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71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docx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整合思维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覃忠1,王玮1,王祎1,陆小华2,孙浩军2

(1,汕头大学商学院;2,汕头大学工学院

广东汕头,515063)

内容摘要:

整合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想,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更佳解决方案。

本文对整合思维进行介绍,并与传统思维进行比较,探讨整合思维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最后阐述整合思维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MBA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整合思维,建模和模式整合,高等教育,MBA教育

一、引言

“整合思维(integrativethinking)”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RogerMartin)教授最早提出来的创新性思想。

该思想是马丁教授在他17年商业咨询经验的基础上以及他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经验的反思中得出的。

他认为,领导者致胜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马丁教授通过对许多著名的成功企业家,如宝洁公司(P&G)的CEOA.G.Lafley,进行了长达数百小时的录像访谈,进一步验证了他的观点。

整合思维是致胜的法宝,但是整合思维绝不只是少数人的天赋。

只要人们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通过学习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这种方法,最终强化自己整合思维的能力。

目前,对整合思维理论的介绍还不多见,学术界对它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还不甚清晰。

本文通过对整合思维理论内容的阐述,比较整合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关系,重点探讨它对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体现,希望能对整合思维的理论传播尽微薄之力。

二、整合思维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是指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模式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能够进行建设性的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形成一个既包含已有模式的某些成分但又优于已有模式的新模式【1】【2】。

马丁教授提出,人们能够容纳两种对立想法的思辨头脑,通过权衡设法找到优于两者的新思路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头脑的这种思辨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而获得。

合理地运用整合思维的思辨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怪圈,发现原本意想不到的新途径。

(二)整合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关系

人们思维和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部分:

表征(salience)、因果关系(causality)、架构(architecture)、决策(resolution)。

人们首先要考虑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然后建立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再将因果关系组合为架构以得出具体结果,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决策【1】。

同样是这四个步骤,传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难得糊涂”。

传统思维的目标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因此,传统思维从开始就尽可能勾画出最简单的决策图,尽可能地去排除干扰因素,甚至根本就未将这些重要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其次,传统思维者存在狭隘或简单看待因果关系的倾向。

我们知道,线性关系是最为简单的变量间的关系,易于寻找和处理。

因此,现实生活中,人们宁可冒隐藏变量间复杂关系的风险,也要去追寻这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使得这种因果关系偏离了事实本身。

有时,人们误解了这些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甚至颠倒了因果关系的方向。

最后,基于重要影响因素以及因果关系建立的整体架构常常出现纰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终导致了“不尽如人意”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思维者不同,整合思维者更加勇于接受复杂。

首先,整合思维者善于扩大表征因素的选择范围,并且不畏惧表征因素的增加而引起的问题复杂化。

他们相信不会在纷繁复杂中迷失方向,而是坚信复杂中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良方。

其次,整合思维者不接受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积极考虑多方面的、间接的因果关系。

再次,整合思维者不是将问题拆分为若干独立的个体来逐一解决,而是在始终保持问题整体性的同时着手处理各个部分。

最后,整合思维者绝不凑合勉强接受现成方案的拼凑,宁愿费尽周折也要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马丁教授对传统思维决策以及整合思维决策过程模式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

图1整合思维和传统思维决策过程模式的比较

我们发现,整合思维处理问题的核心在于个人的立场。

马丁教授认为“立场”(stance)是一个人知识链的顶端,个人的立场不仅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且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中的自己。

“工具”(tool)是个人用来组织思维和理解的手段,“经验”(experience)是个人立场和工具的产品【2】。

个人的立场不仅指导自己的思维过程,还指导个人选择或回避某些经验的取得。

图2描绘出个人知识与思维的模型。

图2个人知识与思维模型

基于此模型,马丁教授采用建模工具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取得整合思维的初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个人立场的形成。

他总结出整合思维者立场的六大特征:

认为现有模式不等于现实;利用相互对立的模式;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模式存在;“我能找到更好的模式”;向复杂空间探索;给自己留出时间进行探索。

在经验方面,马丁应用整合思维的工具对商业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取得整合思维工具的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个人立场的改变。

马丁教授引入了一些沟通和咨询技巧,如确认质询、倡议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整合思维的态度、使用工具的能力并取得相应的经验。

马丁教授认为,人的知识和行为都是基于自身的模式。

生活中总是存在相互冲突的思维模式,而现实只是人自身模式的反映,模式对人的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的语言、选择或行为只是显露的冰山一角,隐藏其下的是解释模式和信息。

马丁教授使用了“梯子”模型来进行说明,见图3。

“梯子”模型表明,人们在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吸取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最后得到对该问题的结论。

