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447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docx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

CompanyDocument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

对“个别生”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

这个学生怎么这样爱撒谎那个孩子怎么老爱上课捣乱他怎么不喜欢上课呢……上述问题都存在着心理原因。

在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总会被老师自觉不自觉分成类别,排个名次,其中每班都有几个令人头痛的个别生。

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差,品德问题也比较明显。

面对这样的“宝贝”该怎么办只有两个字——教育。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那么我们就应该“知其心症,对症下药。

”要熟知了解这些个别生:

在察其言,观其行的基础上,还要研其心,分析其心理,打开心灵之门,触及心弦,才会动其情,治其本。

所以研究个别生的心理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具有品德问题的个别生,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

个别生往往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是非,导致对行为的后果没有预见,问题行为经常发生。

意志的薄弱又导致他们在不良诱因面前不能自控,因而屡犯错误,他们往往失去上进的信心,自叹自卑,有的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心理脆弱,容易发生突变。

个别生由于学习缺乏动力,不想学习,对学好功课失去信心和兴趣,并长期心理压抑,时尔用其他行为去发泄,易发生问题行为,但本质上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个突飞猛进的变化,但心理脆弱,意志薄弱,往往在考验引诱面前心理失衡导致再犯错误。

三、逆反和对抗是个别生的普遍心理状态。

个别生由于问题多,学习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嘲笑,因而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久之就失去了荣辱感。

对一切批评、教育、处分感到无所谓,从而形成一种逆反和对抗心理,不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与关心,他们敏感地进行自我保护、防卫、甚至对抗。

根据个别生的心理特点,怎样帮助他们呢

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其实抛开所有不快阴云,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来看这些孩子,他们也有可爱的一面;玩的花样中不免有几分聪明;活泼好动中伏着一份潜力;活动中显示一份冲劲……。

他们也有想做好学生,有个好成绩的初衷,切莫长期忽视使这份上进心渐渐消退。

要及时发现其在某方面的优点,表现出的进步,及时表扬,创造机会展现其才能,强化这种优点,创造条件把这种优点迁移到别的方面来,逐步从正面入手培养,改善不良品德,同时引导同学们,积极对待他,帮助他,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拥有班级中平等地位,产生积极态度。

二、要尊重个别生。

尊重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

“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失去尊重往往是个别生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

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重的良好品质,要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使他们懂得老师确实是爱护他们的。

通过生活中对他们的特殊关心照顾,与其建立情感维系,消除对立情绪,接受教育和帮助,并且给他们过渡的时间,不要急于一日即成,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抓住偶发契机,教育转变。

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也常常是一次教育的良机。

偶发事件常常会引起个别生很大的心灵触动,借此时机进行思想教育、以诚相待,以情动之,使其受到启发,转变思想。

如果处理得当会起到比平时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有信心和热情。

对于每一个孩子,我们要充满热情与希望,给他一份希望,也是给自己一份信心与希望,让他体会到老师寄予他的信心与期望。

如果失去这种教育的信心,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不出几日,个别生就像脱缰的野马越发难以驾驭。

所以要及时注意其动态,坚持耐心细心的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逐步使个别生在情理交融中得到转化。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我们要清楚:

放弃一名学生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是百分之一的失误,而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关于转化的个案研究报告

  一、前言

  后进生现状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程中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对此作过较多的实践及理论探讨,但在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少有学校像抓教学质量那样来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转化工作普遍缺少主动性,计划性和科学性,后进生在学校仍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再不就是教育不得法,缺乏正确的方法,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因此,要使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重要一环,而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我校处于西安市阎良区东部最偏远的一个小镇上,是一所硬件较差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多数因经济原因,外出经商、打工等,导致留守儿童居多。

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么无暇顾及,放任自流,要么恨铁不成钢,只是对子女简单粗暴的惩罚式教育,再加上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偏差,进取意识不强,再加上部分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环境的高度重视,把一些好的学生送到了各方面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剩下的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种现象和生源结构,影响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影响着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个案的基本状况

  孙文哲,男,14岁,我校九年级二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成绩经常排在后几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内向、固执。

在学习方面有问题也从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由于家庭很贫穷,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和抚养教育的任务都落在爷爷和奶奶的身上。

两位老人对孙子百依百顺,宠爱过度,对其学习放任自流,从不关心。

父亲偶尔回家一次,也很少与其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

总之,这是一个缺乏父爱与母爱、缺乏沟通的不完整的家庭。

  三、后进生成因分析

  对该生刚开学的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孙文哲与同学们不交往,遇事无所谓、压抑固执自卑。

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我主要归纳以下几种:

  

(一)隔代亲情的溺爱

  通过家访了解到在家里,他是个“小皇帝”,所有的事情都让着他,如在家他是电视迷,看起电视来连饭都不吃,奶奶心疼他,怕他饿坏了肚子,都是在他不吃饭时把饭端到他的跟前让他吃。

另外,在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要他做(包括他能独立完成的事),这种“关爱”导致享乐主义的思想从小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这种性格的养成使他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不前,一厥不挀。

在学习上爷爷和奶奶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就是只要能长大成人就可以了,农村不识字的人多着呢,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体会不到读书的重要。

这一切使得孙文哲同学长期处于溺爱之中,缺乏良好的沟通,缺乏自信心,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不坚强无所谓的心理和固执心理。

  

