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3211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9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docx

最新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

英语发音规则---浊化、连读、弱化、爆破...

英语中浊化、连读、弱化、爆破的规则是怎样的?

何时弱化、何时浊化、何时连读、何时爆破?

我们都有过这样沮丧的经验,很容易听懂中国人说的英语,但是同样的对话一到英美人的嘴里,便觉得很难跟上,有时甚至是不知所云。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说的英语通常单词之间很清晰,词与词之间有明显的pause,但是英美人的口语会有很多音变,这些音变使得我们很熟悉的单词的发音变得陌生,难懂,给我们的听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了解并使用各音变规则会帮助我们提高听力,使我们的发音更加地道。

音变主要有连读、失音、弱化、浊化、同化、重音、缩读等形式。

这些形式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则,即“Economy”—“经济”原则或称为“省力”原则。

我的语言学老师说,他曾一度为选择的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而懊悔,因为那时他认为语言学既枯燥又不实用,但这一省力原则却化解了他所有的苦恼,并让他为语言学着迷。

因为“省力”这两个简单的字眼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音变现象,人是很懒的,对于最经常的行为——说话,当然要想许多省事的法子,于是也就产生了多种为省力而衍变的音变现象。

牢记省力原则,在我们读英语的时候,让自己的唇舌处于放松的状态,轻松的去读英语,我想发音的感觉一定会有所不同。

言归正题,以下列出给听力造成很大障碍的五种音变现象及其读音规则,以及最后一项关于节奏的小文章,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连读

连读有两种规则,分别为:

1、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元音开头的单词:

要连读如:

I’dli(kea)notherbow(lo)frice.

这里like/laik/以辅音结尾,another以元音开头,所以连读。

注意:

以辅音结尾指的是音标中的最后一个音是辅音,而不是单词的结尾,这如同u[ju:

.]niversity前面的定冠词必须用a一样。

2、以辅音结尾的单词+h开头的单词h不发音,与前面的辅音

whatwil(lhe)[wili]do?

Ha(she)doneitbefore?

Mus(the)[ti]go?

Canhedoit?

Shouldhe….?

Tellhimtoaskher….

Lea(vehim)[vim].

Forhim(连读这个词,会发现和forum很相似)

我第一次知道这一连读规则时,兴奋不已,很容易的听懂了许多以前觉得很难以理解的句子,并且按照这种连读方式发音省力、轻松了许多。

再次证实”Economy”。

二、音的同化

音的同化也是一种连读的现象,两个词之间非常平滑的过渡,导致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

主要是以下三种方式:

1、辅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

Wouldyou....?

2、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Can’tyou:

3、辅音[s]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

Missyou

三、失音

由于失去爆破是失音的一种现象,摩擦音也会被失去,所以统称为失音。

注意:

爆破音并不是完全失去,仍然形成阻碍,把气流堵在里面,但不爆破,直接发出相邻的辅音。

规则:

1、辅音爆破音或摩擦音后面跟的是爆破音、破擦音和摩擦等,前面的辅音要失去爆破。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红色标注的辅音不发音:

Sitdown:

发音再次的老师都不会发出[t]音

Contactlens:

Bigcake

Dadtoldme

Hugechange

Goodnight

四、浊化

1、[S]后面的清辅音要浊化

Discussion:

[k]浊化成[g]

Stand:

[t]浊化成[d]

Expression:

[p]浊化成[b]

2、美音中:

[t]在单词的中间被浊化成[d]

如:

writer,听起来和rider的发音几乎没有区别

letter—ladder

outof

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发音为了省事,习惯清音浊化,尤其是[t]在单词的中间一定会浊化成[d],但英国人发音不会这样,这也是英音和美音的一大区别。

了解这一浊化原则,会给听力带来一些帮助。

五、弱读

一般来说:

实词重读,如动词、名词、副词等;

虚词弱读,如介词、代词等

弱读的规则一般是:

元音音节弱化成[E]或

比如说如下几个单词:

for/to/some/does/of

查字典会发现这些词都至少有两种读音,如for:

重读时[fR:

],弱读时[fE]

六、节奏

对于英语的节奏,我也把握不好,而且还为此郁闷不已。

在我认为,中国人说普通话,一个句子的标准节奏和语调往往只有一个,我想英语也应该是这样,但是怎么样才是标准语调呢?

特意为这个问题问过英语老师,不同的外国人说同一个陈述句会有不同得语调吗?

她告诉我是的。

不过在看了下面这段话之后,我想她可能误我了。

:

老外教你“杀手锏”:

注意说话的节奏

十年寒窗苦读英语,为谁辛苦为谁忙?

当然是用来和老外“侃”喽。

那外国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国人说的英语,他们说话有没有诀窍呢?

记者请教了克里斯多佛·汉普顿---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考官协调,他也是当天演讲比赛的裁判之一。

克里斯多佛一开口就指出了国人学英语最大的“软档”

“中国人喜欢在单词的读音上纠缠不休。

尤其是年轻人,总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最好是带点纽约口音的美式英语。

于是,他们很努力地听广播、看电视,刻意模仿美国人的说话腔调。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有些人的发音甚至比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地道。

但是,我就算蒙着眼睛,也能轻易分辨出说话的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因为中国人说英语没有节奏。

克里斯多佛所说的节奏并不仅指说话的速度快慢,还包含了许多平时不被重视的小环节,比如语调的升降、词语的重音、句子在何处停顿。

中学的中文语文书中倒是有过断句练习,可几乎所有的英语教科书里都没有类似的章节,也鲜有老师会教学生这一套。

所以,大多人不知道,英语句子也有自己拆分的规则。

发言者要么按照中文的思维习惯,随心所欲把句子“大卸八块”;要么练习肺活量,一句话从头连到尾不喘气。

于是,中国人听起来清清楚楚的句子,到外国人耳朵里就变成了“不知所云”。

要改变这个习惯也不难。

克里斯多佛认为,只要连续练习几个月,一个英语水平普通的人也能说出漂亮的英语,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和讲母语不分上下。

