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导学案.docx
《《驿路梨花》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驿路梨花》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答案
三、整体感知
(一)填表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
1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
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后来人
同上,及前一天晚上
3
梨花妹妹
常来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姐姐接的班
几年前,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砍树割草盖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十多年前路过时
5
梨花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
(三)理出文章思路:
发现小茅屋---投宿小茅屋---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修葺小茅屋---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
(四)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这是顺叙的记叙顺序。
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插叙的记叙顺序。
合作交流
一、景物描写
1)开头连用三个动词“挨”“延伸”“消失”,描写山势,紧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
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
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第四段,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梨花,实写
a)写出了梨花林的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b)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
c)为下文投诉小茅屋做铺垫;
3)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第二次写梨花,虚写
a)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
b)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
c)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4)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实写
内容上:
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
结构上:
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二、悬念设置
悬念一:
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
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
悬念二:
第三部分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
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
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
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质疑探究
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着(zháo)急露(lù)宿喷(pèn)香菌(jùn)子
麂(jǐ)子撵(niǎn)走修葺(qì)花丛(cóng)
晶莹(yíng)避(bì)风驿(yì)路立即(jí)
竹篾(miè)火塘(táng)打扰(rǎo)香气四溢(yì)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修葺:
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折损:
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驿路: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
广阔而看不清楚。
恍惚:
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
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四、速读故事,初步感受梨花美景
1、思考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
点拨: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2、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点拨: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五、略读课文,深入探究梨花精神
1、文章开头1、2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点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2、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这些描写使你对草屋“主人”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点拨: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
‘请进!
’”使我们可以想见小屋主人一颗赤诚的心,火一般的热情,细心体贴人。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
这些描写都表明草屋的主人是那么热心,想得那么细致周到,应有尽有,让过路人“对小茅房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3、文章如何描写我们在小茅屋吃饭休息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这样写突出了在深山中小茅屋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帮助,和我们无比的感激之情。
为猜想茅屋的主人做铺垫。
4、课文中的这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做好事的时间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现在
瑶族老人送粮食,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尽力补上,方便,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现在
一群姑娘照料小屋向解放军和姐学习,接姐姐的班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十多年前
梨花照料小屋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屋后
5、说一下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什么
点拨: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等小茅屋的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主人,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使小茅屋长期为大家服务。
6、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点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
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写法
1、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哪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
第一个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
“我们”发生了疑问: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说:
“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误会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作用:
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是什么记叙顺序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点拨: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
顺叙:
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作用:
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
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
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上个月几年前十多年前
课文描写的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事件发生的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我们”路过这里住宿,瑶族老人送大米,一起修葺了小茅屋。
总结:
从全文看,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顺叙,而中间又巧妙的穿插了一些故事,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
3、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
点拨: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七、联系实际,发扬梨花精神
同学们,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点拨: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让人感动,偏远的山区,雷锋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人人为人民服务,就像那美丽的梨花处处开放,表现出我们社会良好的社会公德。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将雷锋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