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995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总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小红背着的书包B.迎面走来的行人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D.路旁的树木

2.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5.37cm,则他所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A.能准确到1cm的钢卷尺

B.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

C.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

D.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

3.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像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C.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D.物体做怎样的运动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4.平时我们常用“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来形容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响度大小B.音调高

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6.下列情况下产生的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

A.教室里,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

B.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公路上,司机为了超车,不停按喇叭时的声音

D.图书馆内,两个同学谈笑风生

7.下面几个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用伞挡住阳光

B.光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

C.近视眼的人戴上眼镜能看清楚物体

D.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成一线”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9.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如图,则乙()

A.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0.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11.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水蒸气液化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如果将一塑料杯带到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塑料杯的质量()

A.为零B.不

C.变小D.变大

14.已知铜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的理解,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积相同时,铜比铁重

B.质量相同的铜和铁,铜比铁体积小

C.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D.铜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比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

15.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

球雕是经过钻磨、镂空、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如图所示,球体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B.密

C.质量D.重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2分)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长度为cm。

17.(2分)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上体育课时他跑

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8.(2分)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

 

19.(2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20.(2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

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21.(2分)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2.(2分)往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

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瓶发出的是

音(选填“1,2,3,4,5,6,7,”或“i”)。

23.(2分)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上看上去很耀眼,是因为光射向水面时发生了的缘故。

我们看电影时,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的缘故。

24.(2分)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m;现将一块和镜而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肴到白己的像。

25.(2分)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

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

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

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位置。

26.(2分)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伤得更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时会放热。

27.(2分)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28.(2分)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

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利用干冰的吸热来获得低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29.(2分)物体所含叫做质量。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30.(2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某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分)

31.图中反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

32.水中有一盏灯,它发出的光在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其中一束光线A0的折射光线。

 

33.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34.小明同学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如图所示,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小明的实验活动的目的是探究什么?

(2)小明这次实验探究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

(请举一例)

 

35.(3分)在研究液体发生凝固的物态变化时,小明提出一个问题:

液体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为此,他做了一次探究尝试。

小明认为,固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不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的提出猜想是:

(3)

温度/℃

20

15

10

5

0

0

0

0

-5

-10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下表是某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大致液体凝固的图象,并由图象可推测出此液体凝固后变成的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36.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1

92

93

94

95

96

97

97

97

97

初二1班第9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达到90℃以上,发现问题并改进后继续加热至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达到90℃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4)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37.

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直到烛

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的像,小刚同学用这个透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38.小刚在测量矿石密度时:

 

(1)将托盘天平放在台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左”或“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小刚在称量矿石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填“左”或“右”)盘。

(3)用正确的方法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

(4)小刚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

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mL。

(5)小刚算出矿石的密度为kg/m3。

六、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39.

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40.铁丝的长度我们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不过,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一捆铁丝,质量是15.8kg,铁丝的横截面积是5mm2,铁丝的密度是7.9×103kg/m3,根据这些数据,你能算出这捆铁丝的长度吗?

 

参考答案

1.A2.B3.C4.A5.C6.A7.C8.B9.C10.C11.C

12.C13.B14.C15.B16.1mm2.8017.cms18.

变速1.919.振动空气20.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1.音色响度22.相同123.镜面反射漫反射24.3仍能25.凸透镜焦点26.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液化27.液化凝华28.凝固升

华29.物质的多少千克(kg)30.相同质量与体积31.

 

32.

33.

34.

(1)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的关系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5.

(1)液体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3)晶体

36.

(1)97

(2)如图所示(3)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过低或烧杯上未盖纸板

等)(4)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7.倒立缩小照相机倒立放大投影仪正立放大小于15cm38.水平右左53.2202.66×103

39.

(1)90km/h,合25m/s

(2)45km

解:

(1)由图可知,速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5km/h,由速度计可读出汽车的速度V=90km/h。

V=90km/h==25m/s。

(2)汽车的行驶时间t=30min=0.5h,则它的路程S=Vt=90km/h×0.5h=45km。

40.400m解:

由ρ=

可得,这捆铁丝的体积V=

=

=2×10-3m3,这捆铁丝的长度L=

=

=4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