他的练习方法很简单---找一盒老外读的标准磁带,在录音机里不停顿地播放。

然后你看着文字稿,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的节奏读。

这时候,充分调动你的耳朵,适应外国人的语音语调,还要像个回声筒似地反映出来。

久而久之,当你习惯了老外的节奏,只要具备5000个基本单词,就能应付一般的对话

 

洛基方方(610022303)22:

37:

40

Hi,there.Ihavepreparedsomethingspecialforyou.CanyouwriteitdownandtranslateitintoChineseallbyyourself?

A:

Rachel,longtimenosee,howhaveyoubeen?

B:

Thanks,prettygood.

A:

Canyoutellmesomethingaboutyourhobbies?

B:

Tobehonest,I'mcrazyaboutplayingfootball.

A:

Anddoyoulikethefoodatthatrestaurant?

B:

Notreally,it'snotmycupoftea.

嘿,大家好。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你能完全靠自己听写下来并译成中文吗?

A:

雷切尔,好久不见了,你过的怎么样?

B:

谢谢,过的非常好。

A:

你能告诉我关于你业余爱好的一些事情吗?

B:

说实话,我酷爱踢足球。

A:

那么你喜欢那家饭店的饭菜吗?

B:

不喜欢,那家饭店的饭菜不合我的胃口.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v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v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白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外周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胸腺

骨髓

法氏囊(禽类)

脾脏

淋巴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固有免疫组成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TCR

BCR

CD分子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v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v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

概念: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物质基础:

组织屏障:

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

概念: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v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

概念:

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v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B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

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v免疫术语

Ag(抗原,antigen):

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蛋白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

半抗原(hapten):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

(某些多糖、脂类、药物)

抗原表位(epitope):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

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天然蛋白大分子为多价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TI-1和TI-2Ag。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

每种特异性TCR、BCR或抗体的可变区含有具备独特空间构型的氨基酸顺序(互补决定区,CDR),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类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抗原,Id抗原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SAg(超抗原,superantigen):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佐剂(adjuvant):

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特性的比较

特性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蛋白多肽

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核酸等

表位大小

8~10个氨基酸(CD8+T细胞)

13~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5~15个氨基酸

5~7个单糖或5~7个核苷酸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v抗原的分类

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TI-1和TI-2Ag。

TD-Ag与TI-Ag的比较

 

TD-Ag

TI-Ag

结构特点

复杂,含多种表位

含单一表位

表位组成

B细胞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MHC限制性

激活的B细胞

B2

B1

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IgG、IgM、IgA等

IgM

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

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特异性抗体+异种抗原)

♦异种器官移植物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ntigen):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

♦HLA抗原

♦抗体的同种异型

♦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改变和修饰的自身成分

♦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充分接触的自身成分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

特异性TCR、BCR或抗体的可变区中具备独特空间构型的、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的氨基酸序列。

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病毒蛋白、肿瘤抗原)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

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原(细菌、蛋白质)

第四章抗体

v免疫术语

Ab(抗体,antibody):

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Ig(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HVR(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n):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分别用HVR1(CDR1)、HVR2(CDR2)、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又称CDR(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细菌特异性的IgG(特别是IgG1和IgG3)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m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v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每条肽链含2~5个结构域(功能区,约110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为“桶状”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

♦重链(heavychain,H):

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按抗原性差异可分5类:

α、γ、μ、δ、ε

相应抗体也分为5类:

IgA、IgG、IgM、IgD、IgE

同一类抗体,据其铰链区的氨基酸组成及重链二硫键数目、位置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类。

IgA分IgA1和IgA2

IgG分IgG1~IgG4

重链名

μ

γ

α

δ

ε

希腊读音

Mu

Gamma

Alpha

Delta

Epsilon

对应抗体

IgM

IgG

IgA

IgD

IgE

♦轻链(lightchain,L):

分子量约为25kD,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κ链和λ链两种,相应抗体分为κ、λ两型。

λ型有λ1、λ2、λ3、λ4四个亚型。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

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

(V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分别称为VL和VH。

(variableregion)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分别用HVR1(CDR1)、HVR2(CDR2)、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恒定区:

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

(C区)分别占轻链1/2和重链3/4或4/5,分别称为CL和CH。

(constantregion)

(hingeregion)

(三)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有利于抗体的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v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胃蛋白酶

作用位点

铰链区近N端

铰链区近C端

水解片段

Fab×2+Fc

Fab×2:

VL和CL+VH和CH1

单价与Ag结合

Fc:

一对CH2和CH3

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F(ab’)2+pFc’

F(ab’)2:

双价与Ag结合

广泛用作生物制品

pFc’:

最终被降解,无生物学作用

v抗体的功能

(1)识别抗原: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功能)

a)在体内有中和毒素、中和病毒、阻止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的作用

b)在体外用于免疫诊断

c)作为BCR(mIgM/mIgD),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2)激活补体

a)IgM、IgG1、IgG3以及IgG2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因构型改变而暴露出CH2(IgG)和CH3(IgM)结构域内的补体结合点)

b)IgG4、IgA和IgE形成聚合物后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结合Fc受体

a)调理作用

细菌特异性的IgG(特别是IgG1和IgG3)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4)穿过胎盘和粘膜

a)穿过胎盘: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这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b)穿过粘膜:

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