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docx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
附件一: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3年博士后招收课题汇总表
序号
课题名称
专业
1
白云深水区海相烃源岩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
地球物理
2
局域化相空间属性提取及其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3
近海复杂地区地震勘探优化采集研究
4
基于波动方程的海上多次波(鬼波)衰减方法研究
5
东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地质
6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文昌组古构造研究
7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南段构造特征集形成机制
8
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南海北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9
渤海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水界面统计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
开发
10
层序约束下的河流相储层高分辨率地震预测及其应用-以渤海某典型河流相油田为例
11
渤海典型稠油驱油用表活剂与原油组分间的关系研究
12
锦州9-3油田水聚交替注入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
13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多枝导流适度出砂开发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14
海上油田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高效算法研究与应用
15
海上CO2注入咸水层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中海油美国鹰滩页岩气区水平井多段压裂产能递减规律研究
钻采
17
页岩压裂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
18
南海深水区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工程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3年博士后招收课题简介
题目1:
白云深水区海相烃源岩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
为了评价白云凹陷深水区烃源岩或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和规模,解决资料欠缺条件和节约勘探成本等实际问题,依据有限的资料条件,研究地球物理技术评价烃源岩的方法,达到评价白云深水区主要凹陷烃源岩或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和规模,配合勘探项目进行富烃凹陷的优选评价。
主要研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国内外深水区烃源岩地球物理评价技术调研;
2、总结深水区烃源岩地球物理评价技术流程;
3、形成或研制深水区烃源岩评价地球物理关键技术;
4、开展白云深水区主要凹陷恩平组海相烃源岩地球物理评价。
题目2:
局域化相空间属性提取及其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储层研究是勘探难点之一,属性分析技术是复杂储层研究的有力工具。
与常用的属性提取方法相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相空间属性分析方法,具有抗噪性能强、具有多分辨率特性、适用于宽频带资料、可用先验信息约束等特性。
相空间属性提取方法中,核心问题是变换核函数(或广义的称为母小波函数)的构造或选取。
如果能针对复杂储层研究的需要,恰当地构造(或选择)母小波函数,可实现对复杂储层的地震特征精细刻画。
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复杂储层研究的不同要求,如:
河(水)道刻画、砂体刻画、断层刻画等,构造基本小波;
2、由基本小波生成变换中函数族的方法,在基本小波确定之后,我们可以生成一维的小波变换,也可生成高维的小波变换,也可生成词典等;
3、相空间属性的地质解释方法,主要砂体的空间展布、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刻画等。
题目3:
近海复杂地区地震勘探优化采集研究
中国近海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面临巨大的挑战,经过多年攻关研究,虽然远没有达到生产的要求,但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通过地震波模拟技术,深入研究复杂地区制约目前地震勘探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现有技术的适应性,优化地震勘探观测参数,探索近海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技术对策,为实际生产提出建设意见。
主要研究内容
1、近海复杂海底地震勘探采集方案优化研究;
2、近海复杂构造地震勘探采集方案优化研究;
3、近海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案优化研究。
题目4:
基于波动方程的海上多次波(鬼波)衰减方法研究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多次波的问题普遍存在,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多次波的存在,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数据的信噪比,干扰地震资料的解释。
多次波衰减方法,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一次波和多次波之间差异的滤波方法。
该类方法对地下构造的复杂度依赖度高,在不满足假设前提时,往往得不得好的衰减结果。
另一类是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方法。
该类方法能适用于复杂的地下结构,需要较少或不需要关于地下结构的假设,是今后多次波衰减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方法主要有SRME(SurfaceRelatedMultipleElimination)和ISS(InverseScatteringSeries)方法。
SRME和ISS方法均由数据驱动,但要求数据具备规则观测系统,且隐性需要全波场数据和震源子波信息。
