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311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docx

《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docx

生物

白血病

*血癌(Leukemia)就是俗称的「白血病」。

一.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侵润其他组织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二.特征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

每天骨髓能产生上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大多数为红细胞。

而患有白血病的人体内产出的白细胞比实际需要的多,且多数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为幼稚细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况下长。

尽管这种白细胞数量很大,然而却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抗感染。

体内这种白细胞的增多,会直接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正常健康血细胞的产量。

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非常容易受伤、出血、感染。

三.病因

1.病毒因素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如苯及其衍生物,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物理因素包括X射线、r射线。

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

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5.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四.分类1.根据增生细胞类型,可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和单核细胞性三类。

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热、贫血和出血。

 2.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大类。

白化病

一.基本概况

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

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或淡灰,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

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人们将这类病人俗称为“羊白头”。

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二.分类

白化病可分为两大群:

1.为较常见的眼睛皮肤白化病,身体不能制造黑色素。

2.伴有异常免疫系统的白化病,包括谢迪亚克-东综合征、海-普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克罗斯综合征,这类是和黑色素及其它细胞蛋白的缺陷有关。

白化病是依据临床表型特征分为三大类别:

1.眼白化病,病人仅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2.眼皮肤白化病,除眼色素缺乏和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外,病人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色素缺乏。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肤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特定异常,这类疾病较为罕见。

三.疾病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如遮光等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还可以通过使用光敏性药物、激素等治疗后使白斑减弱甚至消失。

  

四.注意问题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治疗上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

白化病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

  ②注意保护眼睛;

③避免近亲结婚。

 

唐氏综合症

唐氏综合症相当于21-三体综合症

一.唐氏综合症

又名“先天愚型”。

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

二.唐氏综合症并发症

唐氏综合症患者伴随有器脏畸形变异的几率也较高,但并非所有并发症都会出现,也有完全没有并发症的例子。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闭锁症,十二指肠狭窄,锁肛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比率高达40%,尤其是心内膜不全比例较高,通常如果不进行早期治疗会有致命危险。

  白内障,患病率为2%

  急性白血病,患病率为1%

  环轴间接不稳定性,患病率2-3%

  甲状腺疾病,患病率3%

  点头癫痫,患病率10%

  一时性骨髓异常增生症

  眼异常,由角膜,水晶体异常引发近视,远视,乱视等

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内耳积蓄液体引发耳炎,影响听觉。

三.种类  

1.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现象

  染色体移位造成第14对染色体的变异标准型第21对染色体三体变异:

又称廿一三体症,第21对染色体多出一条,细胞中有四十七条色体,占唐氏综合症患者的90-95%

这大多是由通常第1减数分裂期的不分离造成的。

也有在第2减数分裂时发生的情况。

父母方通常都携带正常的染色体,婴儿是偶然形成的三体异常。

2.染色体移位型

占全体比例的5-6%;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附着在D组(第13、14、15对染色体)或者G组(第21对22对染色体)的染色体上,特别容易出现在第14对或第21对染色体上。

移位型中一半左右是偶发性的,也就是父母双方都是正常染色体。

另外一半是遗传性移位,父母有一方携带有这样的染色体,这在家族中常能找到相同病症的亲属。

3.无色体型

占全体比例的1-3%;由第21对三体变异染色体结合体(占80%)和正常细胞结合体的体细胞分裂所产生的不分离造成。

这种场合表现出来的临床现象较轻。

通常父母方染色体正常,染色体的不分离在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发生,造成婴儿的部分细胞三体变异,部分细胞正常,极为罕见。

五.21三体综合症的七大特征表现 

(1)智力低下

(2)语言发育障碍

(3)行为障碍

(4)运动发育迟缓

(5)生长发育障碍

(6)特殊的外貌

(7)约有1/2的病例并发先天性心脏病、易患传染性疾病和白血病。

 

18三体综合症

18三体综合症是次于先天愚型的第二种常见染色体三体征。

一.原因

本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父、母亲。

女孩比男孩发生率高。

母亲秋冬季受孕者发生率较高,且随生育时父母亲年龄增长而发生率有所增加。

少数病人与双亲年龄无关。

母亲平均妊娠42周,常为过期生产,且母亲妊娠时感到胎动微弱,羊水多,胎盘小,常常只有一支脐动脉。

二.表现

1.生长发育出生时体重与母亲妊娠时间相比,相对较低,精神和运动发育迟缓,体格小,哺乳困难,对声响反应微弱,骨骼和肌肉发育不良。

最初肌张力减退,以后增高。

 18三体综合征(左)面部特征;(右)手的典型握拳式

2.多数畸形

  

