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016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须扬鞭自奋蹄.docx

不须扬鞭自奋蹄

不须扬鞭自奋蹄

——陕西省地震局老干部活动中心协管员李子池简事

郭建业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两句古老的名言,是对我国老年人道德言行的写照,也是对我们老年人的激励和督导。

我的一位老友在我离休后不久,曾把这两句话写在我的笔记本上,作为勉言留念。

在我构思写这篇文章时,李子池这位年逾古稀,1961年入党的老党员受聘十年协助管理老干部活动中心,许许多多细微繁杂的事迹、如频频按动快门的相机,把张张生动、感人的画面,展现在我的脑海……

李子池,陕北米脂人,现年70岁,1959年参加工作,是陕西省地震局的一位退休工人,退休后两年,地震局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场地扩大,需专人服务管理,李子池被离退处相中,于2001年被聘为活动中心协管员。

老李在这个临时岗位上一干就12年。

李子池管理与服务的辖区不大但也不算小,由于地震局领导的重视,活动中心的面积由:

120多平方米逐步扩展为二层楼房564平方米,大大小小14间房,文体活动有乒乓、棋牌、阅览、台球、会议、健美等十多个项目,桌凳、冷暖电器、健身器械等有200多件,洗手、供水等设施齐全;到活动室活动的人员,是全局性的(包括职工家属)。

常在百人以上,开放时间是全年全天性的,离退处为加强管理,专订有协管员职责,要求是严格的。

这里,我之所以赘述,是想说明管理好活动中心的工作量是大的,协管人既要勤快,又要心细,还要有耐心,而在这个“特区”,管理者与服务者就是李子池这位年已古稀的单人独户。

6月25日上午,李子池端了两盆清水,加好洗洁净,清洗起了麻将牌,5副麻将牌被刷新的光亮一新,麻将桌上的烟灰被他摔弹刷抹地干干净净……这是个细、繁活,出力不大,但要细心,也是老李的日常工作之一;之后他去局大门口收发室取回13种报刊,放到阅览室,供老友们参阅……

活动中心的设备是不错的,供坐用的软椅近200把,每个价值在百元以上,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加之搬动拉用较多,使用人员坐靠摇晃,部分坐椅榫卯脱落:

老李看着心疼,决定自己动手修理。

他买了筒粘胶,挤出休息时间,进行修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修好了25把坐椅,这是去年下半年的事。

入年来,又有不少坐椅榫卯松动,经观察,老李觉得粘结修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用角铁固定,他多次上街寻购,好不容易才买到角形、T形铁件,他用自家的工具又开始修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修好了所有松动的坐椅。

我发现了这个“秘密”,悄悄地点数了一下,在楼上的5间房屋有50把软椅被订安了扣件。

这些活并不属协管员的职责范围。

坐上稳实的坐椅,我感悟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高尚品德。

冬天,冰雪路滑,为预防离退休老友到活动室上下楼摔跤,老李找来纸板、脚垫放到楼梯口;他常把活动室的保温瓶灌满开水,以便在电热箱水不开时,老友们仍有开水喝;健身房里20多件健身器械不知他修理过了多少次;卫生间干干净净,无异臭味;闭馆时挨个检查关闭电器电源开关。

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的个别人,他进行提醒,提请注意。

在李子池精心管理维护下,十年来,活动中心没有发生过事故,得到了上级单位和本局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李子池也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曾和李子池进行过交流,问他:

“这个协管员工作又累又繁杂,报酬也不高(每月550元),你如此认真,是怎么想的?

”老李说:

“我出身农村,家在老区,年轻时参军入伍、入党,我始终以为;做人要讲良心,共产党员要坚持党心,对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要讲诚心,我就是以这个三心来要求自己的。

是李子池的这一番话,启示我选定出这篇文稿的标题。

这入为把“不待扬鞭自奋蹄”这句名言中的“待”字改为“须”字,更能体现出一个共产党的信念与品质。

作者地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邮编:

710068

|

一个离退休工作干部的琐事

范亚民的事迹

他叫范亚民,现年57岁,行政级别正处,原任陕西省地震局离

退处干事,任职已三年有余。

我和范亚民接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他在地震局当办公室主任。

初次见面他自我介绍:

我这人没多大本事,也没啥专长,只有一点能耐:

脚手勤快,不怕跑腿干力气活,我的身体也好。

给我的印象是:

实在人说的是实在话。

离休后,多年来我都被选为离退休党员支部委员,因工作关系和范亚民接触较多,在相处中给我鲜明地印象是:

这个实在人越发的实在了,手脚更勤快了。

范亚民是个孝子,他已自立的女儿也是个孝女。

女儿常给老爸发短信:

老爸:

“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泡泡澡、看看表,舒坦一秒是一秒”。

在体行孝行和享受孝道中,范亚民深深体会到关爱老人,关注老人身心健康,既是老年人的内心企盼,也是自己的神圣职责,离退休职工利益无小事,自己应从点滴做起,履行职责。

对离休老人来说安全最重要范亚民送行老同志时常说的话是:

“下楼梯要小心,不要闯红灯,注意安全”;聚会聚餐时,待老同志走完时,他才离去;外出参观游览,范亚民总是站在车门口和险窄路段;他看见老同志站在台阶上或陡坎边聊天时会立刻叫停;冬天冰雪路滑,范亚民要求老同志走路不要袖手:

他还对老同志们说:

“我有几个朋友是医生(医术比较高明),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在生活上,范亚民对老同志尽力给以方便、照顾、在漓凛地风雨中,他头戴塑料袋,肩扛面袋,手提油桶,把过节慰问物品送到行动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家中;他手捧鲜花到医院慰问住院的离退休职工;他每年按时地把生日蛋糕送到离休干部的家中。

范亚民对老同志们说:

“家里水电路、门窗等修理问题,有啥难处,你们打电话找我。

什么是份内事?

哪些是份外事?

范亚民认为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他说只要老同志问到的事,都是份内的事。

我的笔记本里夹有一个纸条,纸条上写:

“乘K631、722、106路公交车到城西客运站,买永寿班车到乾陵,票价13.5元,每10分一趟”,这是范亚民写给我的条子:

今年,“五一”成都的一个战友来西安想去乾陵参观,但不知乘车线路,我找范亚民求助。

老范几经周折才打听确切,他怕我记不住,又专门写了这个纸条。

3月上旬,局里离退休职工参观秦岭大隧道,有个老同志想知道大隧道的山峰标高是多少,问者无意,听者有心,返回后的第二天,范亚民打来电话:

牛背山海拔高度是2802米。

许多老同志说:

有事找范亚民,他不会说个“不”字。

范亚民对自己要求严格,干起工作从不叫苦喊累,范亚民是高血压症患者,高压常超160,他并没因此请假休息。

9月上旬,局里进行房产登记,要求离退休人员由离退处集中传达统一办理,限期完成。

当时范亚民腰椎间盘病发,疼痛难忍,为按时完成这项工作,他强忍病痛,用腰垫捆绑腰部,并邀请人事,房产部门参加,当场回答疑问及有关问题,顺利地办好一百人的房产登记。

更令人感动的是:

2005年局里一位老职工因病去世,离退处主办丧事,范亚民跑前跑后,料理丧事,待丧事圆满结束,满脸悲戚的范亚民才说:

我要回家给我母亲守灵送行!

事后谈及此事,大家无不为之动容。

(注:

离退处另一工作人员高文长也有此情)。

微雨池塘见,好风袖内知。

三年来,范亚民跑跑颠颠,风风火火,为搞好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为老同志们排忧解困、尽心尽力,赢得了老同志们的信任。

他们说:

范亚民是个热心人、实在人、信得过的人。

久历沧桑的老人,把心中的红锈球抛给了范亚民。

撰稿:

郭建业

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地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邮编:

710068

愿和谐之树长青

董录才二事迹

——一位年属古稀快乐老人的轶事

早上,我去早市买菜,行至中途,董录才迎面走来,这个衣着简朴随意、身体壮实犹存农民架势的老弟,肩搭一杆称,手提一兜菜,面带欣然地向我问好。

我顿起疑云:

这个一向不斤斤计较的老弟怎么带着称上街买菜?

