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782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docx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高考内容1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考过的内容

9.(1999年广东卷)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4.(1999年上海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15.(1999年上海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9.(2000年广东卷)《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12.(2000年北京春季卷)致使太平军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

A.清政府“借师助剿”B.天京事变 

C.太平军北伐失败 D.安庆失陷

9.(2000年全国卷)《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7.(2001年北京春季卷)姚莹所著《康輶纪行》一书介绍了

  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7.(2001年广东卷)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8.(2001年广东卷)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军进军南京途中曾出兵干涉  B.一度伪装“中立”

  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才开始进攻太平军  D.充当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12.(2001年上海卷)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2001年全国卷)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9.(2002年广东卷)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9.(2002年上海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

其主要原因是

  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23.(2002年上海卷)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6.(2003年江苏卷)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

 A、攻占南京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

 C、李秀成率军攻至上海近郊D、取得三河镇大捷

 

5.(2003年广东卷)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17.(2003年全国卷)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

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6.(2004年江苏卷)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6.(2004年广东卷)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8.(2004年广东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10.(2004年上海卷)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

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

 

11.(2004年上海卷)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

阶帝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

引自[清]平步青《霞外裙屑》

这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

A.《天津条约》

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2004年上海卷)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2.(2004年全国卷Ⅳ)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14.(2004年全国卷Ⅱ)清代广州的“公行”是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15.(2004年全国卷Ⅰ)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輶纪行》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20—23题。

20.(2004年全国卷Ⅰ)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1.(2004年全国卷Ⅰ)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

 

7.(2005年江苏卷)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8.(2005年江苏卷)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20.(2005年全国卷Ⅰ)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1.(2005年全国卷Ⅱ)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4.(2005年全国卷Ⅲ)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06江苏卷)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8.(2007年全国卷Ⅱ)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13.(2008年重庆卷)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08年全国卷Ⅰ)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

“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

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

 

13.(2008年全国卷Ⅱ)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5.(2008年四川卷)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

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5.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分男女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适彼处

凡天下国,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34.(2005年上海卷)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

(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8分)

答: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5分)

答:

郑和:

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

徐光启:

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林则徐:

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

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25.(2006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美国专使顾盛给美国政府的报告(1844年)

材料二

(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候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国家大事)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环志略》(1848年)

材料三

定名中华共和国。

……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

——邹客《革命军》(1903年)

材料四

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条约“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晚清时期美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分)

②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

材料二赞扬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联系材料三与所学知识。

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体、政权机构、宪法三方面受美国政冶制度影响的具体表现。

(6分)

③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举出晚清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史实,简要说明其积极作用。

(3分)

④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辩证说明晚清中美关系的特点。

(2分)

25.答案要点:

(共14分)

①《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②美国没有王侯贵族。

没有世袭制度。

国家大事由公众讨论。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以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从洋务运动开始。

先后有多批学生到美国留学。

许多人学成回国成为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④一方面美国政府多次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交流。

28.(2006江苏卷)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13分)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分)

28.答案要点:

(共16分)

①三者性质与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7.(2008年全国卷Ⅱ)(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10分)

37.(2008年四川卷)(32分)

(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

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

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

原因: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6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

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