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1946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docx

16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

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

为加快培养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发展战略和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等工程人才,加快推进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根据《云南省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云高教[2011]76号)精神,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实施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

一、申报学校范围

全省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高等学校。

二、试点专业层次

本科层次

三、申报名额

自2012年起,每年在全省高校遴选10个“卓越计划”专业进行试点。

四、基本条件

(一)申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必须是工科类专业,且应有1届以上的毕业生;

(二)申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与本行业相关企业有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三)优先支持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

五、申报要求

申报高校需达到以下要求:

各申报高校对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思路,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选择和制定出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需成立校内“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组建起“卓越计划”培养办公室等组织实施机构,以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

我省首批“卓越计划”只针对本科层次进行试点,各高校应结合学校定位、优势特色、人才服务面向等,合理选择“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固有规律,结合本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按照通用标准(附件1)和行业标准(附件2)的要求,制定试点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试点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行以高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方式联合培养,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学生在企业的工程实践(含毕业设计)累计要达到一年以上,申报高校应加强以行业为依托,企业深度参与的基地建设,建立起所对应的企业学习、实习、实训基地,保障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学习、实习、实训落到实处。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分为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两部分。

企业培养方案由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

要建立起本校“卓越计划”政策体系。

包括组织管理、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学生遴选、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毕业标准、学生的退出机制等;

要制定出“卓越计划”教师评聘与考核的标准,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要制定出“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工程经历认定的标准和评聘办法,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

要对试点专业提供专项资金经费保障,以保障“卓越计划”顺利的实施;

要有完备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申报限额

每校限报2个试点专业,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七、申报程序

1.各高等学校于2012年5月15日至5月20日将学校申报公文、“XXX学校卓越计划工作方案”、“XXX学校XXX专业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专业、学科、领域名称请按专业目录和学校学位授权情况填写全称。

送至省教育厅高教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联系人邮箱。

2.各申报学校须将相关申报材料上传至申报单位校园网(建议材料放至校园网首页或专门栏目下,便于查找,不设用户名及密码),并将网址等信息上报。

3.有关表格可在“云南省高等教育信息网”下载。

自2012年起,我省质量工程将逐步启动项目网络申报评审系统(通知另发),请各高校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基本信息网络申报工作。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

谭丰

联系电话:

0871-

电子邮箱:

tanfeng_1010@(申请高校请将材料发送至此邮箱)

附件: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机械样例

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

附件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1.总则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

(2)本标准适用于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3)本标准旨在提供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质量标准,是制定学校标准的宏观性指导标准。

2.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

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

我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只在本科层次相关专业进行试点,本科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来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

3.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1)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2)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附件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

(机械样例)

本科机械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

1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制定,旨在为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学士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

本科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学士,达到了见习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

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备初步相关技能

1.1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2)

(1)工程科学:

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一般应用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测试与试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应用。

(2)工程技术:

包括工程力学,如: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

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和社会科学:

几杯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一本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1.2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对应通用标准4、6、8)

(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了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工艺过程与工艺装备设计;了解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工艺问题的方法。

(4)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具备机械系统的传动与控制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能够进行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零部件的选择、调试和维护。

(2)掌握流体传动、电动机、电气、拖动控制等原理,具备初步分析、处理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能力。

(3)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1.4熟悉机械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密度的检测方法,并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3)了解过程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1.5具备计算机应用及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

(3)掌握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能够进行数控编程、调试和维护。

(4)掌握计算机网络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1.6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通用标准8)

2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3、5、6)

(1)熟悉市场、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

(2)在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具备影响因素(如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等)分析,以及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解决方案、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4)具备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和积累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8、9、10)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

(2)具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3)初步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4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应通用标砖9、10)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的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

(4)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标准1、3、7)

(1)既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积极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素养,具备不断反省、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附件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

一、制定学校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

申请我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应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的工程师培养标准。

学校标准应该高于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

二、学校培养标准的表述形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1.0具备能应用本专业相关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1.1掌握并能应用基本科学与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

1.2将这些核心基础知识的原理运用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学、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控制理论等相关学科、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3在工程图学、运动学与机构、工程测量、工程计算、机械振动、产品设计、制造工程、工业自动化、工程管理等方面具有较熟练的专业工程知识和应用能力。

2.0具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

2.1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2.2能对具体的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验;

