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213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街综合治理材料.doc

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着力构筑农村

“大综治”新格局

某街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部60公里、城区东部20公里,全街辖45个村,8个社区,有250个自然湾,5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6715人,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街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贯穿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推动富民、强民、安民工程进一步走向深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注重在创新工作载体、探索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大胆探索综治工作新途径,使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综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街党工委始终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全街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各行政村、社区、派出所、武装部、治安联防队、基干民兵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责任明确化。

街每月、村、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会议,开展一次全街不稳定因素滚动式大排查,建立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包到底的首问工作责任制。

我们将全街的综治工作与包片领导、驻村干部、站所、各行政村乃至每个农户层层签定责任书,实现综治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责任网络,并且实行承包责任制、干部绩效责任制,同干部工资、年终考核挂钩。

二是制度规范化。

我们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某街街治安中心管理考核制度》、《某街街村级首席调解员考核制度》、《某街街信访维稳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某街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综治工作的轨迹,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

三保障多极化。

我们为村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街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了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旧有体制中,综治各部门中综治经费、民调员报酬、治安中心户长报酬、都是部门单独发放,造成一是经费管理混乱,二是钱少事杂专人不专,三是干好干坏没有区别。

针对这一现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每目标责任单位追加2000元信访工作经费(以上经费每责任单位合计达到6400元),并决定将以上各部分经费整合,专门出台“大综治”工作考评方案,根据“大综治”工作年度绩效考核等级发放工作报酬,并将综合治理专项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期予以拨付,为综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

二、优化宣传服务,为综治工作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我们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综合治理工作中,把教育人、服务人提高到重要位置,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宣传工作做到经常化、生动化。

一是通过举办各类法规法律培训班、大型宣传活动、知识答卷、人口与综治知识竞赛、演讲赛、图片展、播放电教片等活泼生动的系列化活动,强化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并在各种宣传活动中,注意吸收群众的共同参与,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借助“创先争优”活动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深入农户进行经常的宣传教育,并充分利用村级每月一次召开“三会”的契机,进行法制宣讲;三是为中心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办法》,开展创建“零犯罪校园”活动;四是建立固定宣传阵地,利用板报,搞好静态宣传;经常化、生动化的宣传,使全街广大居民群众了解了更多的现行法律政策,提高了他们的知法、守法意识,达到了自我约束、自觉执行政策、法规的目的。

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措施。

我们以构建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人民武装力量“六位一体”的“大综治”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实行农村社会治安网络化管理,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的基础。

为此我街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实行群防群治和落实信访维稳相结合,打造“打、防、控”一体化的网络化综合治安管理体系。

一,抓好农村治保会建设。

每个村级治保会不少3人,治保会主任由村委会主任担任。

治保会成员白天协助村两委做好本村的矛盾化解,做到“四到户”即邻里纠纷调解到户;签订治安防范协议到户;对重点人员帮教到户;对流动人口服务到户。

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同时采取加强治安联防“封住边”,加强公路巡防“控住线”,加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管理“守住点”,加强安全文明单位、村创建“管住块”,加强农户院落管理“护住院”,加强单位内部治安管理“看住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的控制目标。

截止目前,全街35个行政村中个村为安全文明村、覆盖率达%,安全文明单位个,覆盖率%。

与此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员管理档案,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清查,建立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管理合同》、《暂住人口通知书》、《流动人口登记表》等管理形式,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坚持群防群治,形成治安防范网络。

成立了由街机关干部组成的基干民兵连、各村成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对全街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路段实行24小时巡逻、执勤。

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打、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将调解委员会工作深入到最基层,使调解会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方便桥梁,调解室成为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的阵地。

在这一工作实施过程中,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今年换届工作中,将退下来的老党员干部调整到民调和信访工作岗位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这些同志在基层工作多年有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二是也为这些同志发挥余热找到了工作岗位,三是适当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这部分老同志的心态。

“打、防、控”一体化网络建设使全街社会治安呈现了如下变化:

各类案件发案率下降,各类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矛盾得到及时调处化解;民力弥补了警力的不足,增强了对农村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打、防、控”的积极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三是畅通信访渠道,落实信访责任。

一是坚持书记大接访制度;二是实行党政领导日常接待制度;三是实行信访案例当日分、交办制度;四是坚持每周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制度;五是每月进行一次全街大排名通报制度,以每月通报为年度绩效考核依据。

同时,我们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街主要领导定期到各行政村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及时反馈意见。

街道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周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

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在全街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了无集体赴京、省、市上访事件的发生。

同时,抓好了以“一办两中心”(即综治办、信访办、司法调解中心)为主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组织。

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排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各类矛盾激化升级。

完善了村级调解机制,形成了苗头性问题及时办,热点问题成块办,疑难问题联合办的工作模式。

经济发展到哪里,治安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治安热点在哪里;防范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群众需要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今后,我们要将此标准作为我街综合治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加快富民强街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