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系统案例期末测精彩试题目及问题详解.docx
《财务管理系统案例期末测精彩试题目及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系统案例期末测精彩试题目及问题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系统案例期末测精彩试题目及问题详解
财务管理案例期末测试题目
Q1:
列举现行条件下我国公司可获得融资渠道有哪些?
每种融资渠道获得的融资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什么影响?
每种融资渠道获得的融资金额在投资时,相应的投资内容是否雷同(若不雷同请说明原因,若雷同请给出你的理由)?
每种融资方式下的融资行为会给公司股价带来什么影响?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要求:
陈述问题中的相关名词含义、解释问题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路径。
回答内容尽可能全面,每题回答字数不低于15000(A4纸大约12-15张左右)字,字体为宋体五号;段落要求:
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1.25倍。
使用A4纸打印,正反面或者单面打印都可以。
上交时间:
17周周五。
评分标准:
本作业成绩占最终测试成绩的70%,期中案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合格(60-70):
字数达标,格式准确,陈述内容基本完整,对问题的解释基本合理;
良好(71-85):
字数达标,格式准确,陈述内容比较完整,对问题的解释基本符合逻辑,内容组织比较合理;
优秀(86-95):
字数达标,格式准确,内容完整,解释逻辑通顺,内容组织合理,解释比较透彻。
达不到上述任何一项要求者判断为不及格。
1、现行条件下我国公司可获得融资渠道
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的经济行为。
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因为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市场价值、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也不断增多。
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还是比较依赖内部融资,但是由于缺乏对资本成本的正确理解,存在着过度投资的偏好;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依旧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而外部融资又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然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存在着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还不成熟,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虽然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等发行证券的方式,即所谓的“公募”融资形式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
然而,由于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
而在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范围狭窄的问题,企业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而仅仅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方式又无法完全承载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
银行贷款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严格来讲属于“私募”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不仅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从1986年我国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以来,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也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得到稳步的发展。
然而,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个主要特征,目前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依次如下:
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
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对债券的发行造成了约束。
我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市场化创新不足,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审批程序复、条件苛刻。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市场基础还不完备,由于当前股票融资非正常的低成本,就造成了股票融资比债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总的说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据主要地位,当企业发展缺少资金时,绝大多数企业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
在直接融资中,企业股权融资偏好高于债权融资偏好。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企业更偏好于股权融资而不是债权融资的方式。
静态上,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票的融资额;动态上,股票融资的增长额又大于债券融资的增长额。
对于企业的这种股权融资偏好,我们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融资成本角度分析考虑到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一股独大,对大股东而言,通过发行股票等股权融资手段所付出的资本成本是比较低的。
在保持控制权的前提下,如果能以高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发行新股.这些大股东持有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会因此而上升。
因此,股票投资是一种永久性的资本投入这一特性,从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形成股权融资是零成本的融资,其成本要低于债务融资。
从大股东获取非正常收益分析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可以以不同形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如果占用的是上市公司的债权性资金,则上市公司就要在一定时间内有偿债的压力,而且高负债比例会影响其担保的规模;但如果占用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资金,就不存在硬性的来自债权人的债务偿还要求的压力,且偿还期限可以一直推迟下去。
所以,大股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偏好于股权融资。
(2)我国企业融资的方式
1.权益融资
1 企业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也称为内部融资或收益留用资金,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让为投资的过程。
它是企业筹集内部资金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挖掘其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
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内源融资的优点:
第一,自主性。
内部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约和影响。
第二,融资成本较低。
