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1356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3长方体和正方体(共11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检测

同步解析第19页1,2,3两题。

二.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

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

提问: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3)顶点的认识。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课堂测试

同步解析第18,19页6-8两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预习布置.同步解析第19页1-4两题。

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检测,同步解析第19页1-4两题。

二.复习导入回忆长方体的特征导入。

板书:

正方体

三.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教师问:

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

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四.课堂检测

同步解析第20页的5-8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六.预习布置.同步解析第22页1-3两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检测.同步解析第22页1-3两题。

二.复习导入

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三.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尝试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

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四.课堂检测

同步解析第22页4-6两题

五.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布置预习.同步解析第23页1-3两题。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题)

第4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检测.同步解析第23页1-3两题。

二.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求?

3.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四.课堂检测。

同步解析第24页5-7题。

五.布置预习。

同步解析第24-25页1-4题。

1.体积和体积单位

学习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第5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检测。

同步解析第24-25页1-4题。

2.复习导入。

口答:

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3.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乌鸦喝水的故事,老师提问: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

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3)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教师: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

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

2体积单位的认识。

(1)出示两个长方体。

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3)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4)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为什么?

(5)练习:

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检测。

同步解析第25页5-7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六.布置预习.同步解析第27页1-4题

板书设计

1.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可分别写成cm3,dm3,m3。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第6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二次

备课

一.预习检测。

同步解析第27页1-4题

二.复习导入。

什么叫体积?

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三.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

它们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

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V表示可以写成:

V=abh

(3)质疑:

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

(2)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

V=a·a·a=a3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

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检测。

同步解析第27页5-6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预习:

同步解析第28页1-4题。

板书设计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