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1066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4讲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学案中图版

第24讲 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最新考纲] 1.血糖调节(Ⅱ)。

2.水盐调节(Ⅱ)。

3.体温调节(Ⅱ)。

4.实验:

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 血糖平衡及其调节(5年10考)

1.血糖的平衡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

另外,其他一些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均具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2)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又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①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②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

③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3.血糖平衡的意义

(1)餐后、应激状态或饥饿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或降低对人体一般没有损害,但是长期的血糖过高、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

(2)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①糖尿病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②危害:

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③治疗:

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注:

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

1.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请思考:

(1)图中激素①、②分别是什么?

其靶细胞范围如何?

除此之外还有何类激素参与血糖调节?

(2)激素②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

饭后6h,②的分泌量应增加还是减少?

(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何种后果?

胰岛A细胞上是否有胰岛素受体?

提示 

(1)①为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②为胰岛素,其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尤其是肝脏、骨骼肌细胞),除此之外,调节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

(2)胰岛素(激素②)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饭后6h正处于饥饿状态,此时②的分泌量应减少。

(3)若胰岛素受体缺乏,则胰岛素不能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此时血糖浓度将升高;胰岛素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2.借助模式图理解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机制。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将含有胰岛素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很快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2017·全国卷Ⅰ,4A)(×)

(2)人体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2017·全国卷Ⅱ,5A)(√)

(3)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16·全国卷Ⅱ,3D)(×)

(4)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2016·全国卷Ⅲ,30

(1)](√)

(5)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2013·全国卷Ⅰ,30)(√)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三教材P16~19,侧重考查血糖平衡调节机制,尤其注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拮抗调节,同时对血糖平衡失调也多有考查。

2.马拉松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为何血糖总能维持在0.9g/L左右?

该过程中血糖可通过哪些途径得以补充?

提示 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及糖尿病

1.(2017·全国卷Ⅲ,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

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2.图1表示某健康人饮用一定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2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________表示的是胰岛素浓度变化,胰岛素在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细胞器参与。

(2)图2中靶细胞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该类物质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类型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的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足,如果受体不足的原因是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该病属于________。

解析 

(1)图1中曲线甲先上升,而曲线乙相比于曲线甲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曲线甲表示的是血糖浓度变化,曲线乙表示的是胰岛素浓度变化。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和运输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图2中靶细胞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含量减少。

(3)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较少。

由于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应注射而不能口服。

(4)从图2可以看出,Ⅱ型糖尿病中胰岛素的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足,从而导致正常含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受体不足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膜上的受体破坏,则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乙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糖蛋白 减少

(3)胰岛素分泌不足 注射胰岛素(制剂)

(4)自身免疫病

1.血糖调节涉及的器官、激素

(1)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2)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3)相关的器官有肝脏(肝糖元的合成和分解)、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

2.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3.从“激素”和“受体”两个角度解释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1)激素: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受体:

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注:

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引发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

   

 模拟尿糖的检测

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当血糖浓度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或糖尿病。

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材料:

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④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2滴液体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一步确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葡萄糖与葡萄糖试纸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 (3)①5 ②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⑤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

⑥重复步骤④,并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另外4种溶液,分别记录试纸的颜色变化 (4)①可能用同一支滴管取样品,造成不同溶液的混合 ②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模拟尿糖检测实验归纳

1.实验原理及流程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2.实验成功关键点

(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而且肾小球肾炎也可导致尿中含糖。

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

注:

除用葡萄糖试纸外还可用班氏试剂检测尿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含葡萄糖,加入班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