原来他在买菜时,碰上一个菜农忘了带称,在菜摊急得团团转,董老弟二话没说赶忙回家把自己的称拿来交给菜农使用。

董录才说:

“咱来自农村,知道农民的辛苦,他们有难处咱帮一点是应该的,你别多心,我这点菜是坚决付了钱的。

董录才在菜市帮菜农解困解难不止这一件事。

去年一天,一个菜农拉了一车菜到早市卖,因和市管纠纷,称被市管员强行拿走,菜农气极了,把菜往街道上抛撒、任人哄抢。

老董见状赶忙和另一位老者一边劝慰菜农,同时告诫路人不要哄抢,帮他往车上拾菜,一场小风波很快得以平息。

面对两位老人的善举,菜农感激至极,围观者也伸出了姆指。

董老弟说:

“这个早市上,我有好几个菜农朋友,都帮过他们,他们都要我随意拿菜,咱是当过兵的人,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公买公卖,照价付款。

再说啦,咱也不差钱。

董录才身体好,自夸有三快:

睡的快、说话快、走路快,为锻炼身体,他常外出走动,因而也会遇上一些闹纠纷的事。

此时,董老弟常常插手缓解矛盾,并多次获得成功,老弟说我总想让人们多一份爱,多一点和谐。

一次,在边家村附近路口,两辆小轿车擦刮,车损并不严重,两个年轻司机互不相让,言词激烈,旁观者众,交通受阻。

董录才察看之后也不言语,站在路坎上声音洪亮自言自语地说:

“我当多大的事呢,不就一、二百元嘛,咱互无仇见,都是大意疏忽,咱互相道个歉,赶快去办事拉客赚钱,不比在这让大家看热闹强!

”老弟的“演讲”得到围观者的热烈响应,有人叫好,有的还鼓掌,两位出事的司机,停止了争吵,继而还握手互致歉意,开车离去。

至今我还记得,董老弟向我叙说此事的欣然表情,他还说:

“想不到几句话化解了一场纠纷,心里真高兴。

还有一次在黄雁村十字两个青年女子自行车相碰,吵得不可开交,董录才善言细语相劝,两个信服气消,三个人笑眯眯地道别离去。

董录才是白水县人,性格直爽善交往,乐于助人,还是修自行车里手,居家附近有两个修自行车的地摊,他把修自行车的拿手绝活传授给修车人,还把多余的修车工具,送给他们,两个修车人都称他“师父”。

当然,仍如前述,董录才去修车仍坚持付钱,他说:

“这些人出力下苦不容易,不能亏他们”。

今年三月一天,我见董老弟左手用纱布包扎,他说,骑自行车上街,一个聋哑人骑自行逆行飞速闯来,我都避让到路边边了,还是被挂擦了手,他还想跑,被我堵住,当时我很生气,手又疼,真想揍他一顿。

围观者说叫他出钱,到医院看伤检查。

哪知道撞人者是个哑巴,在他那依依呀呀地悔过求饶声中,再看看他身着简廉的服装,董录才的心软了下来,他对这个撞伤他的哑人进行批评教育:

“你这么莽撞,既害别人也会害了自己,以后要小心,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也不要你出钱看病啦,你走吧!

”出乎意料的结局,哑人悔恨与感激交织,默默地低推车离去。

董老弟对我说:

我的手肿了一星期,受了皮肉之苦,也花了点钱,但放哑巴一马,我心安理得,高兴。

还是一个想法:

让世人之间多一份爱,让社会多一点和谐。

董录才:

陕西白水人,陕西省地震局退休干部,1961年参军入伍,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普普通通地已进入古稀的快乐老人。

冀我等互为勉励:

让和谐之树长青。

撰稿:

郭建业

地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邮编:

710068

郑文济事迹

人老了,自己还要去战胜自己

——一位退休老干部的简言

(陕西省地震局离退处)

我叫郑文济,是陕西省地震局退休的一名科技人员,今年77岁。

算起来从1995年退休至今已是17个年头了,不知怎么回事,一退下来就感到很不自在,甚感失落,好几年都调整不过来心情,无奈何天天都往麻将室里跑,麻将室里人很多,打起麻将来,烟不离嘴,经常吸的嗓子冒火,为消炎,牛黄消炎丸也不断的往嘴里送,手、齿都黄的洗刷不掉,衣服裤子没有一条一件是没有窟窿的,身体那几年很差。

2001年,全国地震局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诞辰,举办书画展,为表一个党员的心愿,我用心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和一幅以地震预防方面文字为内容的条幅参展。

结果还不错,参展条幅得到奖励。

好的开端鼓舞了我,自己调整了心情,决心远离麻将桌,写书法练字。

这十多年下来,我感到在学练书法上花的时间算是没有白花,书法水平逐年提高,在单位也小有名气,在写写画画上给单位也尽了点力,自感怡然,乐在其中。

坚持学书法练字以来(经常在下午),我生活有规律,戒了酒,还戒了烟,特别是戒烟真不容易呀。

现在年逾古稀的我,自感生活充实,心态良好,并且还常得老伴和儿女的夸奖。

由此,我悟出一个认识:

人到老年,自己还要去战胜自己。

二00八年三月十五日

血证(41年中秋之节)

难忘二月二只身突围

崔玉亭

一九四三年阴历二月初二深夜,驻扎在山西省霍县和沁源县的日本侵略军借夜色和茫茫大雪的掩护,两路合围了驻琵琶村的绵上县(沁源县南北分县分出绵上县)第二区公所。

村里还有我军开办的小型兵工厂。

当时,恰有我军3825团来领手掷弹的部队。

我军哨兵发现敌先头部队即开枪射击,瞬时部队投入战斗,手掷弹、枪炮声响成一片。

我军边打边退,牵着驮有弹药的骡子,掩护着村民,很快撤出村子,安全转移。

敌军冲进我区公所并封锁了所有路口,抓了区长曹显威、区助理员张兴伟等同志,将他们连绑在一起(后来在带走的山路上,曹显威等同志乘敌不备都成功逃脱)。

那天夜晚,我一人睡在区公所正面的办公室里,激烈的枪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我从炕上翻身跃起,爬在窗台上往外望。

院子里站满了鬼子兵。

一枪刺明晃晃的鬼子兵正站在我睡炕的窗外。

我想此时跑是跑不出去了,心一横,握着一颗手榴弹,藏在屋内的桌下,准备与进来的鬼子同归于尽。

突然,枪炮声更加激烈。

我再次悄悄溜到窗前,看到敌军纷纷冲向院外。

刹那间院落空无一人。

我迅速携带财物从窗户跳出,窜入隔壁邻居的院里,趁隙把区公所的公章和现金、粮票等埋藏在邻居院内的牲畜圈粪堆里。

然后,返身回到区公所大门口向东边路口张望。

路右边的一块庄稼地里,站满了鬼子兵。

一敌军长官正在训话;左边缓坡大树下,一大堆鬼子围着烤火。

路上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鬼子持枪站岗,并不时摆弄枪枝唔里哇啦大声喊叫。

在这众敌包围的情况下,我壮壮胆量,大摇大摆地在敌人眼皮底下往村外走。

走到村口,敌哨兵向我招手,我脚步不停地向他挥挥手。

敌哨兵端枪作出欲射击状示意我停下。

我便撒腿向村外树林跑去。

敌哨兵开枪了,子弹从我身边飞过。

我狂奔出村,涉过一条小河,逃进山上的树林。

情急之中,我是光着脚跑出的,穿的也很单薄,在这天寒地冻的冰天雪地里,脱险后才感到冷的要命。

这时,先前已跑到山上的群众看见我冻的发抖,赶紧把新做的棉衣裤给我穿上。

我们一同坐在山沟的雪地里等待敌人撤离。

日军从琵琶园村出来,又扑向我岳北贸易公司驻地汝家村,欲抢劫财物、搜捕我抗日军民,结果扑空后重返琵琶园。

这期间,我抓紧利用仅有的两个小时左右时间,迅速动员民兵和群众,帮把存放在区公所楼上的数百双群众为部队做的军鞋,转移到山沟里埋藏起来。

在这次日军的突袭行动中,我方未遭受大的财物损失。

我们保护边区抗日财物的事迹;受到太岳行政专员公署的通报表彰。

三OO二年六月十八日

定期体检——保健知识讲座——家属子女参与,三环衔扣

省地震局离退休职工防病保健扎实进行

(郭建业)

7月12日,地震局离退处组织全局160个退休人员到专设体检机构进行了全面体检;22日邀请骨科专家就颈脊椎病保健进行了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不仅是离退休职工,还有他们的家属和子女。

这种三环相扣开展保健工作的形式在省地震局实施已近十年。

定期体检:

8年前离退休职工体检是不定期的,难以及时了解掌握老同志的健康状况,保健工作处于应付、应急的被动状态,为变被动为主动,地震局领导决定今后每两年给全局离退休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在经费上列专项开支。

保健知识讲座:

离退处工作计划,保健知识讲座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如需要可施情临时增加。

讲座专题根据体检综合情况,紧扣带普遍性、多发性、常见病种,邀请著名医学专家,讲介防治科学知识。

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心脑血管、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防治知识,最近讲座专题为颈脊病的防治。

家属子女参与:

前几年进行保健讲座没通知离退休职工家属子女参加之后,觉得老同志们的保健养生及安全工作和他们的家属、子女关系十分密切,很多保健、养生的活动,特别是应急、应危时会起关健作用。