2.3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问题;

2.4掌握成功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如主动性、应变能力、创造力、求知欲和时间管理;

2.5掌握成功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执业)能力,如职业道德、诚信、现实问题和终生学习能力。

3.0能在实际多学科合作团队中工作并进行有效的交流

3.1在团队中工作和领导;

3.2以书面形式、电子形式、图表以及口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3.3具备应用英语作日常和专业交流的基本能力。

4.0具备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4.1认识到社会环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4.2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顺利工作;

4.3初步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思,包括制定要求、界定功能、建模和项目管理;

4.4理解复杂系统的设计;

4.5参加过部分实际软硬件过程和管理程序的实施环节;

4.6了解复杂系统、过程和管理的运行。

三、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形式示例

某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部分)

专业教学大纲是有培养基本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解扩展而成,分解到能够描述典型表现特征的程度。

这样分解后的典型特征既可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一种指引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也可作为对培养方案的落实进行评估考核的一种依据。

专业教学大纲是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的一种形式。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1、个人能力与职业

1.1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数据和问题表象

分析假设和偏差源

把握总体目标、分清事情的主次

制定解决方案(包括建模、求解析解和数值解、定性分析、实验、不确定性分析)

1.1.2建模

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

选择并应用概念性和定性模型

选择并应用定量模型与模拟

1.1.3估计与定性分析

估计量级、范围、趋势

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

展示解析的一般性

1.1.4带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

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

应用事件和序列的概率统计模型

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讨论决策分析

安排裕量和储备

1.1.5解决方法和建议

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

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结果和测试数据

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

形成总结性建议

评估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四、学校培养标准实现表述形式示例

建立“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将学校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落实到各具体的教学环节。

因为矩阵可操作性的限制,这个矩阵中所列举目标的细化程度只需要到学校培养标准所列目标的第三级。

建立实现矩阵采用下述表现方式。

某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矩阵(部分)

I

II

线

普通物理

工程设计导论

C

工程师执业道德与责任

理论力学

I

II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

工程热力学

材料力学

2个人能力、执业能力和态度

2.1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

IT

IT

IT

IT

IT

ITU

IU

IT

IT

ITU

U

2.1.2建模

IT

I

U

TU

I

I

ITU

TU

2.1.3评估与定性分析

IT

ITU

IT

IT

ITU

I

2.1.4带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

IT

IT

ITU

ITU

I

I

ITU

I

2.1.5解决方法和建议

ITU

U

IU

IT

IT

ITU

IU

2.2实验和发现知识

2.2.1建立问题的假设

IT

IT

U

IT

I

I

IT

IT

2.2.2查询印刷资料和电子文献

ITU

TU

ITU

I

I

2.2.3实验性的设计与分析

ITU

ITU

U

ITU

ITU

U

2.2.4假设检验与评估

ITU

ITU

ITU

ITU

ITU

I

U

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将专业特征目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

由课程、项目、实习实践以及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教学环节将专业特征目标所列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统筹与整合,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矩阵采用介绍(I)讲授(T)和应用(U)表示某一知识或能力在各具体教学环节的培养方式。

这三种方式的应用说明如下:

介绍(I)

对学生谈及或进行简单介绍

针对此知识/能力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关于此知识/能力的授课、讨论和实验的时间都少于一小时

没有同本知识/能力相关的联系、项目或作业要求

一般没有考核(考试或其他手段的考核)要求

讲授(T)

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作为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要提高一级(从不知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分析评价、从分析评价到创新)

关于此知识/能力的授课、讨论和实验的时间至少一小时

设计有关此知识/能力的练习、项目或作业要求

一般会有考核要求

应用(U)

学生可能在此知识/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程度,或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本环节的要求

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此知识/能力的考核,学生可能需要应用它去完成其他教学目标

对于此知识/能力的学习没有时间限制

不直接采用讲授/练习/项目/作业等方式提高本知识/能力水平

不直接使用测验或其他考核手段评估此知识/能力

五、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各高校申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需制定各试点专业的学校养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拟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培养标准所规定的条目都应该能从课程大纲中找到其落实的地方和落实的方式。

课程教学大纲不仅要包含知识点的要求,还应该包含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设计必要的环节,将课程所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按照学校培养标准的详细目标落到实处。

对每门课程,需要确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即还需要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定这些能力的实现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