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116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美国》教案 中图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72《美国》教案中图版

美国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指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4.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5.知道美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已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

“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意识。

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美国,尊重移民国家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重视高科技的态度。

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2.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难点

1.美国领土包括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资料分析、角色模拟、综合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世界政治地图、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

2.绘制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学生议论:

东半球),对,这些国家都是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那么西半球有哪些代表性国家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讲授新课]

温故: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往东至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

2.在西半球上分布的是哪两个大洲?

以什么为界?

(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设疑:

你知道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是怎么划分的吗?

解惑:

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明确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等的划分与差异。

1.鼠标点击出上图,让学生辨别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2.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南、北美洲和巴拿马运河。

3.教师指出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

4.鼠标点击出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国界线,闪烁该国界线以北部分,指出这为北美地区;再闪烁该国界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指出这些国家由于通行拉丁语而统一称为拉丁美洲地区。

5.进一步让学生比较西半球的地区划分与南、北美洲划分的差别。

强调地区划分以美国和墨西哥间的国界线为划分界线,而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使学生明确西半球有两个地区,即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过渡:

在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分布着许多国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这样一个通过“购买”土地而扩X领土,使其国土面积成为世界第四位的国家。

那种购买方式,就好比拿2分钱买了我们整个学校一样,(学生惊讶)的确,这是独一无二的创举。

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呢?

板书:

第一节美国

观察:

电脑展示美国的国旗图案。

让学生看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有多少颗白色的星?

(50颗)代表什么?

(代表美国现在的50个州)星区外有多少红白相间的条?

(13道)代表什么?

(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

点拨:

是的,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象征美国最初的13个州,国旗的五角星与美国的州数一致。

每当一个新的州加入美国,就在国旗上增加一颗星,至今美国国旗上已有了50颗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

那么美国的领土是怎样由原来的13个州扩展成现在的50个州的呢?

激趣:

美国领土构成的变化和美国国旗上的横条及星星的变化是相应而一致的。

在历史上,当美国脱离英国时,领土只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密西西比河以东的英国统辖地并入美国版图。

之后,不断夺取西班牙、法国、英国殖民地,无情地杀戮和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并兼并墨西哥土地,一直向西扩X到太平洋沿岸,组成本土的48个州。

1867年由沙俄手中廉价(720万美元)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又吞并了夏威夷,这两个被称为“海外州”。

二者原来都是美国的殖民地,1958~1959年才正式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和50个州。

此外,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所在地,不属于任何州。

提问:

1.你能在地图上查找出美国的领土组成吗?

2.看看美国陆上的邻国有哪些国家,它们位于美国的哪个方位?

3.确认美国的位置,它是西半球哪个地区的国家?

活动:

电脑展示课本P82“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美国的地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述问题。

1.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美国的领土组成包括本土48个州和阿拉斯加、夏威夷州三部分。

并指图描述两个海外州的位置——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西北角,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的北回归线附近,从大洲来说属于大洋洲。

因而美国也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评价,指导学生在读美国图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美国领土的主体部分——美国本土48个州,也要注意到地图下方两个补充窗口所标注的地区——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

使学生明确在查看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图时,要注意图中的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

2.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美国的陆上邻国——美国本土的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墨西哥。

3.引导学生读图确认美国的位置,使学生明确美国是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

——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

——本土48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

承转:

美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它不仅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而且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为生产者的人类,那么美国的居民构成是怎样的状况呢?

他们对美国各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观看:

组织学生观看VCD“美国居民构成”。

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讲解:

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给学生补充或解释清楚以下等问题:

1.移民所谓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2.移民国家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3.美国的土著居民是指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印第安人。

辨别:

请学生辨别下列的情况是否属于移民:

出国留学、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出国旅游考察、出国劳务、在国外工作生活且拿到绿卡。

分析: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对下面材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不同人种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和美国的移民情况来判断美国是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重点培养学生查证事务时对资料的处理能力。

阅读材料1:

美国的移民

1821~1850年: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移民246.2万人。

1851~1880年:

资本主义发展、西部开发时,移民772.5万人。

1881~1900年:

铁路大规模修建、工业发展时,移民893.5万人。

1901~19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移民1863.8万人。

1931~1960年: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移民407.8万人。

1961~1975年:

移民受到一定限制后,迁往美国的有529.5万人。

阅读材料2:

美国移民来源示意图

阅读材料3:

美国的人种构成

分析以上材料回答:

1.在美国的总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欧洲移入的白种人;其次是非洲移入的黑种人;再就是来自亚洲东部的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有160万人。

印第安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0.8%,可见美国的主体人口为移民,因而美国称得上是一个移民国家。

3.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板书:

一、移民国家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1阅读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了解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人对美国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感化: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统计、交流一下华人在美国的哪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等)不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家的某某及其从事的研究工作,但要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使学生明确我们中国人是具备优秀素质和品质的,增强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豪的情感。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0阅读材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学生意识到国际合作的价值,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模拟:

可让比较了解这几位名人情况的同学进行模拟自我介绍演讲,X扬学生个性,加深学生印象,激励大家向这些名人学习、树立远大志向、为全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结:

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创造的,它是世界人民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美国的人口、美国的民族、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成就。

扩展: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加入WTO的实际,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使学生认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开放,广泛引进全球各国的技术、人才、文化等。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通过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提问:

美国的人种构成复杂,这些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处境如何?