图3“梯子”模型

每个人在做出判断时总是根据自己对信息的解释而得到结论,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所采用的信息和模式。

因此,在解决冲突时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引导人们反思自身的解释模式,发现可达成协议的空间(zoneofpotentialagreement,ZOPA),从而实现不同模式的整合。

罗杰·马丁的整合思维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是否一定存在更好的模式。

他的回答是:

整合思维者并不否定现有模式可能是最佳的,但整合思维者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

这样的回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学术上尚需有效的证明。

(三)整合思维的理论基础

MihneaMoldoveanu博士是罗杰·马丁教授的密切合作者,长期致力于整合思维的基础研究。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思维、知识、决策、行为以及解决问题的模式等方面的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行为和思维科学传统上可分为描述性(descriptive,是怎样的)、规范性(normative,应该是怎样的)和指导性的(prescriptive,在哪种情况下应该是怎样的),Moldoveanu博士将整合思维称为归因性科学(ascriptive),即追踪当前状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模式做出决策(Moldoveanu,2010)。

归因科学的主要工具是建模(modeling)以及模式整合(modelintegration)。

整合思维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部分【3】【4】:

(1)建模的基本原理,即人类思维建模和组织决策模型的原理;

(2)基于模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即面对实际问题,建立基于有效性和建模假设的基础模型;(3)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建模

该部分主要关注建模的过程以及模型检测。

模型是从现实世界产生假设和形成行为的发动机。

作为思维的基础构件,模型是基本实体,它引导我们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其目的是产生更有效的假设,进而形成更可能成功的行动计划。

思维活动的元思维(thinkingaboutthinkingwhilethinking)将建立模型的思想注入到我们的思维中【5】,引导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引入建模的思想,并从建模的基本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整合思维的方法。

建模是通过对问题的直觉知识,解释其确切含义,构建模型表达方式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行为模型、信念模型以及思维建模。

图4“问询主体”对“行为主体”的基本表达与干涉模型

行为模型基于人类的基本偏好而建立的。

偏好和选择是人类行为建模的基础,也是人类行为和决策选择的依据。

此外,在人们的行为模式中有时间相干性和不相干性的建模原理,双曲线和指数曲线是建模的基本构件。

如Moldoveanu博士建立了对行为主体的基本表达与干涉模型,见图4。

以此为基础讨论“理性选择”,并建立了一系列解释人类行为与思维模式的方法,如“DEC”(decision)–行为是偏好的表现;“INT”(intention)–行为是由激励,而不是原因产生的;“RESP”(responsibility)–行为的结果是行为的目的。

据此,他对“理性选择”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将其应用于对感觉和心理等现象的解释,如痛觉、痒觉、习惯、成瘾等。

信念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建模工具,它是关于人们信念的表达和思考。

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偏好不同,其信念模型也不相同。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依据实时检验这些模型。

他对人的认知状态做了较为严格的分层模型。

如果以K(P)表达“知道事件P的存在”,以~K(P)表达“不知道P的存在”,则以下模型表达了一个人对“P的存在”这一事实可能的认知状态,见图5。

图5认知状态的分层模型

他告诉人们,即使对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所认识到的也是极其有限的。

Moldoveanu博士进一步讨论了信念与信任的问题。

图6表明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认识与“真相”之间可能产生的巨大差异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风险。

“真相”难以得知,Moldoveanu博士设计了BET方法进行主体问询,探知行为主体的认知状态,并进一步以BET理论和委托代理关系解释行为选择。

图6认知状态的形成分类

思维建模是基于人类的计算、推断以及推理能力而形成的。

计算和推断能力是基于现有“硬件”条件计算和推断的建模技术,展示如何建立“心智行为的经济模型”,来分析人们利用自身的记忆存储和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推理模式的引入,是为了利用该模式的基本逻辑和计算模型,建立推理的基本构件。

2.基于模型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人们将进一步设计问题求解过程的模型,此过程建立在思维和推理模型的基础上。

整合思维引入一套描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语言,使之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工具。

它帮助我们在商业问题中解决专业性和一般性问题,建立实用的思维工具。

整合思维对问题进行了清晰地论述,对问题的定义、类型、问题解的类型等进行专门讨论。

在整合思维的理论中,问题可能是清晰定义或非清晰定义的。

问题的定义是为了充分认识问题的初始状态(输入)以及期望状态(输出),并在搜索空间中寻找从初始状态到达期望状态的搜索路径。

Moldoveanu博士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建模,指出解决问题就是在搜寻空间内找到由初始状态到达期望状态的路径,见图7。

