;后者表判断的动词,“是”连词表目的/介词,拿B.介词,替/动词,做C.连词,于是,就D.连词,表承接/动词,是)

13.B(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14.

(1)酒宴将结束时,吕公向高祖递眼色执意要他留下。

(阑:

将尽。

目:

用眼睛示意。

固:

坚决,坚持)

(2)您是秦朝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统率沛县子弟,恐怕大家不听从您的指挥。

(为:

是。

背:

背叛。

率:

统率。

恐:

恐怕。

(3)你们现在一起杀掉沛县县令,选一个值得拥立的人接替职位,以响应各路诸侯,这样你们的家室才能被保全。

(诛:

杀。

令:

沛县县令。

子弟可立者:

定语后置,值得拥立的人。

应:

响应。

完:

被保全。

15、说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远流长、价值之大、影响之深,(2分)同时也为文章增强了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诗意。

(1分)

16、答案:

古诗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

(两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古诗如酒也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用“换言之”的方法即可得出。

关键是“发酵”二字,发酵的过程除保留原有的以外,还有变化、提高的意思,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17.答案:

它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能抵御心灵的麻木;它能深化我们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它能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能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5点答对4点意思符合即可)

18、这是一道开放探究题,可围绕当前诗歌的命运写,如:

这是中国诗歌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悲哀。

 

参考译文:

单父(shàn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

“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

“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吕公说:

“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秦二世元年的秋天,陈胜等在蕲(qí奇)县起事,打到陈的时候,自称为王,定国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许多郡县都杀了他们的长官来响应陈涉。

沛县县令非常惊恐,也想率领沛县的人响应陈涉。

于是狱椽(yuàn,院)曹参、主吏萧何说:

“您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

希望您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大约可召集到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了。

”于是派樊哙去叫刘季。

这时,刘季的追随者已经有几十人或者到一百人了。

樊哙跟着刘季一块儿回来了。

沛令在樊哙走后后悔了,害怕刘季来了会发生什么变故,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刘季进城,而且想要杀掉萧何、曹参。

萧何、曹参害怕了,越过城池来依附刘季,以求得保护。

于是刘季用帛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县的父老百姓宣告说:

“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

现在父老们虽然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全都起来了,现在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

如果现在沛县父老一起把沛令杀掉,从年轻人中选择可以拥立的人立他为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

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屠杀,那时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于是沛县父老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季,想要让他当沛县县令。

刘季说:

“如今正当乱世,诸侯纷纷起事,如果安排将领人选不妥当,就将一败涂地。

我并不敢顾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怕自己能力小,不能保全父老兄弟。

这是一件大事,希望大家一起推选出能胜任的人。

”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都顾惜性命,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满门抄斩之祸,极力地推让刘季。

城中父老也都说:

“平素听说刘季那么多奇异之事,必当显贵,而且占卜没有谁比得上你刘季最吉利。

”刘季还是再三推让。

众人没有敢当沛县县令的,就立刘季做了沛公。

于是在沛县祭祀能定天下的黄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涂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帜都是红色的。

这是由于被杀的那条蛇是白帝之子,而杀蛇那个人是赤帝之子,所以崇尚红色。

那些年轻有为的官吏如萧何、曹参、樊哙等都为沛公去招收沛县中的年轻人,共招了二三千人,一起攻打胡陵、方与,然后退回驻守丰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