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334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610课练习.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10课练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题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

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任知州 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

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

”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

9.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唐B.明C.汉D.宋

10.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1.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

“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

”这反映出宋朝(  )

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

12.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

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防止农民起义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3.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

”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②加强中央对军权的控制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④阻碍科举制和文化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

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5.材料一: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

1---13DDCDBDCCDABBA

14.

(1)赵匡胤。

960年。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15.

(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作用: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题

1.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

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

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成吉思汗B.耶律阿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

2.契丹,一个剽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吐蕃B.西夏C.辽D.金

3.据藏文史料记载:

夏尔巴人是历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B.完颜阿骨打C.元昊D.兀术

4.由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党益民十年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右图),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

西夏政权的都城是(  )

A.兴庆B.汴京C.会宁D.临安

5.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B.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6.杨家将抗辽保宋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下列关于宋辽关系的表述有误的是(  )

A.宋辽在澶州先战后议和

B.寇准劝说无效,宋真宗拒绝前往澶州抗辽前线

C.宋辽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D.和议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和平

7.辽、北宋、西夏建立后,时战时和,关系错综复杂。

下列有关辽、北宋、西夏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宋建立 ②元昊称帝 ③耶律阿保机称帝

④宋夏和议 ⑤澶渊之盟 ⑥澶州之战

A.③①②⑥⑤④B.②①⑤⑥③④C.③①⑥⑤②④D.①②④⑥③⑤

8.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

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

9.“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描绘的是我们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

A.西夏B.契丹C.党项D.女真族

1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轼:

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1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12.史书上常提到的“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边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位于甘肃一带的榷场主要交易双方应该是(  )

A.辽和北宋B.唐与辽C.金与南宋D.北宋与西夏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寇准固请幸北城,曰:

“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

帝乃命进辇。

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

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

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有何积极影响?

14.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答案:

1---12BCCABBCBCCDC

13.

(1)辽和北宋。

宋真宗。

(2)澶州。

宋军打退辽军,宋与辽议和。

 

(3)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4.

(1)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唐肃宗时,唐蕃会盟,并建立会盟碑。

 

(2)①战:

辽与北宋的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的战争);②和:

澶渊之盟(宋夏议和)。

(3)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和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测试题

1.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2.“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的是(  )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

3.以下不属于金朝改变女真习俗的措施是(  )

A.仿照南宋改革官制B.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C.改革女真军政体制D.模仿汉字结构,创制女真文字

4.《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

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辽灭金D.蒙古灭宋

5.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6.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7.两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皇帝靠和议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 ④都城都在开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

“靖康耻,犹未雪。

”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A.1115年B.1126年

C.1127年D.1140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10.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

这种观点(  )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 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

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岳家军”郾城大捷,他们还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

 

 

(2)图二说明了“岳家军”的什么特点?

“岳家军”最终没有取得抗金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观察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西湖之畔岳飞墓前对联中“白铁无辜铸佞臣”中“佞臣”指的是谁?

 

(4)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的回答,我们应该学习岳飞什么精神?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岸壁如飞。

”迁都二十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除上述材料反映的和议外,北宋政府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和议?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比较一下,宋辽和议与宋金和议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的看法。

 

答案:

1---12BBAADCACBCBC

13.

(1)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原因:

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

(3)秦桧。

 

(4)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精忠报国、坚强勇敢等。

(言之有理即可)

14.

(1)澶渊之盟。

西夏。

(2)宋辽和议:

宋辽在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

宋金和议:

二者在政治上不平等,南宋向金称臣,通过送“岁币”苟且偷安。

(3)和议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的表现;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双边的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检测题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3.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4.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

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D.“苏湖熟,天下足”

7.南宋时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宣政院C.市舶司D.理藩院

8.《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9.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10.材料一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⑴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⑵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检测题答案:

1、C2、A3、D4、A5、A6、D7、C8、B9、C

10、

(1)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2)市舶司

 

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检测题

1、蒙古史书中记载: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4、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B.文天祥C.岳飞D.辛弃疾

5、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B.隋朝C.元朝D.清朝

6、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

7、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

8、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

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检测题答案:

1、A2、C3、B4、B5、C6、B7、D

8、

(1)铁木真

(2)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