公司外部融资,无论采用股票、债券还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比如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
而利用未分配利润则无需支付这些费用。
因此,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的今天,利用未分配利润融资对公司非常有益。
第三,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
未分配利润融资而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支持公司扩大其它方式的融资。
第四,使股东获得税收上的好处。
如果公司将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反,少发股利可能引发公司股价上涨,股东可出售部分股票来代替其股利收入,而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一般远远低于个人所得税。
内部融资的缺点:
第一,内部融资受公司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第二,分配股利的比例会受到某些股东的限制,他们可能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股利支付比率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第三,股利支付过少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机构投资者,减少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第四,股利过少,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
股利支付很少,可能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公司现金较为紧张,不符合一些外部融资的条件。
内源融资理论从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发展而来。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经典论文,提出了被称为“MM定理”的资本结构理论。
他们认为:
在没有税收、不考虑交易成本以及个人和企业贷款利率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虽然这一结论依赖的前提过于苛刻,与现实相距甚远,但它开拓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道路和发展方向,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
随后,包括莫迪利安尼和米勒自己在内的众多学者都通过放宽假定对“MM定理”进行修正,分别产生了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其中优序融资理论对“MM定理”最大的修正就是放弃了充分信息这一假定,引入信息非对称的思想。
2 吸收直接投资资金
吸收直接投资时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
第一,可以尽快形成生产力,有利于产权交易。
第二,容易进行信息沟通。
吸收直接投资的投资者比较单一,股权没有社会化、分散化,甚至于有的投资者直接担任公司管理层职务,公司与投资者易于沟通。
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
第一,资金成本高。
相对于股票筹资来说,吸收直接投资的资本成本较高。
当企业经营较好,盈利较多时,投资者往往要求将大部分盈余作为红利分配,因为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按其出资数额和企业实现利润的比率来计算的。
不过,吸收直接投资的手续相对比较简便,筹资费用较低。
第二,企业控制权集中,不利于企业治理。
采用吸收直接投资方式筹资,投资者一般都要求获得与投资数额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权。
如果某个投资者的投资额比例较大,则该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会有相当大的控制权,容易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有四种,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国家投资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叫国有资本。
根据《公司国有资本与公司财务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公司持续经营期间,公司以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的,国有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由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决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由董事会决定,并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吸收国家投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产权归属国家;
(2)资金的运用和处置受国家约束较大;(3)在国有公司中采用比较广泛。
法人投资是指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称为法人资本。
吸收法人资本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发生在法人单位之间;
(2)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或控制为目的;(3)出资方式灵活多样。
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的方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即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共享利益。
社会公众投资是指社会个人或本公司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称为个人资本。
吸收社会公众投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参加投资的人员较多;
(2)每人投资的数额相对较少;(3)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为基本目的。
3 发行股票融资
股票融资是向全社会公开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股票属于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它证明股东对企业享有相应的所有权。
股票可以作为流通交易的对象进行买卖或抵押,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长期信用之一。
股票融资主要有2种,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
普通股权益融资简单来讲就是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进行公司并购。
普通股融资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不必给投资者支付固定的股利,而且本金也没有固定的偿还期,因此不会加剧企业的财务负担。
第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为企业日后进行债务融资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通过股市融资在我国是公司实力的象征。
普通股融资的缺点是:
第一,分散了公司的控制权,降低了原有股东的持股比率,从而会降低公司的稳定性,也可能使公司面临被兼并收购的危险。
第二,普通股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除了日后要给股东支付高额的股利,本身的发行费用也很昂贵。
普通股的发行方式有公募与私募两种。
在使用公募发行时一般需要注意好发行时机,牛市中股票发行相对容易,而且发行价格会比较高,能为企业融得更多资金。
在采用私募发行时,对发行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获得资金支持之外,募集对象最好能作为战略合作者,为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及营销渠道。
并能为公司并购提供相应的帮助。
优先股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用于公司并购。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在股利支付与公司剩余财产权分配上优先于普通股,但不具有公司经营决策的表决权,并且只享受固定的股利。