图7问题的定义与解决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搜寻空间,他对问题进行了分类。

他将问题分为清晰定义(well-definedproblem)和非清晰定义(ill-definedproblem)两种。

此外,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良构问题(well-structuredproblem)以及劣构问题(ill-Structuredproblem)两种。

良构问题具有稳定的搜寻空间,而劣构问题的搜寻空间随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不断变化。

图8问题的计算与思维的度量

问题可以被分解为四种类型:

预测型、分析型、优化型和适应型,它们共同构成问题求解行为的“自然空间”。

从问题的计算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的求解简化为严格的算法形式,并在求解问题之前或过程中对问题的复杂性进行评估。

他采用算法复杂性KA和计算复杂性KT度量人类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市场主管倾向于算法复杂性,而技术主管倾向于计算复杂性。

CEO需要进行协调,使得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并得到共同提高,见图8。

问题解可以分为:

全局解、局部解、适应解、近似解和精确解。

通过对这些问题解的介绍,引导人们利用建模的工具包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整合思维解决劣构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建立自己的模式,根据具体条件寻求对问题的适应性解决方案。

3.商业问题的求解:

整合策略

当面对具体商业问题时,整合策略将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设计(推理或计算的)思维过程,以便最优地解决问题。

它包括在解决实际商业问题时调整特定的思维工具,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灵活采用相应的思维工具。

整合思维指导人们将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即将问题分解为预测型、分析型、优化型以及适应型问题,并合理使用特定的思维工具以使商业问题结构化并得到更好地解决。

Moldoveanu博士通过对双稳定性图像的观察,进一步说明人类的认识不过是现实世界透过个体的模式反映到大脑中的一种映像【4】。

这证明了归因科学强调对自我建立的模式进行检验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马丁教授“梯子模型”的正确性。

对于是否存在“更佳模式”的问题,Moldoveanu博士给出的答案是:

模式是对信息的一种解释和适应机制,模式的结果是选择或者决策,但模式本身不是选择或决策。

所以,不同的模式有可能在某一点产生相同的选择或决策。

整合思维者寻求最符合当前状况的模式,并做出行动选择。

与此同时,整合思维者能根据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调整现有的模式,使自己变得更为敏锐,从而更为迅速地找到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三、整合思维的教育意义

整合思维是罗特曼管理学院的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整合思维强调同时处理两种对立观点,并在综合各方优势的过程中取得突破,其核心是以积极的态度(立场)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马丁教授从自己的经历和对成功企业家的观察中发现了整合思维对商业决策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罗特曼管理学院的教学中。

Moldoveanu博士将此朴素的观察转换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科学原理,使整合思维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

罗特曼管理学院的成功教学经验表明,整合思维的能力可以训练获得,学生们可以纯熟地掌握这一方法并更加自信及成功。

因此,整合思维对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

1.教学工作

针对我国大学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整合思维的教育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我国的大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客观主义。

这种浓厚的客观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与之相反,建构主义是反思、质疑、批判、超越和制衡客观主义而兴起的一种哲学观。

整合思维属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不满足于现有解决方案并对现有方案进行反思、质疑甚至批判。

建模是整合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建模能够将问题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理清,对问题进行清晰的定义,从而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在目标倾向方面,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关注的是学习者低阶能力的培养,严重滞后于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

低阶能力是指运用低阶思维完成记忆任务、解决良构问题的心理特征;而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

大学教育模式改革越来越以培养学习者高阶能力为目标导向,这种强调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一种必然。

一般而言,中国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良构问题,但缺乏解决劣构问题的能力。

整合思维习惯于复杂、动态、模糊状态,把问题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不同立场看待问题,分析出多个方向非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做出决策。

也就是说,整合思维关注学习者高阶努力的培养。

再次,在价值取向方面,我国的大学教育片面强调掌握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或动手操作能力,即存在着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

这种严重的理论化倾向,使得学生学了很多很好的理论但却不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从问题的分类来看,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清晰定义问题、良构问题的解决,而对于如何将非清晰定义问题转化为清晰定义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模型、采用适应性的方案解决劣构问题方面的关注和训练不够。

整合思维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行合一”,即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和真实的商业案例分析以及商业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

整合思维关注解决非清晰定义问题和劣构问题,其模式整合对相互冲突的选择进行建模,通过对支撑现有模式的信息的梳理,建立新的模式,从而得到更好的方案。

第四,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方面,我国的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讲授式、“注入式”或“填鸭式”的班级教学形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单一化”特征,而自主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还比较鲜见。