近几年来,每次保健讲座都通知其家属子女参加,此外还决定外出健康参访,接受其家属子女自费陪同。

这方面的决定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非常有利于保健和安全工作。

撰告人:

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邮编:

710068

地址:

西安边家村水文巷4号

血证

我目睹的一桩侵华日军罪行

崔玉亭

抗战时期,作为一度担任沁源县第一抗日区公所通讯员的我,曾亲眼目睹到我抗日民主县政府中的一名事务长(伙食管理员)被日军残杀的现场情形。

1941年阴历11、12月问,日本侵略军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野蛮政策。

作为革命老区的山西省沁源县,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遭受到日军铁蹄的蹂躏和最残酷的杀害。

当时我抗日县政府和人民,尽可能地化整为零,疏散到附近有山林的地方去。

当时运用游击战术,我们常常是山上山下迂回往返多次与敌人周旋作战,这虽然可牵制、拖垮敌人,但同时也会遭遇不测,遇到危险。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抗日民主县政府的一名事务长(姓名现已想不起)被日军抓到杀害。

那是一个清晨,经过一夜的奔波,我和郭政文(第一区公所通讯员)同志在躲过了敌人突然袭击的搜山队伍后,来到一座敌人刚搜寻过的山头上,在山坡旁硝烟未熄的一道掩体战壕里,我们发现了事务长的尸体。

他的新缝制的黑粗布棉袄、棉裤沾满血污,散落着棉花,被抛落在一边,浑身裸露着,身上满是被刺刀捅出的血迹,他那大睁着的双眼,透出万般死前的挣扎和痛苦,显然,他是遭到追击,作过抵抗的,最后身陷绝境而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他遇害肘,年仅20岁出头,是一个长的很敦实精神的小伙子,生前他那活跃在县城集市上忙碌采购蔬菜、物品的充满活力的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虽然时隔已半个多世纪,我也已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但日军在沁源所犯下的这一桩残暴罪行,却一直留在我伤痛的记忆中。

2012年3月13日

崔玉亭简介

山西泌源人,初中文化,1922年5月出生,1938年底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从陕西省地震局局长位上离休。

退休党员情怀

做顺心事,我快乐

——晚霞无限好,何必叹黄昏,残烛的光更为难得,格外感人——

(陕西省地震局郭建业)

七月刚过,暑夏又至,年已古稀的董录才就到盛产美玉的蓝田县葛牌镇去纳凉避暑,老董和老伴郝美芹住在镇上农户李伟的家里,连吃带住每人每天30元。

事后老董和我在闲谈中说:

一个月深山老林避暑,我享受到的不单单是凉爽和清新的空气,留下的也不仅仅是1800元钱币,我还享受到了朴实农民家庭的“天伦之乐”,也做了一些我喜欢做的事,挺惬心的。

董录才:

陕西省地震局退休干部,上世纪60年代入党;葛牌镇位于秦岭深处,是避暑胜地,也是革命老区。

老董出身农村,待人热忱,办事勤快,在李伟家,他把住家当自家:

早上起来扫院子,吃饭时摆桌椅板凳收碗筷,还帮助看家买菜,老董身体好,有力气,闲起来总是不自在,就把李伟家从山上砍回的长树枝木柴,一根一根锯成一尺多长的短节,在房檐下堆好,以便升火做饭,他还帮收掇屋旁菜地老董的老伴郝美芹还到李伟开的小店里坐柜售物,传人接电话,俨然一个女老板。

有时候,李伟家事忙外出,两个女儿上学,老董两口就下厨做饭,李伟家人回来就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感动的小两口拉住老两口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两位退休干部在农民家成了“伯伯、阿姨、爷爷、奶奶”。

暑天过去,归期已到,离别时李伟两口十分不舍,两个“小孙女”又哭又喊“爷爷、奶奶”别走。

结账时,在老董再三坚持下李伟只收了1300元;无奈,老董只好趁其不备,把500元压放在电饭锅底。

老董回到地震局第二天,李伟媳妇来电话问候,她的小女儿在电话里哭着喊“爷爷”。

董录才,这位以共产党员自居的老者,还给葛牌镇留下了念想,葛牌镇旁有一条小溪流过,就近农户常在小溪里洗衣、提水,但溪水很浅,洗衣水发混,提水桶不满。

很不方便。

不干活似乎手会发痒的老董,脱裤下河,搬石挖砂,在人们常去的洗衣处,挖了一个半米多深的坑,垒起了个小石坝聚水,两天的功夫,建成了一座微型“水库”,在这个小水潭,洗衣水不混,打水淹没桶,很是方便,就近农民交口称赞。