 

血友病

一.定义:

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

二.血友病并发症

深部组织内血肿可压迫附近血管引起组织坏死,压迫神经可出现肢体或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

口腔底部、咽后壁、喉及颈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患者可因反复关节腔出血致使血液不能完全吸收,形成慢性炎症,滑膜增厚、纤维化,软骨变性及坏死,最终关节僵硬、畸形变,周围肌肉萎缩,导致正常活动受限。

三.主要分类

1.甲型血友病又名抗血友病球蛋白,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其出血特点为:

①缓慢持续渗血;②多发生于轻微创伤之后;③出血部位广泛,常反复发生,可形成血肿,并节变形,死因多为颅内出血。

2.乙型血友病又名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或第Ⅸ因子缺乏症。

3.丙型血友病又名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或第Ⅺ因子缺乏症。

4.血管性假血友病是一种较多见的与第Ⅷ因子有关的遗传性凝血障碍。

与本病有关的vonWillebrand因子(vWF)是一大分子量的糖蛋白。

本病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血中AGH活性降低,但不如甲型血友病严重,从基因水平已发现20多种突变型。

少白头

决定头发颜色的是头发中色素颗粒的多少,后者与发根乳头色素细胞的发育生长情况有关。

头发由黑变白,一般是毛发的色素细胞功能衰退,当衰退到完全不能产生色素颗粒时,头发就完全变白了。

正常人从35岁开始,毛发色素细胞开始衰退。

而有的人20来岁就白了,医学上称少年白发,俗称“少白头”。

一.症状

1、在青少年或青年时发病。

2、最初头发有稀疏散在的少数白发,大多数首先出现在头皮的后部或顶

部,夹杂在黑发中呈花白状。

3、随后,白发可逐渐或突然增多,但不会全部变白。

有部分人长时间内白发维持而不增加。

4、一般无自觉症状。

5、骤然发生者,可能与营养障碍有关。

 6、部分患者在诱发因素消除后,白发不知不觉中减少甚至消失。

 7、有些人连胡须都变白,中医称须发早白。

尿毒症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酸碱平衡失常等,还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如:

生出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等,肾脏的衰竭随着病情进展代谢失常引起的毒害。

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

一.症状影响神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物质代谢障碍

二.病因  尿毒症时含氮代谢产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乃在体内蓄积,除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外,并可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

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

确切病因不明。

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

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一.症状

全身症状  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

皮肤和粘膜 皮疹常见,面部典型红斑称蝶形红斑

关节、肌肉,肾脏,胃肠道,神经,肝,心脏,肺,血液系统

  

间作

一.定义

  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二.优点

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作

一.定义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二.主要作用  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

多应用于一年可种2季或3季作物,但总的生长季节又嫌不足的地区。

实行套作后,2种作物的总产量可比只种1种作物的单作产量有较大提高。

套作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播种和壮苗全苗;在一些地方采用套作可以躲避旱涝或低温灾害;还有缓和农忙期间用工矛盾的作用。

不同的作物在其套作共生期间也存在着相互争夺日光、水分、养分等的矛盾,易导致后季作物缺苗断垄或幼苗生长发育不良。

调整的措施包括:

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尽量使前后作物能各得其所地合理利用光、热、水资源;以及通过适当的田间配置,如调节预留套种行的宽窄、作物的行比、作物的株距行距和掌握好套种时间等。

轮种

轮作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由于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轮作有利于土壤中的养分的均衡消耗。

同时轮作还有利于减轻与作物伴生的病虫杂草的危害。

例如,春季种烤烟,烤烟收获后再种一季双季晚稻,这种水旱轮作的效果一般都很好。

不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病虫杂种。

一.定义:

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改善土壤通气、温度状况和抗倒伏条件而排水晒干田面的过程。

二.主要作用

在于通过排水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耕作层中氧的含量增多,还原性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的含量因被氧化而减少,促进根系向下伸展。

