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0015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阅读试题

《草原》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草原的无限乐趣。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有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注入云际。

1、请调整上面一段话的句序:

2、在文中的“—”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

4、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5、“这境界”指的是什么?

6、这段文字主要通过描写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白杨》

爸爸()着孩子,()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入深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结合课文知道,这是爸爸第次深思。

他在深思()。

A、思过去,思自己。

B、思子女,思未来。

3、“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几棵小树”暗指

这种写法叫。

4、“浮起一丝微笑”说明爸爸

5、“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意思是()

A、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困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B、小白杨树不怕环境恶劣,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是戈壁滩的卫士。

《古诗三首》

清平乐·村居

,。

,。

,。

1、默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

3、你能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文中描写的小儿吗?

4、文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评价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前总统兴的生活。

作者是,的著名女作家。

2、指出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3、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4、说说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童年的发现》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爱和迫害的风险。

1、联系上下文,“我”的脸为什么一下子涨得通红?

2、“幸亏她没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这句话是对进行了夸张,说明。

3、作者自己我安慰的理由是。

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却被老师,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明、发现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

4、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

5、你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因科学发现而受到迫害吗?

请列举两个。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父不在,乃。

为设果,果有杨梅。

曰:

“此是。

”儿应声答曰: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为设果。

(2)孔指以示儿曰……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作用、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的哪里?

5、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晏子使楚》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

“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文中前一个带点的词“水土”是指,后一个“水土”是指。

2、这段话写了楚王第次侮辱晏子。

楚王嘲笑齐国人

,想借此机会。

3、晏子的话妙在不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

而且回敬楚王:

4、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的才能和

精神。

《再见了,亲人》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A全村妇女,B打糕,C炮火,D硝烟,E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

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把下列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原到文中A、B、C、D、E五处。

送到冒着穿过带着顶着

2、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3、文中已用“//”把第一自然段分为两层,两层之间属于关系。

4、带点的词“亲人”是指,“我们”是指。

5、文中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呢?

6、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A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B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C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D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把下列四个动词还原到文中A、B、C、D四处。

退塌推爬

A:

B:

C:

D:

2、理解文中的画“——”的句子。

3、请把写洪水的句子画上“”线。

4、文章结尾才交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将相和》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蔺相如看这情形”中“这情形”是指:

2、想一想:

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这句话中的“小”字能够删掉吗?

从这个“小”字的准确运用,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的人。

3、这段话是通过描写来表现蔺相如的特点的。

4、读了这段话,你从哪里能看出蔺相如的机智?

又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勇敢?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一下。

《草船借箭》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的“说”和“问”字换成另外的词,或者在“说”和“问”字的前面加上一些表示人物神态、心理、动作的词,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2、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诸葛亮立下军令关,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从中反映出什么?

4、“草船借箭”的故事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你还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源

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

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上网

李姓人口数

1、从这份表格中看出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来自多种渠道,有

奴役:

2、用自己的话说说网络对同学们的毒害。

3、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2019-2020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李姓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

……

……

……

 

1、从这份表格中看出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来自多种渠道,有

奴役:

2、用自己的话说说网络对同学们的毒害。

3、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

3、这段话反映了小嘎子的个性特点。

(二)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2、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严监生是怎样一个人?

(三)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巷肃严整如此,这一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1、这个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作者。

2、结合句子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纳罕:

放诞:

3、这段文字作者要刻画的人物是。

4、“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充分表现了王熙凤的性格,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地位。

5、将对王熙凤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画上“”。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加点的“正是这样”联系前文是指()

A、德国养花的人很多。

B、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C、女房东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3、本段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德国人对花的喜爱,请你找出来在它下面画上“——”。

4、填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一种境界”是指

(2)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5、画“”的句子能否前后对说出你的理由,并联系实际来谈谈你的看法。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①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②不管怎么拥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平衡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文段采用了先后的写法。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行船的速度很快”,用“”画出来。

3、把句①用适当的关联词连起来,可选择;把句②的关联词语换掉,使句意不变,可选择。

A、因为……所以B、之所以……是因为C、尽管……还是

D、不但……而且E、无论……都F、只要……就

4、选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作者为什么写船夫的技术高超?

附送: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题(带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ɡēlǜtǎnróuměixuànrǎnɡōulèlǐmàojūshù

()()()()()()()

huíwèisǎtuōyūhuíjíchíxiūsè

()()()()()

shuāijiāotiānyárèhūhūyíbìqiānlǐqílì

()()()()()

cuìsèyùliújīnpiāodàiwǔmǎtídīyín

()()()()

二、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

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       )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5、细细地回忆、品味。

(       )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是我总是想(),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一碧(),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

2、草原上行车十分(),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除了一些()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襟飘带舞,像()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

、,草原上的景美更美。

五、品味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

四3、大、绿、美;人。

*2丝绸之路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岭()()如生五彩()()

不计()()丰富()()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答案: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3白杨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xīchāzuǐfēnbiànfǔmōjièshàoxīnjiānɡxiànrù

()()()()()()()

húnhuánɡyìtǐ

()

二、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上面画“○”,并改在括号里。

1、混黄一体高大挺秀茫茫戈壁()

2、风砂雨雪界限清析飞快闪过()

3、抚模孩子望着窗外一丝微笑()

4、陷入沉思举着雨伞新疆戈壁()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天和地都呈黄色,好像一个整体。

(            )

2、为自己去争论达到消除误会的目的。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一文的作者是(),课文采用了()的写法,以白杨树来比喻(     )。

全文按照(         )的思路,歌颂了(                )。

2、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把把撑开的()。

3、爸爸的微笑(          ),脸色变得(            )。

他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那么(),不(),也不()。

五、品味探究

1、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微笑”是因为。

(2)课文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

答案:

1、

(1)想到孩子们也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装( )裹     严阵( )( )   不( )而( )

始( )不( )   ( )( )车薪    七零( )( )

废寝( )( )   ( )以继(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三、品味探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

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的确确不简单;筑路大军找到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是非常困难的。

(2)拟人。

运用这种写法写出了万年冰山是很难攻克的。

(3)写筑路大军历经艰难攻克在冻土里喷射混凝土的难关。

回顾·拓展一

一、默写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自天涯。

如今银河去,同到家。

三、连一连。

古麻典体矗狞精神忘食

守扯鸵娆匕械银装不及

芝峨妖率机立美轮车薪

巍朴媒鸟狰凿严阵继日

撕候下雅贯首始料饱满

戎凶商贸开通杯水美奂

逞装效马威废寝素裹

夜以以待

第二单元童年乐趣

5古诗词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tónɡsuōyījīlónɡliánpénɡ

()()()()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1、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