整合思维采用的是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其教学克服了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班级形式,走向多元化方法嵌入其中的个别形式、小组形式和班级形式,注重自主式和讨论式教学,深化和拓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丰富学习资源、时空、方式以及体验,提高教学成效。

最后,在学习方式方面,我国大学学习方式的主流依旧是机械接受或灌输式的接受学习。

整合思维改善了机械接受或灌输式的接受学习,采取了多样化的取向,如创新性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其核心的价值取向是倡导创新性学习。

2.科研工作

第一,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属于灌输型模式,培养出来的研究人员习惯于借鉴甚至复制别人的研究成果,不善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许多研究人员的课题只是对已有理论作一点修改和补充,缺乏对本专业前沿性问题的探索。

因此,科研工作不容易出现突破性进展,也不容易造就有突出造诣的学术大师。

而整合思维的基本理念是创新,即另辟蹊径,开辟出富有创意的新思路。

因此,整合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二,我国现行的大学组织结构按照学科甚至专业分成许多院所,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这种组织结构,人为地割裂了学科间的联系,阻碍了专业口径的拓展,不利于增强学科间的合作、发展边缘学科、增强大学的应变努力,更不利于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当代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学科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许多综合性问题需要多学科相互合作来解决。

整合思维的理论涉及到心理学、行为学、决策科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整合思维的训练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以及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高校科研管理理念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重管理、轻服务”,“重成果、轻转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市场意识薄弱。

整合思维强调商业问题的解决,贴近了现实生活和市场环境,对科研管理工作有着借鉴意义。

第四,许多科研人员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不利于科研工作的深化。

而整合思维运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给自己留出时间进行探索”,体现了时间和精力的巨大付出,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

(二)对MBA教学的启示

整合思维不仅仅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着上述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微观层面上对许多学科特别是MBA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整合思维直接应用于罗特曼管理学院的MBA教学并获得极大成功。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

我国的MBA教育从1991年发展至今,当年不足百人的招生人数达到了现在每年2万名的招生规模,累计招生人数已超过15万人。

中国的MBA教育在规模上已经相当可观,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缺陷,暴露出不少问题。

针对我国MBA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6】,整合思维具有以下重要启示:

首先,在MBA的本质认知上,我国误把MBA当作“研究生”教育。

实际上,MBA教育不应该是研究生教育,而是本科后的职业教育。

MBA学位也是一种职业学位。

尽管平常都说MBA学位是职业学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MBA教育从各方面都偏离了职业学位教育,被误当作是研究生教育。

整合思维在罗特曼管理学院MBA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诸多方面更多地体现了MBA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要求。

其次,在教育观念上,整合思维强调对MBA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领导能力对MBA来说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以积极的态度(立场)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区别于一个平庸的跟随者的重要特征。

对思维的思考使人变得深刻睿智,而基于对成功案例的剖析、建模和模式整合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更接近于顶尖成功人士。

整合思维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领导才能的“软技巧”(softskills)训练,重视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已成为MBA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思想。

同时,在整合思维训练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被普遍接受。

学生被看作学习的主人,看作能动的知识工作者,强调个性化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交流,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国内许多院校(包括MBA学生)比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营销、财务、会计等职能管理课程,而对涉及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课程投入力量较少,整合性的管理课程开发尚刚刚起步。

整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能够弥补这个方面的不足。

第四,在教学方式上,整合思维强调对不同课程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强调联系企业实际,强调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

整合思维更加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等被普遍采用。

第五,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作为MBA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整合思维的训练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广泛使用,强调将企业当前关注的话题引入课堂。

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案例通过叙述性的描写再现某位管理者或某个管理组织曾经面临的真实情景,提供决策所需的各种事实和资料。

案例教学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承担其中决策人的责任,识别和定义问题,提出目标和决策准则,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做出判断、决策和制定实施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思维强调应变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引导学生不断地收集新信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此外,整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在MBA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进一步体现了MBA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和理念的整合思维,其思想和基本原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当面临相互冲突、甚至是对立的方案时,与传统思维者满足于从现有方案中择一的思维方式不同,整合思维者通过对更深层因素的洞悉探索,勾勒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把问题作为整体放在大背景下考量,消除不同观点之间的对立,寻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整合思维的定义出发,说明了整合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运作过程,探讨了整合思维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阐述了整合思维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尤其是MBA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整合思维适应了当今社会全面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潮流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杰·马丁(著),胡雍丰、仇明璇(译)。

整合思维--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分水岭[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年。

[2]Martin,R.TheOpposableMind:

WinningThroughIntegrativeThinking[M].Boston:

HarvardBusinessPress,2009。

[3]Moldoveanu,M.AS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