葛牌镇和一邻村隔一条河,邻村农民常到镇上卖菜,送豆腐,当地蛇又多,存在安全隐患。

老董又坐不住了,拿起铁锨、锄头,除草修路,沿小路边膝盖高的草被铲除,狭窄的小道被加宽,两地的来往方便安全了许多。

这几件事在镇上引起很大反响,镇里一位老者在小街上对人说:

“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老董在所在单位也干了不少助人解困的事,他常说:

我是个普通的人,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做了些许帮人的事,我不认为自己多么高尚,比起那位捡破烂的老人把几年积蓄几万元捐助灾区,常感自愧与不足;但我是个共产党员,在党的关怀教育下成长,退休后,党和政府关怀,晚年生活无忧无虑,做了点我应该做的事,不图名,不为利,只求心安理得,自我欣慰,这也是我个人的老年心态吧!

至于是非曲直,仁智各见,由人评说,我无所顾及,也无悔无怨。

文者和董录才同在一个单位,闻文述诸事颇为感触,特作五言诗句述怀,自勉:

晚霞多璀灿,何必发吁叹,

多做顺心事,身心都康健。

撰稿:

郭建业

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地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邮编:

710068

学书法要敏而好学,勤于笔耕

老年大学书法春季班开课了,书法老师教我们学书法从楷书学起,因为楷书既是一种最规范的字体,书写规律,也是我们学习其他书体的基础,所以我们学书法要从楷书学起,楷书的书体有很多,学哪个好怎么学,是先学魏后学唐,还是先唐后魏;是学颜是学柳,老师主张学欧、学褚、不学柳、柳已极至了,我是学生老师说的自然有他的道理,我觉得学者都各有各的路数,不管怎样学都有成者,也有不成者,这都以各自的习惯,不就说哪个一定好,哪个就不一定行,问题是只要学者有一个目的,切实的去学,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老师教我们学习楷书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拓贴为范本学起,在规范中学变化,希望学后对唐楷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因为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唐书的发展可以画为欧虞、以褚、以颜柳为代表的三个阶段,欧虞为初期阶段,他承袭了和总结了隋唐的阶段。

而颜柳为代表的后期阶段,则是楷书成熟的完成阶段。

以褚书为代表的唐楷嬗变阶段,乃是欧虞与颜柳之间的桥梁。

褚遂良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继承了和发扬了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是唐楷的创新都《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成就作品……课堂工并讲了真草隶篆小体的演变及由来。

(这是我的学者必须知道的)

我退休后以练毛笔字为陶冶情趣,行隶、篆都练习都写,反正是练字么,经过几年的习书,字写的自觉不错象那么四事,兴趣来了将写好的字幅拿去裱糊,结果裱糊好后都被人要走了,有的还被拿到新加坡,这样就更激起我练字的情趣,每天几个小时甚至上十个小时不停的在写、在练,我习字的程度达到八迷。

老师在点评我的作业时,说我的字写的好,但不是书法。

那么什么是书法呢?

书法就是写字的艺术,他包含着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因素,那就是一方面写字,一方面艺术,书法就是写字的艺术,它是以汉字为对象的,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的书法,我们连自己的汉字都写不好,和谈书法,我退休这些年来就是在练字,我练字时不管什么书体,都学、都临;通临选临,多看多临,一步一进,量变到质变,总之:

我习字只是寄于功夫,以功夫到自然,这就是:

敏而好学,勤于笔耕。

同这们:

好好学吧!

每天都习练两个小时,大有好处。

亦工亦农的台站生活

我叫郑文济,已退休17年了,从1956年初起至1995年12月退休,整40年一直在与地震监测有关的岗位上积极工作,为防震减灾尽责尽职,我的一生与防震事业相伴同行。

57年7月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卫一清、李善那,武汉大学系主任梁伯光赞誉,赞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此后我的工作更加负责,积极性更高了,58年6、7月决定调我到广州观象台工作,我二话不说,高高兴兴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斯时,正处三年特大困难期(59-61年),每天不到九两粮食,油肉奇缺,受饥挨饿成为当时的最大问题,成天手捧水杯,饿了就喝水,黄江同志是台上负责人发动大伙业余时间垦地种粮。

尽管大家没务过农,一听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