在层间多次波衰减过程中,SRME方法需要对检波点和炮点延拓至产生层间多次波的界面上,再将其作为自由表面多次波加以消除,该计算过程复杂,预测结果的好坏依赖速度模型的好坏和介质的复杂程度。
ISS方法可一次预测出所有层间多次波,但须满足垂直旅行时单调性假设条件,如何预测复杂介质中的层间多次波仍然是一个挑战。
主要研究内容
1、2D和3D地震数据有效的规则化方法;
2、满足多次波衰减精度的地震子波提取方法;
3、2D和3D鬼波预测方法的并行算法;
4、2D和3D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方法的并行算法;
5、2D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并行算法;
6、针对多次波预测相位不准、一次波多次波相交问题,发展高效准确的自适应匹配相减算法。
题目5:
东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东海盆地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新生代沉积是盆地的基础,而构成此基础的框架则是中生代挤压、改造。
目前对于东海盆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台北坳陷和西湖凹陷的新生代地层,而对于晚中生代以来,东海盆地的原型研究较少,对其整体的构造发育史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如钓北凹陷)。
本课题拟以东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区域性构造图件编制为研究主要内容,以东海盆地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关键期原型盆地的恢复为研究重点,实现对东海盆地的整体性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基于构造地质理论基础的盆地原型恢复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东海盆地各主要反射界面构造系列图件的编制;
2、研究东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3、东海盆地断裂级别划分及演化期次。
题目6: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文昌组古构造研究
目前世界深水勘探如火如荼,成就斐然,最近莫桑比克深水区发现了100个tcf天然气。
珠二坳陷大部分都处于深水区,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珠二坳陷特别是白云凹陷周缘发现了一系列的油气田,包括荔湾-流花油气田群等。
但是目前认为烃源来自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地层,珠海组有一定贡献。
这与珠一坳陷主力烃源岩为文昌组中深湖相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珠一坳陷文昌组为盆地断陷期沉积的、发育低频连续强反射中深湖相,是珠一坳陷发现油气的主要来源。
珠二坳陷中只有一口井钻遇了文昌组地层,对于文昌组空间分布、构造特征及形成环境都不明确,特别是珠二坳陷文昌组古构造特征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构造控制沉积,由此带来一系列争议和问题。
因此,珠二坳陷文昌组古构造研究对于沉积环境、烃源岩认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研究内容
1、珠二坳陷深水区文昌组地层分布;
2、珠二坳陷深水区文昌期断裂特征、盆地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3、珠二坳陷深水区文昌期烃源岩资源潜力。
题目7: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南段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郯庐断裂带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但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的西支,东支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郯庐断裂带也是地质界开展构造研究的焦点,但目前对于郯庐断裂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都存在很多争论,进而影响到郯庐断裂带的油气勘探。
考虑到郯庐断裂跨度太大,因此本项研究拟从南向北逐步开展,首先将研究区放在渤海海域郯庐断裂的南段。
通过研究,将有助于从深层次认识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发掘新的勘探领域,指导渤海海域下一步的油气勘探。
主要研究内容
1、郯庐断裂南段的断裂特征;
2、郯庐断裂南段对凹陷的控制作用;
3、郯庐断裂南段的形成机制与模式。
题目8:
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南海北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10个富生烃凹陷之中,富生烃凹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揭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促进生烃凹陷的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1、河流-三角洲体系能否发育优质烃源岩的综合条件研究;
2、河流-三角洲体系中有利的烃源岩发育相带和烃源岩分布模式。
题目9:
渤海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水界面统计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
渤海海域明下段储层具有埋藏深、含油丰富的特点。
多为岩性构造油藏,多油水系统、储层薄,评价井多数未钻遇油水界面,以油底或压力外推计算储量的不确定性大,导致开发方案实施后储量变化,井位调整,井槽不足。
常规油水界面预测方法预测难度大、可靠程度低。
本课题计划从已开发油田入手,大量收集统计已被开发井证实的油水界面,分析其控制因素,以期建立一种相对准确的预测途径和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
2、30个以上油藏岩石样品的岩石物理分析研究;
3、油水界面控制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4、油水界面分布规律及油水界面预测方法研究。
题目10:
层序约束下的河流相储层高分辨率地震预测及其应用-以渤海某典型河流相油田为例
渤海中南部地区明化镇组典型的河流相沉积,具有单砂体规模小的基本特征,虽有350-400米井距的大量钻井控制,但合层开发中对这类砂体的纵、横向变化、砂体间的接触关系等特征仍认识不清,井间储层预测和描述的准确率较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和调整策略的精确性。