同时由于土壤中的氨态氮被氧化为硝态氮,水稻吸收氮素的强度暂时降低,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减弱,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加,也有利于控制茎叶长势,使茎秆粗壮,株型挺直。

另外,晒田还有利于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经过晒田的水稻复水后,稻苗能够吸收到较多的养分,利于形成壮秆大穗,增加产量。

 

晒田

一.定义:

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改善土壤通气、温度状况和抗倒伏条件而排水晒干田面的过程。

二.主要作用

在于通过排水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耕作层中氧的含量增多,还原性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的含量因被氧化而减少,促进根系向下伸展。

同时由于土壤中的氨态氮被氧化为硝态氮,水稻吸收氮素的强度暂时降低,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减弱,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加,也有利于控制茎叶长势,使茎秆粗壮,株型挺直。

另外,晒田还有利于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经过晒田的水稻复水后,稻苗能够吸收到较多的养分,利于形成壮秆大穗,增加产量。

 

露田

  露田亦称「正田」,北魏均田令中所受土地之名称。

不栽树者,谓之露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受田三十亩,丁牛一头,限四牛。

至于老、小、残、废为户主者可受田二十亩,寡妇守志亦然。

为别于供休耕所给之倍田,故又称正田。

诸地狭之外,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则以其家桑田为正田分。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殁则还田,不得买卖。

北齐更其名为口分田。

 

烧苗

一般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于是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就通过根毛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透到液泡里,随后逐步渗入到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最后进入导管,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或过浓,就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结果使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渗透到土壤溶液中去,这样根毛细胞不但吸收不到水分,反而还要失去水分,从而使植物萎蔫,即俗话说的“烧苗”。

表现

类似于生活在旱地里的植物,即:

  1.生长停止,或明显减慢;

  2.叶片发黄,质地变软,边缘卷曲,叶片尖端逐渐枯黄;

3.茎发黄,节间缩短。

 

癌症

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一.病因

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

二.治疗

1.中药治疗

中医优势在于缓解症状的效果明显,对癌症放化疗当中的继发医源性损害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针对病原治疗。

现在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理论上早诊断、早治疗,早中期手术、放化疗有少数的根治机会,结合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现在治疗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可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达到提高综合疗效的目的。

2.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厉害,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

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

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病人。

(2)姑息性手术

  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等。

 

(3)探查性手术

对深部的内脏肿物,有时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时,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肿块的形态,肉跟区别其性质或切取一小块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和治疗方案,为探查性手术。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它是利用高能电磁辐射线作用于生命体,使生物分子结构改变,达到破坏癌细胞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放射能够治疗癌症是因为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放射线有X线治疗和r线治疗两种。

4.化学治疗

 化学疗法是将药物经血管带到全身,对身体所有细胞都有影响。

这种疗法有时也称为“胞毒疗法”,因为所用药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带毒性的,体内细胞,无论是否恶性细胞,都受到破坏。

  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有四种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肿瘤的全身化疗

因对这类肿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常常一开始就采用化学治疗,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缓解。

2.辅助化疗

是指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防止其复发转移而进行的化疗。

3.新辅助化疗

针对临床上相对较为局限性的肿瘤,但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有一定难度的,可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先使用化疗。

4.特殊途径化疗

(1)腔内治疗。

(2)椎管内化疗。

(3)动脉插管化疗。

5.饮食治疗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供给机体能量:

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大约4千卡的热量。

  

(2)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

细胞膜中的糖蛋白、结缔组织中的粘蛋白、神经组织中的糖脂、遗传物质核酸等结构中都有碳水化合物。

  (3)节省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的充分供应可避免蛋白质作为能源而被消耗。

  (4)帮助肝脏解毒:

摄入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存,加强肝脏功能。

癌症患者饮食,葡萄糖醛酸可直接参与肝脏解毒。

  (5)调节脂肪代谢:

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变为脂肪,糖的充分供应可减少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酮体(包括丙酮、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

酮体的堆积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癌症患者饮食,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平常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各种粮食,如小麦、大米、玉米、白薯、马铃薯等。

另外,一些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如苹果、枣、西瓜、桃等。

三.预防

  ●勿憋尿

  ●戒烟

  ●多喝蔬菜汁

  ●多吃洋葱和大蒜

  ●多吃生萝卜

  ●限制高脂肪饮食

  ●硒——抗癌之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