优先股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可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第二,优先股同样属于企业的权益资本,因此,可以改善企业的资本资产比率,从而为日后进行债务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优先股可以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第四,优先股虽然需要支付固定股利,.但是又有一定的弹性。
如果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也可暂时不支付优先股股利。
这相对于债务性融资的硬性约束而言更为有利。
优先股融资也有缺点:
第一,成本较高。
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讲,优先股股利需要从税后利润来支付。
、第二,发行时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4 权益融资的其它方式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企业融资的手段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认股权证融资,存托凭证融资创业板市场融资及产业基金等,为企业从各种可能的渠道合法的获得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开拓和发展。
认股权证融资是指在某一时间以内以特定价格购买普通股的相对长期的期权。
特定价格也称为执行价格,即普通股与认股权证相关或特定时期内购买看涨期权的价格。
公司发行认股权证融资,其所涉及的认股权证是独立流通的和不可赎回的,因而对公司的影响也与发行可转换债券不同。
认股权证融资的优点,发行认股权证具有融资成本低,改善公司未来资本结构,这与可转换证券融资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认股权证的执行增加的是公司的权益资本,而不改变其负债。
认股权证融资的缺点,认股权证融资也有稀释股权以及当股价大幅度上升时,导致认股权证成本过高等不利方面。
认股权证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认股权证的认股权被行使后,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的认购价格购人了规定比例的股票。
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权益资本随之增加。
在认股权行使前后,一定时期内,公司债权资本保持不变,随着股东权益资本的增加,公司资本结构中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比增大,资产负债率降低。
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过高时,可以通过认股权证的行使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认股权证对公司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每股收益是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公司价值的重要财务指标。
公司扩大股权投资的直接影响是发行公司再扩股瞬间每股收益被稀释。
稀释到一定程度,股价会调整并引发下跌,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2.负债融资
负债融资是指项目融资中除资本金外,以负债方式取得的资金。
1 商业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和新建项目筹集债务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国的银行贷款分为商业银行贷款及政策性银行贷款。
按照所有制形式,我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按照经营区域,我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
境外的商业银行也是得到银行贷款的来源。
随着我国加入WT0的实施进程,我国将逐步放宽外国银行进人我国开办商业银行业务,外国商业银行将在我国获得批准设立分行,或者设立合资或独资的子银行,我国境内的外资商业银行将逐步开展外汇及人民币贷款业务。
按照贷款期限,商业银行的贷款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贷款期限1年以内的为短期贷款,超过1年至3年的为中期贷款,3年以上期限的为长期贷款。
既有企业公司法人或者新建项目公司法人使用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满足银行的要求,向银行提供必要的资料。
项目融资贷款中,银行要求的材料除了一般贷款要求的借款人基本材料之外,还要有项目投资的有关材料,包括: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前期工作资料、政府对于项目投资及环境影响批准文件、与项目有关的重要合同、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主要方面的基本材料等。
商业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需要审查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时,需要提供必要的保证担保。
项目使用银行贷款,需要建立资信,分散风险,才有希望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2 政策性银行贷款
为了支持一些特殊的生产、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政策性银行可以提供政策性银行贷款。
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通常比商业银行贷款低。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及重要的生产性建设项目的长期贷款,一般贷款期限较长。
进出口银行主要为产品出口提供贷款支持,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通常利率低于一般的商业贷款利率。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农村发展项目提供贷款,贷款利率通常较低。
3 出口信贷
项目建设需要进口设备的,可以使用设备出口国的出口信贷。
设备出口国政府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对本国的出口提供利率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的银行对出口商或设备进口国的进口商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出口信贷利率通常要低于国际上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4 外国政府贷款
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向另一个国家的企业或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通常在利率及期限上有很大的优惠。
到目前为止有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
项目使用外国政府贷款需要得到我国政府的安排和支持。
外国政府贷款经常与出口信贷混合使用。
外国政府贷款有时还伴有一部分赠款。
外国政府贷款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由我国的商业银行转贷款。
我国各级财政可以为外国政府贷款提供担保,财政部规定外国政府贷款转贷,按照财政担保方式分为三类:
国家财政部担保、省级财政厅(局)担保、无财政担保。
外国政府贷款的利率通常很低,一般为1%~3%,甚至无息。
期限通常很长,有些甚至长达30年。
使用外国政府贷款也要支付少量的管理费。
国内商业银行转贷需要收取少量的转贷手续费。
有时国内商业银行可能要求缩短转贷款的期限。
外国政府贷款通常有限制性条件,限制贷款必须用于采购贷款国的设备。
由于贷款使用受到限制,设备进口可能难以通过较大范围的招标竞价取得较低的价格。
5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提供项目贷款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有: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全球性或地区性金融机构。
6 可转换债券融资
可转换债券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又简称可转债。