阅读:

电脑展示下面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阅读材料1:

2001年4月7日,白人警察里奇在街头射杀黑人青年托马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陷入动荡,上百人受伤,这是自1960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最为严重的种族骚乱事件。

托马斯是1995年以来辛辛那提市警方打死的第15名黑人嫌疑犯。

在此期间,他们没有杀害过任何白人。

阅读材料2:

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非洲裔、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等少数民族经常在公共场所遭到不公平待遇,超过33%的是黑人,曾因肤色在找工作时被拒绝或得不到升迁机会。

20%的拉美裔和亚裔人曾在工作场所受到歧视。

50%的黑人男子和25%的黑人女子,曾因黑人身份受到警察的歧视。

表演: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根据课本P81活动2中的文字描述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情况设置情景,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在此揭露美国虚伪的人权面纱,暴露其殖民统治的真实面目。

说明美国当局对待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在人权方面执行双重标准,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压迫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种族歧视严重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说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种族带来的多元文化对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及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一、移民国家

——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

2.领土组成:

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

——种族歧视严重

设计2

设计3

●活动与探究

通过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网上等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美国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

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抢答:

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

(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

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分析:

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

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

观察:

电脑展示课本P83图9.6和图9.7。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这两X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

同时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设问:

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读图:

电脑展示课本P85“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不要文字说明窗口),鼠标点击使美国各农业带有次序地闪烁,配合阅读以下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并记住各农业带的名称。

阅读材料:

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是指:

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在每个农业区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

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利用玉米作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提问: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那么美国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点呢?

读图:

电脑展示课本P82“美国的地形”和P84“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让学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看看它们位于美国本土的哪个方位,并在多媒体图上显示,说明美国本土的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2.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

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

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带?

(寒带)夏威夷位于哪一带?

(热带)

3.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并在多媒体图上显示,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鼠标依次点击并闪烁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为河湖联运、河海联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

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

1.鼠标点击出乳畜带的说明窗口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

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鼠标点击出玉米带的说明窗口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

然后教师补充说明:

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

同时提示学生:

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

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鼠标点击出棉花带的说明窗口C,让学生了解棉花带现在的状况。

教师可以补充说明过去的情景,该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很适合棉花生长,美国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

小结:

通过上述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5和图9.8,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

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

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到课本P85图9.9中D、E、F的说明窗口内。

D.小麦区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

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黑土肥沃,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热,适合小麦的生长。

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这里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将瘦的牛卖到玉米带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F.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

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扩展:

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

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

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一节美国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3.农业带(区)的名称和分布

设计2

设计3

●活动与探究

阅读下面“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1)美国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农业,其特点是机械化和专业化。

(2)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出各农业带(区)的名称。

(3)美国是一个盛产小麦的国家,小麦年产量多时可达60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要出口。

请说出小麦区分布的位置;归纳影响小麦区的主要因素;比较中部和北部两个小麦区的差异。

美国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发达的农业一方面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另一方面农业又需要依靠工业提供设备,那么美国的工业又是如何呢?

板书:

三、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讲授新课]

读图:

让学生阅读课本P86“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找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纽约、芝加哥、休斯敦、西雅图、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和洛杉矶,以及首都华盛顿。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类经济生产活动的影响。

阅读: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P86阅读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找出美国主要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对美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思考:

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活动: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开展活动。

87活动2的要求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关键是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对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8586图9.13,总结出图中所列举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和创新,认识到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4.通过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工业的重要促进作用。

探究:

今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探讨。

使学生理解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念。

承转: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最发达的工业大国,而且还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资源进口的大国,为什么?

板书:

四、资源消耗大国

举例:

电脑展示以下资料,组织学生阅读: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生产国,每年约消耗各种矿产达40亿吨。

以能源为例,美国能源总产量居世界之首,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消耗的石油38%依赖进口,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4.6%,而石油消耗量却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成为世界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矿物燃料的销量占世界总量的23%,人均能源消量是印度的50倍。

读图:

电脑展示课本P88“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看清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额的消费是建立在大量进口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美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活动:

按照课本P88活动1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88“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和P89图9.16,分别计算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

2.分别计算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

3.电脑展示计算结果(下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确认世界主要的资源消耗国和环境污染国是哪些国家?

(发达国家)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事实:

目前全世界能源的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消耗掉,全世界的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发达的国家排放的。

因此,世界的环境破坏主要是发达国家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资源和严重超标排放“三废”所造成的。

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中国、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表

美国

中国

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是中国的倍数

美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人均能源消

费量/吨

478

100

人均CO2排

放量/吨

20

4

5

4.电脑展示以下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1: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08至2012年的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即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居世界CO2排放量第一位的美国政府当时在议定书上签了字,但到2001年3月28日,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引起世界震惊。

阅读材料2:

欧盟环境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批准了《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