本课题拟以渤海某典型明化镇组河流相油田为实例,进一步深化与实践前期河流相理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密井网条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统计学反演,实现储层的综合解释与定量描述,形成一套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约束的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储层地质框架模型建立;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统计学反演研究;
3、基于统计学反演结果的储层综合解释和定量描述。
题目11:
渤海典型稠油驱油用表活剂与原油组分间的关系研究
原油中存在着大量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主要包括沥青质、胶质、固体颗粒、高熔点石蜡等。
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原油中天然界面活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是原油中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对原油的界面性质起决定作用;沥青质和胶质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起关键作用。
分析提纯及鉴别原油中的活性物质,研究其界面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立稠油中天然界面活性物质的快速分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普查渤海代表性稠油的天然活性物及其活性排序,探究表活剂与原油中天然界面活性物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获得活性物质与聚合物的协同增效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原油活性组分的精细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
2、原油中天然界面活性物质与表活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3、表活剂活性与原油及配制水组分间的关系研究;
4、聚合物对表活剂在油水界面及水相中分配规律的影响研究;
5、聚表二元驱油体系的构效关系研究。
题目12:
锦州9-3油田水聚交替注入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的支撑技术之一。
聚驱在实现增油降(控)水的同时,通常会出现剖面返转现象,而剖面返转往往会降低聚合物利用律从而影响聚驱效果。
为了改善聚驱效果,需要在认识剖面返转规律的基础上,控制剖面返转,为此,在目前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多层非均质注入条件下,提出利用交替注入的方式改善聚驱效果的设想,故提出本课题。
课题以锦州9-3油田(兼顾绥中36-1油田)作为主要研究模型,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及矿场试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和预测海上聚驱油田产聚、产水等控制因素和剖面变化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海上聚驱油田的水聚交替注入方法,为保证和改善海上油田聚驱矿场试验效果提供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
1、多层非均质注聚剖面变化机理、条件及规律研究;
2、剖面返转时机判断及其对聚驱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3、交替注入改善聚驱效果机理及目标油田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题目13: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多枝导流适度出砂开发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是目前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主要采用的开发方式之一。
多枝导流井井型结构复杂,生产段耦合流动描述困难,同时稠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再加上疏松砂岩的流固耦合现象,导致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渗流机理极其复杂,难以定量认识,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油藏渗流机理、产能评价和井型优化设计技术仍需深入研究。
在对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机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从深化适度出砂技术应用效果、提高海上稠油油田采收率的角度,利用室内物理模拟、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结合海上稠油开采的技术特点和已开发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为渤海疏松砂岩稠油的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产能评价和生产优化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1、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含砂流体渗流机理及渗流变化规律研究;
2、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渗流模型研究;
3.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题目14:
海上油田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高效算法研究与应用
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是油藏研究的核心工具之一。
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既是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也具有现实的应用需求。
油藏数值模拟应用过程,计算速度是瓶颈问题之一,因此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稳定性的高效算法成果研究热点之一。
为了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性能,提出本课题。
主要研究内容
1、化学驱软件离散技术研究与实现;
