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4845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教学策略

1.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做到知识点依托于教材中的相关词句。

2.力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的意识。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让他们通过自感自悟的方式理解相关内容,掌握知识点,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言有序,悔亡。

——《周易·艮》

(2)明确句意。

①师: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②成语释义。

师:

这句话用成语来形容就是——(预设:

言之有序)

(3)引入新课。

师:

怎样将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有顺序地向他人介绍呢?

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板书: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2.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交流感受。

①生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出示阅读要求:

怎样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在相关语句下画上横线。

②生交流。

(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相机板书: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变化顺序)

(3)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①师:

默读本单元2篇课文,想一想:

作者分别是按怎样的顺序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②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

a.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出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插图及游程图)

b.课件出示文中语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c.师指导:

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读后仿佛身临其境。

③回顾《海上日出》,讨论写作顺序。

3.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师小结:

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和回顾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和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写游记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选取特别吸引你的景物重点写,突出景物的特点,通过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感受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写游记的方法,为指导后面的“初试身手”与“习作”做铺垫。

板块二初试身手

1.参观植物园。

(1)师过渡:

人们常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刚才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究竟有没有真正地掌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呢?

咱们去“初试身手”栏目看看大家的表现吧!

(2)课件出示植物园参观路线图。

(3)读一读,明确要求。

①师指名读题,引导思考:

读了题目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②预设:

要求我们先根据示意图,画出植物园的参观路线图,再按顺序说一说。

(4)看一看,知晓图片内容。

①师指导:

弄清植物园的方位,有几个大门,园内有哪些景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②同桌互相讨论,重点弄清景点的方位。

(5)想一想,怎样参观更合理。

①师引导:

你打算从哪个门进入植物园?

你打算先参观哪个景点,再参观哪儿,最后参观哪儿?

从哪个门离开植物园?

你认为怎么安排路线最科学、最合理?

②小组讨论,轮流发言,互相提出建议。

(6)画一画参观路线。

①师指导:

同学们,要带领同学参观美丽的植物园,必须得有一定的顺序。

刚才在小组交流参观路线时,同学们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介绍同一个植物园,每个人的思路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在下笔之前要考虑周全哟!

那么,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画你设计的参观路线吧!

②生根据示意图,画参观路线。

(板书:

画一画)

③生展示参观路线。

预设1:

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芍药园→松林→纪念馆→望湖亭→东南门。

预设2:

北门→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芍药园→松林→北门。

(7)说一说参观顺序。

①师指导: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名小导游了,准备带领同学去参观植物园。

要想成为优秀的小导游,首先得按照所画参观路线说清楚先参观什么,再参观什么,最后参观什么;特别吸引你的景点要重点介绍,有些景点可以用一两句话带过,这样介绍景点就做到了详略结合。

每到一处景点时要说清楚方位,要用过渡句来连接,这样,别人才会听得更明白。

(相机板书:

说一说)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有一定的顺序。

●介绍景点时有详有略。

●景物之间转换运用过渡句。

③生交流,师生评议。

2.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听明白。

(2)明确要求。

①师指名读题,相机引导:

读了题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②预设:

按一定顺序与同学交流附近的一处景物。

(3)说话指导。

①确定内容。

a.师:

有人说“风景要到大自然中去体会”。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最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到我们周围熟悉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一定会发现美丽的风景。

想一想:

哪一处景物最吸引你?

b.生确定要介绍的景物。

c.师点拨指导:

可以是人文景物,如附近的风景名胜、公园、小区、学校……也可以是自然景物,如山川湖泊、花草树木、日出日落……

②确定顺序。

a.师:

怎样介绍景物才能让别人听明白呢?

交流时必须要按一定的顺序。

你要按照什么顺序向他人介绍景物呢?

b.生讨论后交流。

c.师小结:

人文景物可以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说,自然景物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4)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总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有很多,讨论交流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按照游览顺序写游记的好处;二是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三是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探讨怎样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然后交流指导,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初试身手”栏目中,老师指导后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

后面是学生实际练习,巩固学生当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8*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

“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2)示例: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

(“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

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

(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

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

(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

示例:

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4)词语运用。

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

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

(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课前视频、图片及老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

中华民族载人航天梦想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呢?

(2)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阅读方法:

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

(相机出示课件)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想象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勇于探索)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坚持不懈)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默默奉献)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

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

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

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

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

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

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

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

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

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

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课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5.课堂总结。

师:

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

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激情,满怀感恩,踏上圆梦之路吧!

老师会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而喝彩!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学生再次朗读课题,会将自读后的感受以及课堂学习的感受融入其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了两个信息:

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时,我借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朗读形式多样化。

譬如:

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资料袋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飞船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让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