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
“怎么草也开花?
”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
“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
”他回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niè rú)半天,说:
“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⑧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⑨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1)结合语境,如何理解文中第⑦段的“嗫嚅”一词?
(2)从修辞或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那笑容真是灿烂。
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②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3)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2)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②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3)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4)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
他告诉我们:
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解析】【分析】
(1)结合“耳聋的孩子第一次站到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可以看出男孩的窘迫、紧张。
(2)①句明确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把笑容比作盛开的野菊花,充满阳光。
表现男孩健康、乐观、向上,结构上为下文获得成功作铺垫。
②结合语境,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这是衬托的写法。
(3)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做铺垫,前后也形成照应。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内容,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
他告诉我们:
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故答案为:
⑴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⑵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②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⑶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⑷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
他告诉我们:
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学生只要能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能够准确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题干已经作了明确的要求,考生要按照要求,结合语句的特点,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按照一定的答题模式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
考生在平时要在平时留意常用的写作方法,能够辨识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并且正确阐述。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
“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
昨天不还是四块吗?
”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
”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
”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
“拿去吧!
”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
“多谢了!
”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
”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
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
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选文有改动)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
“拿去吧!
”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父亲“叮嘱”的含义。
【答案】
(1)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2)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3)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4)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解析】【分析】
(1)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文中多次写“风雪”,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能表现出父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突出父亲的形象。
(2)句中划线的“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满、冷漠,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没有爱心的小市民形象。
(3)文中的父亲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从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多给些钱,并在买柴人侮辱的情况下弯腰捡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性情坚忍,能委曲求全的人;同时父亲教育“我”要努力读书,尊重劳动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
(4)父亲最后一次叮嘱的内容是“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结合前文父亲卖柴时的经历可以知道,父亲是在叮嘱孩子,以后有能力了,有地位了,也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的劳动者,这正是父亲渴望被尊重的体现。
可以从“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角度来理解。
故答案为:
⑴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⑵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⑶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⑷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点评】⑴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思路:
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喝果汁可以帮身体“排毒”吗
云无心
①“排毒饮食”不是新鲜事物,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类似的概念—一人们认为身体在不停地产生毒素,需要通过某些食物来“清洗”身体,“排出”毒素。
一直以来各种“排毒法”层出不穷,从来不缺乏追随者。
②果汁排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实践者所采取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只喝果汁或蔬菜汁,不吃其他食物。
这些釆汁被称为“排毒果汁”或“轻断食果汁”,还有不少名人为这些产品代言。
③对于排毒果汁的效果,按标准的科学表述来说:
没有证据支持它的功效。
因为“排毒”本身就是个伪科学的概念,而果汁排毒所采用的食谱并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科学家很难去研究这样的“养生”方式,自然乜就缺乏科学证据了。
④那么,许多人感觉“有效”,又是怎么回事呢?
⑤一方面,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出现腹泻。
还有一些果汁因为质量不合格,也会导致腹泻。
许多人把吃了“排毒食物”之后的身体反应都当作“排毒”,于是腹泻也就被当作“有效”了。
另一方面,这些果汁或蔬菜汁中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热量低,不足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所以只吃这些很可能让人岀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这些本来都是副作用,却被不少人当成了“排毒”
⑥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实排毒釆汁的无效,不过有一些著名医疗机构都写过关于排毒餐和排毒釆汁的综述。
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称:
“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让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鼓吹者说这是毒素离开身体的表现,但营养师却会将这些现象解释为缺乏能量和营养的表现。
”
⑦干净卫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为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⑧对于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危害健康。
排毒饮食无法改善人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对心脏没有积极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排毒饮食可能相当危险—如果患者在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那么任何严重限制进食的食谱都可能导致危险的低血糖。
⑨我们可以剖析为什么这种和那种“排毒法”都是无效的,那该怎么“排毒”呢?
答案是:
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
⑩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是一道防线,可以挡住许多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它们进入体内。
而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把它们消灭。
肝脏和肾脏则是过滤系统,把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过滤掉。
要想“排毒”,关键是让这套系统有效运转。
排毒果汁或其他排毒饮食都是营养不良的食谱,无法提供亼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身体都无法正常运转,如何指望“排毒系统”正常运行?
⑪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转的保障。
只要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就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
而如果身体正处于不良状态,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那无论什么“排毒法”也都是无能为力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 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
C. 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危害健康。
D. 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果汁排毒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正确的方法。
(2)下列对于人们认为果汁排毒“有效”的原因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岀现腹泻,被当作“有效”的“排毒”。
B. “排毒食物”是均衡食谱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安全,经常食用能保持好的身材。
C. 只吃“排毒食物”让人出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被不少人当成了“有效”的“排毒”。
D. 许多人把吃了质量不合格的“排毒食物”之后的腹泻等身体反应误解为“有效排毒。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看待“排毒”。
【答案】
(1)B
(2)B
(3)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应当让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运转。
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因为各种“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害。
【解析】【分析】
(1)ACD符合文意。
B.不符合文意。
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并不是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只是说明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让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
(2)ACD符合文意,B.原文说干净卫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为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所以说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 从文章第⑨⑩⑪这三个自然段中筛选出关键语句,整合出答案即可。
这些关键句子有:
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转的保障。
据此整合出答案。
故答案为:
⑴ B;⑵B;
⑶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应当让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运转。
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因为各种“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
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
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
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
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
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
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
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
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
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
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
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
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
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
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
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
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
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
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
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
“妈——我鞋都湿了!
”我懊恼地抱怨。
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
“快脱了!
脚不能沾凉水的。
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
”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
“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
“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
”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
“你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
”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
”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
“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
“爸,晚上有雨。
”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
梭罗说:
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
(至少四件)
(2)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①“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
②“爸,晚上有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选出与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