2、矩阵求解技术的优化;
3、并行求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题目15:
海上CO2注入咸水层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开展海域上CO2的封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由于海洋工程的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基础,规划、评估、研发海域CO2地质封存相关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着眼于研究海域上CO2封存的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为未来在海域上进行CCS示范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同时也可为东南沿海各省应用CCS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
1、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注入封存目标咸水层后CO2相态变化;
2、封存地层中CO2咸水多相混合流体的运移规律。
题目16:
中海油美国鹰滩页岩气区水平井多段压裂产能递减规律研究
页岩气产能递减规律的研究对于页岩气经济有效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典型曲线方法是研究页岩气产能递减规律之一。
但典型曲线方法缺乏理论基础,是基于数据统计的方法,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北美各公司也在积极开展页岩气产能递减规律研究。
本课题以中海油美国鹰滩页岩气现场动态数据为基础,开展页岩气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其产能递减规律,结合地质及相关的工程因素,找出影响产能的关键因素,建立页岩气产能递减模型,形成页岩气产能递减预测模块。
主要研究内容:
1、页岩气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2、页岩气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页岩气产能递减模型建立。
题目17:
页岩压裂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
页岩气开发进入商业化大规模开发接近10年。
随着近年来全世界开发热情的不断升温,对页岩气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美国成功开发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暴露储层面积,大量释放吸附气储量,沟通整个储层,才能提高单井产能实现商业化开发。
由此而萌生了全新的页岩气压裂技术——“体积压裂”。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页岩气裂缝的认识仅局限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层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含气页岩压裂时裂缝起裂机理异常复杂,受平面地应力分布、岩石泥质含量、脆性、微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裂缝起裂和延伸规律认识困难;射孔段数、参数和工艺影响着裂缝起裂方位;压裂施工工艺、材料等人为因素则可能引起局部“端部脱砂”而产生分叉缝,多个分叉缝连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三维体积缝网。
正是由于页岩自身和人为因素的存在复杂性,给页岩气压裂方案设计和优化、相关配套工艺等带来困难,难以预测和判断压裂效果,严重时甚至导致对开发方案造成错误判断,影响项目的投资和评估。
世界各地含气页岩所呈现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很难通过少数页岩气田数据分析或简单岩心试验,提出一套适用于所有页岩压裂的裂缝起裂及延伸理论,但是对于单一目标页岩气田,则可以通过岩心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页岩岩石力学性能、矿物组分等数据,并结合已压裂井的施工参数和裂缝监测数据,探索适合于数模的裂缝起裂及延伸规律,指导整个油田储层改造方案设计和施工。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认识页岩体积缝网形成机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设计、优化这些因素,使页岩压裂增产达到最优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
1、页岩体积压裂裂缝起裂及延伸规律研究;
2、页岩体积压裂工艺设计及优化技术研究。
题目18:
南海深水区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鉴于南海深水区未来的作用,研究南海深水区水文动力环境特征及海上污染物扩散模拟方法对南海深水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水文动力场是研究染污扩散的基础,准确的深水环境水文动力场的建立和深水污染物扩散准确模拟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题结合南海海域的海洋观测数据,借助海洋数值模式,研究南海深水区潮汐和海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上油气开发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扩散问题,从而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
1、南海水区的潮汐特征研究;
2、南海深水区的海流特征研究,包括潮流、环流、风海流、余流以及南海中尺度涡等;
3、特定工况下污染物在不同地形、不同水文动力条件下的扩散问题,以及海工构筑物引起的潮流场变化和冲淤变化情况研究,扩散模拟的污染物包括:
含油生产水、生活污水、悬浮沙、温排水以及海面和海底溢油等。
附件二:
中海油研究总院博士后申请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近期免冠正面1寸彩照
籍贯
民族
政治面貌
联系方式
邮箱
通信地址
申请课题
大学以来学习简历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
专业/导师
培养方式(统招、定向、脱产委培、在职委培)
学历
学位
大学毕业以来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从事工作
职称
专业特长
外语水平
(注明分数)
计算机
水平
硕士论文
介绍
博士论文
介绍
科研工作介绍
论文论著
担任社会工作简况
配偶及
子女情况
配偶姓名
配偶工作单位
子女姓名
子女年龄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