(二)父爱与母爱的缺乏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孙文哲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在家,因此父爱和母爱完全被他的爷爷与奶奶代替,当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和祖父母有很大的不同的,这种爱是无法直接代替的,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同学交往时,他们都有父母的关怀和照顾,这是孙文哲同学非常羡慕的事情,但自己这方面确实又存在着缺陷,导致他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关于父母的话题,有些想法原本可以与父母交流的,却不想与祖父母交流,导致这些想法无法交流,只好放在内心里,压抑心理逐渐产生。

  (三)学生集体的排斥

  在我们班里,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都很外向。

李鹏同学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考试挂“红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孙文哲,这种歧视导致孙文哲同学失去了自尊,从而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

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学生时代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孙文哲同学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

虽头脑较为灵活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不遵守学校纪律,偶有打架、上网吧、抽烟等不良行为。

时常和同班同学产生小矛盾,有时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

因此,我就开始注意这位一到新环境就表现有些不同的学生。

因为是走读生,有时放学后,他就跑到网吧去玩游戏,还边玩游戏边抽烟。

  因此,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让他有空就与老师、学生交流,促进他的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他的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四、个案指导的策略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挽救这些孩子,给予他相应的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流,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逐步提高。

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家校相通,共同教育

  深入到家庭与他的爷爷奶奶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但与老人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孙文哲的教育思想很难转变,后来了解到他还有个姑姑,孙文哲经常去在姑姑家住,于是我亲自去找他姑姑谈家庭教育对孙文哲的影响,得到他姑姑的大力支持。

我建议他们在家对孙文哲不能百依百顺,应该让他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

例如对人要有礼貌,吃饭时不要看电视,要认真读书……他都知道应该做到这些事,做到了表扬,坚持做了要好好夸奖。

要求他做好自己承诺的事。

孩子很会保证,我们做大人的一定要孩子保证前仔细想想,自己的承诺能不能做到,不要轻易承诺。

一旦做了承诺,就必须做好。

决不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现在的孩子见识多,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我们一定不能答应。

不论孩子怎么闹,都不要退让。

回家时要与他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使他从内心里会感觉到“家庭在期望着我学习的进步”.

  

(二)搭建平台激励成功

  

(1)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

  在我的课堂上,我每节课都会设计很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

第一次的回答他没有感觉,多次在课堂上的成功表现,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我能行”.后来我又联系其他老师一起对孙文哲进行课堂上的有意帮助,做类似的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

  

(2)课外让他做到“每日一问”

  课外要求他每天问老师一个问题,开始时,很难做到。

第一天做了,第二天就忘记做了。

我想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何况他是后进生,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主动去问他,“今天的问题准备好了吗”这样不断的强化“每日一问”已坚持了一个学期,他的出色表现羸得多次表扬。

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同学们渐渐地对他的看法也有新的转机,他对自己开始有信心了。

  (3)担任部

  体育是他的特长,把握这一点,在我引导下,学期初他被认命为班级体育委员。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他取得800米和1500米两项第一名。

出色的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

  (三)携手合作互帮互助

  被同学排斥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

我首先注意到孙文哲同学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优秀的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

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王他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

其次开展:

“友谊地久天长”,“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孙文哲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

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

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

  (四)及时沟通、定时交流

  我经常定时每周一次到二次与他交流看法,主动与他交朋友,这样做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不时地解开他心中的“结”,二是对他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三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五、个案指导成效及启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

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物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个别科目还有点差。

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

通过这次个案的研究,给我了很大的启示:

①“后进生”,经过转化教育,也能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②“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因此,具有极大的可塑性;③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各种思想的干扰,有些“后进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某些缺点和错误是难于避免的。

  后经生的研究改变了我的育人观,对后进生的转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过去的从后进生身上找原因到现在从教师自身找原因,由过去的时间加汗水到现在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成功理念,形成对学生全面评价观,教师由教书型变为教育科研型。

  六、结论

  1、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老师有信心转变,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

  2、对班级内的后进生,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激发起他们内在学习自信心。

  3、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

这就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能力、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

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睿,女,9岁,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

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

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讨厌她的习惯、做法,看不起她,在她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都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再加上她们经商的缘故。

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睿的行为主要表现在:

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

“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

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有学生曾说过:

“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

”此时的小睿正是这种心态。

2、集体的排斥  小睿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她。

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她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她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她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祖辈对小睿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她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她们的缺憾。

因此,她们对小睿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她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的心理建设,加强对她的心理监护,使她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她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她自己去做。

”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当我了解到她只是在人多的客厅做作业时,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

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她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小睿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她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她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课堂中,多为小睿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她为负责人,让她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她的主动参与使她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集体关注她,接纳她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她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她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引导同学明白像小睿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

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

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她一起玩耍,如果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

对她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

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她自暴自弃的心理。

她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她的错误。

上学期,她又有几次没做作业。

我询问原因,她说因为本子放在家中忘带了,以前她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不做作业。

我犹豫了,难道她又撒谎了,是否叫她趁下课的时间补回去呢我没有这样做,只是叫她以后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此时,她的眼里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

“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

她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她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

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她,她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要调动她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

当发现她今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她;当她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引导她由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

大她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她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

她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

她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睿的特殊主要来自于她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她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如果教师和同学对她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引起她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小睿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她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

对她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案例五:

我班有个学生叫贾延泽。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写的,只要见空就填,不管对不对,而且书写相当潦草……校第一次监测,语文48,数学40。

经家访得知,其父母已于2年前离婚,其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且奶奶也在外打工,爷爷又开个鱼塘,较忙,无时间管他。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我内心一横:

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而且,只要有时间,我就单独给其辅导,让他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

慢慢的,我觉得他有了些进步,作业能对几个钩了,练习偶尔也能及格了。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