它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征。
公司发行的含有转换特征的债券。
在招募说明中发行人承诺根据转换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可将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
转换特征为公司所发行债券的一项义务。
可转换债券的优点为普通股所不具备的固定收益和一般债券不具备的升值潜力。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特性。
可转换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的特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债权性。
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息;二是股权性。
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券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股本结构;三是可转换性。
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
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
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
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发债公司不得拒绝。
正因为具有可转换性,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可转换债券具有双重选择权的特征。
一方面,投资者可自行选择是否转股,并为此承担转债利率较低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转债发行人拥有是否实施赎回条款的选择权,并为此要支付比没有赎回条款的转债更高的利率。
双重选择权是可转换公司债券最主要的金融特征,它的存在使投资者和发行人的风险、收益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获得更加确定的收益。
7 发行债券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
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企业债券用途多为新建项目,利息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期限为二至三年。
市场上一般大型企业发债较多。
中小型企业如果有盈利较高的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融资。
关健要解决债券的包销、利息支付、如期偿还等具体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股市萎靡不振,债券市场异常火爆。
债券融资的优点:
第一,债券融资的税盾作用。
债券的税盾作用来自于债务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顺序不同,世界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在税后支付。
这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债券筹资成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家负担的,因而负债经营能为企业带来税收节约价值。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也就意味着企业举债成本中有将近1/4是由国家承担,因此,企业举债可以合理地避税,从而使企业的每股税后利润增加。
第二,债券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
所谓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负债对经营成果具有放大作用。
股票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和抗风险能力,但股票融资同时也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其结果是通过股票发行筹集资金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会被全体股东所均摊。
债券融资则不然,企业发行债券除了按事先确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种除外),其余的经营成果将为原来的股东所分享。
如果纳税付息前利润率高于利率,负债经营就可以增加税后利润,从而形成财富从债权人到股东之间的转移,使股东收益增加。
第三,债券融资的资本结构优化作用。
罗斯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与负债率正相关,越是高质量的企业,负债率越高。
3.租赁融资
在经济学上租赁融资又被称为“金融租赁”。
租赁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金融、贸易和租赁为一体的信贷方式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美国人H.叙恩费尔德于1952年5月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开办设备租赁业务的“美国租赁公司”实现的。
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选择购入指定设备出租给承租人并定期收取佣金的一种交易行为,其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它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其形式很多,如售后租回、服务租赁和杠杆租赁等,它们的共同点是承租人承诺对出租人有一系列的支付义务,其主要作用是激活社会的物流和资金流。
通常的做法是:
承租人有意向通过出租人租赁由承租人选择需要购买的租赁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愿意出租租赁物件给承租人使用。
为取得租赁物件,出租人首先全额融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按照固定的利率和租期,根据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融资本金时间的长短计算租金,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期满结束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或收回。
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件。
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好坏不负任何责任,设备折旧在承租人一方。
从本质上讲,租赁融资方式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对承租企业来说,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租赁融资方式可获得100%的融资,可以用较少的启动资金获得急需设备开展生产,开辟了一条“借鸡下蛋,用蛋还钱”的新融资渠道;对于租赁公司来说,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且由于租借期间所有权没有转移,风险也相应较小;对于设备生产厂商来说,租赁使他们增加了客户,扩大了市场。
从租赁融资的产生、发展的成因来看,以资金为纽带,以物为载体的租赁融资是金融业高度发达,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市场上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产物。
租赁融资把金融、贸易、工业生产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沟通了三个市场,引导资本合理有序流动,这种作用是简单的融通资金所无法达到的。
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出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
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加工装配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多种租赁形式。
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融资租赁从其本质上看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它是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