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222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docx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基本知识点: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的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

3.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叫做高等教育。

4.《大百科全书》说: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5.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6.斯特卤米林运用受教育的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丹尼森研究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8.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雅典的高等教育最早是由智者的讲学开始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创建于齐国桓公年间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唯一的官办的高等学府,唐朝的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并且从宋代开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为主要的形式,一直发展到近代建立新学制为止。

9.1840年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建立新式高等学校。

10.19世纪的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创办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1.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1

12.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文化、新知识c,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13.教育的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的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这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4.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得、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5.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造就“四有”

16.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17.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8.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

19.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的高等教育强调促进个人个性和理性的发展;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20.个人本位观可追溯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

社会本位观在西方可追溯于柏拉图

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

孔子把教育看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老子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的完善。

21.“六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倡导以“仁”为核心,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是实行的一种通才教育。

22.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重大转变。

23.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指称为高等教育发展的2个阶段,最初是有没有学者马丁?

特罗提出。

24.英才教育阶段的大学培养治国精英,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国家25.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功过“开放入学”来实现高等教育的扩展。

日本的高等教育起源于国立的帝国大学,日本的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发展为大众教育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常把这种做法成为既省力又经济的政策。

26.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7.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8.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德国的哲学比较牛。

29.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

我国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30.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a,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B,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C,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3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意大利。

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法国。

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澳大利亚,加拿大。

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日本和美国。

32.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33.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

34.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其他。

我国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称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

35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36.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

“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37.高校的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

38.欧洲大陆模式(学术权力)。

美国模式(行政权力)。

英国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结合)

39.1984年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0.实行党委领导,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她是保证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措施。

校长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高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教职员工的民主监督。

41.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3个层次:

校、学院、系。

系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学术单位

42.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和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43.我国高等教育可以授予12个学科门类的学位。

44.形式结构,指不同的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5.能级结构,具有不同半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46.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4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8.大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49.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过程,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50.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代表分别是孔子和杜威。

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根据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阴性课程。

51.专业课程是集中体现某一专业特点的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理解:

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文华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态度与价值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

隐性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从学校的组织和制度的特征中学习得规范和生活态度,学校在无形中亦完成了社会化训练、阶级结构的维持等功能。

52.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3.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现出来。

不同时期教学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

54.班级授课制最先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在我国,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55.19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巴达维教学法,在欧洲出现的曼格依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开放教学”,50年代初英、美等国提出的“协作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

56.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等。

57.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

58.大学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

3

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认为为目的的师生间

59.20世纪3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兴起。

60.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

61.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物理原理作如下分类:

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

62.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

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教育电视系统、语言实验室等教学媒体。

63.智能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

64.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化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这样一种技术组合。

网络大学的出现是远程教育的一种飞跃,是对传统大学的一次改造,它以强大的交互性和广阔的开放性,在吸收传统大学和远程教育一些优点的同时,塑造着自己的特性。

65.开展科学研究使高等学校同时具备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两大重要职能。

66.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两方面:

1、研究教学内容;2、研究教学方法。

简答: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A,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包括颁布法令、任免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为控制高等教育提供保证。

b,运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c,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等。

B,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D,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

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A,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B,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C,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一定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

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C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5.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a,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教育的培养目标,c,实施的途径6.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a,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a、导向作用b,具有调控作用c,具有评价作用d,具有激励作用

6.为什么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出发点,

A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市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B,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虑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C,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

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A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高等

4

学校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将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等方面的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B,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式,扩大专业视野,促进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同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其严谨的学风和合作精神等c,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加深其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强其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8.通才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9.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首先,专才教育主要市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狡狯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10.硕士学位: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11教育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应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学位制度今后改革

的基本方向。

12.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a,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b,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c,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1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a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b,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c,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4.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原则:

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

1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分为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

16.中央集权型:

法国。

权力分散型:

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

德,日,英。

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其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所谓办学体制即关于办学者的法律地位、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管理制度体系。

再次,扩大高校的半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所谓高校的半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

组织的权利。

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

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19.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

5

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20.影响高教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

学术、体制、区域发展水平2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2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劳动的复杂性、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23.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

24.高校学生个体倾向性的发展特征:

兴趣广泛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远大的动机逐步确立;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

25.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26.大一新生的特点:

a,踌躇满志,但缺乏远大的理想;b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但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饿习惯和意识;c思想单纯,可塑性教大;d渴求知识,但专业思想不巩固e,渴望温暖和友谊f,要求自由和民主,但缺乏自治和自立能力。

27.大二、三年级学生特点:

a,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不稳定性b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c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d层次差别日益明显e希望获得爱情的体验。

28.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意义: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

2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努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a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b,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c,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30.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包括哪些,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31.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32.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年制的主要弊端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的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41.高校教学方法主要特点,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

渗透和结合。

42.按照具体的实施方式,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

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43.如何运用讲授法,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

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45.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特征:

1、目的在于培养学生;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显示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互补并进的效果。

46.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47.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1、军事训练;2、专业实习;3、生产劳动;4、社会调查;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

48.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

(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49.思想教育几个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华、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

1、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高校教育规律;3、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5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5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2、说理启迪法;3、情感交流法;4、榜样教育法;5、参观访问法。

7

53.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过程:

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行的必经之路。

5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

要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稳定地发展,必须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细致、耐心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实现。

论述:

1.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A,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a,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b,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B,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b,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功能

2.现代大学的只能体系,A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

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旧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

点,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核心来展开。

B,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C,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

信息服务,包括高校信息库、图书资料为社会服务。

设备开放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的精良设备向社会开放~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他们共同构成可全面发展教育。

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A,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