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214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docx

高考全品二轮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第12讲种群和群落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第12讲种群和群落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

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B.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3.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

段的演替。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

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D.再经历十几年演替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

4.黄胸鼠入侵到某山地后,对该山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根据鼠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黄胸鼠入侵初期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接近“J”型

C.黄胸鼠分布在该山地的不同高度处,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黄胸鼠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5.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Z12-1

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6.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

P为生产者同化

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

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7.桔小实蝇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

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

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一一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桔小实蝇。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桔小实蝇幼虫的种群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桔小实蝇的性别比例

C.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桔小实蝇的出生率

D.引入的寄生蜂和桔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8.如图Z12-2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Z12-2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曲线X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N=N0入t中入表示增长速率

D.曲线丫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9.图Z12-3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揭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变量无关

B.该曲线CD段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

C.该曲线可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E时期

10.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Z12-4中AB两条曲线(X

>0),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计算

公式:

种群增长率=(?

玄-?

?

?

)/?

?

?

x1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

B.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C.若曲线B表示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一定大于零

D.若曲线B是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未达到K值

11.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相互影响,此即种群密度效应。

关于植物的种群密度效应,目前有一个基本规律:

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指。

根据种群

特征的相关知识推测,种群密度是由

(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

(2)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出现的原因是高密度

下。

(3)科学家对某农田中的某甲虫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Z12-5所示。

图Z12-5

该甲虫的数量调查不宜用样方法而适宜用标志重捕法,原因

是。

据图可知,此

甲虫的环境容纳量为_(填“K”“或“K')。

12.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红树林、草本植物、藻类和动物等组成。

请回答:

(1)红树林中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结构,分层现象的意

义是。

群落中动物也有

类似的分层现象,其原因是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

的。

(2)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主要原因

(3)某些红树植物的不定根在海绵中交错分布,并从中吸收溶解铵,从而促进根的生长。

而红树植物的根为海绵的生长提供稳固的生长基质,还能释放CO来促进海绵的生长。

由此可知,这些红树植物和海绵的种间关系为。

13.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

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2)群落交错区的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与周边群落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据

此分析该区域出现“边缘效应”的主要原因

14.在研究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时丄otka-Volterra捕食者一猎物模型是一个简

单然而有价值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做了一个简单化假设,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相互

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②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

③猎物种群在没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呈指数增长,捕食者种群在没有猎物的条件下呈指数减少。

据上述模型假设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Lotka-Volterra捕食者一猎物模型的假设的

不足之处有

(至少答两点)。

(3)精明的捕食者大都不捕食已到繁殖年龄的猎物个体,因为这会降低猎物种群的

生产力。

被捕食者往往是猎物种群中或体弱患病、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

捕食作用为猎物种群淘汰了劣质个体,从而防止了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1.B[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A正确;校园的草地上蒲

公英是种群,其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一般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C正确;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D正确。

2.D[解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

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数量的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故B正确。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而垂直结

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故C正确。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很大,但是不一定能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地震、海啸等,故D错误。

3.A[解析]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A正确;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随着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B错误;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C错误;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受到气候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生态系统甚至最终也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

4.B[解析]根据鼠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A错误;黄胸鼠入侵初期

空间、食物充裕,无天敌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接近“J”型,B正确;黄胸鼠是一个种群,其分布在该山地的不同高度处,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黄胸鼠的入侵有可能造成当地物种大量减少,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5.D[解析]分析图形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进行调查,应该全部统计,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

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的相对稳定性,但该地区群落仍会发生演替,D错误。

6.A[解析]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

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顶极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

7.C[解析]桔小实蝇的幼虫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能力弱,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桔小实蝇幼

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会破坏桔小实蝇的性别比例,B错误根据题意,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与田间雌虫交配,会产下不能孵化的卵,因此会降低桔小实蝇的

出生率,C正确;根据题意,引入的寄生蜂和桔小实蝇形成寄生关系,D错误。

8.C[解析]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改善空间和资源条

件,K值会上升A正确;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曲线X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N=M2中入表示增长倍数,C错误;曲线Y表示“S”型曲线,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

9.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它能够揭示种群数

量变化与时间有关,但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变量无关,A错误;该曲线CD段呈下

降趋势,说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此时段种群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

增加,B正确;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溶氧不断减少,导致酵母菌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当其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酵母菌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所以该曲线可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不能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

化,C错误;E时期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在C时期,种群的增长速

率最大,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应在C时期以后,但不是在E时

期,而是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时期对应的水平,D错误。

10.C[解析]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末的2倍,A错误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由题图曲线可以看出,交点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应是衰退型,B错误;若曲线B表示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一定大于零,C正确;若曲线B是增长速率,且X=0,则增长速率等于0时该种群达到K值,D错误。

11.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2)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3)该甲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K3

[解析]

(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

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

则出现的原因是高密度下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3)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例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该甲虫

的数量调查不宜用样方法而适宜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该甲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依据种群数量在K值(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分析曲线可知此甲虫的环境容纳量为K3。

12.

(1)垂直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取更多的阳光

(3)互利共生

[解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意义在于提高

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

木较为高大,能获取更多的阳光,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

(3)某

些红树植物的不定根从海绵中吸收溶解铵以促进根的生长,而红树植物的根为海绵的生

长提供稳固的生长基质并能释放CO2来促进海绵的生长,由此说明,这些红树植物和海绵

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13.

(1)各种生物种群物种组成空间结构(或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2)复杂的环境条件使植物种类更加丰富,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解析]

(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2)研究者认为“边缘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14.

(1)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①无捕食者,猎物呈指数增长,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②猎物仅因捕

食者而死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死亡应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③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

捕食者与一种猎物,自然生态系统中应为食物网(任选两点)

(3)年老疾病

[解析]

(1)根据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判断第三个步骤应是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通过分析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的三

个方面的简单化假设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无捕食者,猎物呈指数增长,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②猎物仅因捕食者而死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

物的死亡应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③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自然生态系

统中应为食物网。

(3)被捕食者往往是猎物种群中年老或体弱患病、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捕食作用为猎物种群淘汰了劣质个体,从而防止了疾病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