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初探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9787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初探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路初探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路初探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路初探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路初探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路初探知识.docx

《电路初探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初探知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路初探知识.docx

电路初探知识

电路初探知识

  1.电源:

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

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

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

国际单位是:

安培(A);常用单位是:

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

国际单位是:

伏特(V);常用单位是:

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

国际单位:

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

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

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

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

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应用和电阻的串联有特点有哪些?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三物理上册最重要的,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单位:

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串联)

①电流:

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

电流:

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R1,R2并联)

  ①电流: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

I1:

I2=1/R1:

1/R2

  ⑤比例关系:

电压:

U1∶U2=1∶1

电功和电热

 电功和电热是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掌握好电功和电热的物理式。

  1.电功(W):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

焦耳。

常用单位有:

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

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

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

W=I2Rt;W=Pt;W=UQ(Q是电量);

  7.电功率(P):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

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

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

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

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

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

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

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家庭电路由:

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

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

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

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

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

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

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100%

空气

  空气是化学反应中参与度比较高的物质,空气的学习是重点,了解空气的相关组成以及性质。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试验

  1.贡+氧气→(加热可用△代替)氧化汞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2-1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2.待红磷冷却后才打开弹簧夹(保证室温压强下水流进来)

  3.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4.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固体有毒)P+O2→(点燃)P2O5

  5.进入的水多于1/5

  1.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走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2.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空气沿导管跑出

  3.选用了与其他气体有反应的物质,如镁、木炭、硫等

 6.进入的水少于1/5

  1.红磷不足,氧气没反应完

  2.装置漏气

  3.还没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

  N2:

78%O2: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氧气的化学性质: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3.氧化性

  二、氮气的用途

  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食品包装:

1.氮气2.稀有气体3.二氧化碳

  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稀有气体(混合物):

氦(He)氖(Ne)氩(Ar)氪、氙

  有害气体:

NO2、SO2、NO、CO

  绿色化学: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1、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2、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没有化学式)。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6、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8、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硫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S+O2→(点燃)SO2有毒气体试验中在烧杯底部放水: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

  铁丝在烟气中燃烧: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点燃)Fe3O4(黑色固体)试验中铁丝盘成螺旋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瓶底放水:

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使集气瓶炸裂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白色固体生成Mg+O2→(点燃)MgO

  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Al+O2→(点燃)Al2O3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MnO2)水+氧气H2O2→(MnO2)H2O+O2

  

(2)高锰酸钾(紫黑色)→(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黑色固体)+氧气

  KMnO4→(△)K2MnO4+MnO2+O2

  (3)氯酸钾(白色固体)→(MnO2\△)(氯化钾)+氧气KclO3→(MnO2\△)KCl+O2

  3、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操作步骤:

  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P37

  装: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

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撤:

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

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7、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S:

32Cl:

35.5K:

39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1.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燃烧B、水结冰C、大米酿成米酒D、食物腐败

2.物质发生下列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发热B、发光C、产生气体D、产生新物质

3.同时加热下列各组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纯净的二氧化锰

C、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D、混有氯化钾的氯酸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燃是由于物质发生剧烈氧化反应而引起的

B、可燃物接触氧气就会燃烧起来

C、缓慢氧化、自燃和燃烧的过程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5.战胜SARS(“非典”)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

下列说法有科学根据的是…………()

A、吸烟有利于防治SARS等传染性疾病

B、常洗手有利于预防SARS等传染性疾病

C、勤开窗通风有利于预防SARS等传染性疾病

D、使用杀菌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质和用法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氧气的是……………………………………………………()

A、新鲜空气B、自然界的水C、液态氧D、氯酸钾

7.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1)煤的燃烧

(2)工业废气任意排放(3)燃放鞭炮(4)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

(1)

(2)B、

(2)(4)C、

(1)

(2)(3)D、

(1)

(2)(3)(4)

8.双氧水(H2O2)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它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9.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OB、2OC、O2D、CO2

10.根据可燃物燃烧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的实验事实推断,可燃物中可能但不一定存在的元素是………………………………………………………………………………()

A、CB、HC、SD、O

1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原子核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

12、下列元素中,通常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的是……………………………()

A、FeB、SC、NeD、O

13.下列关于氢气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B、工业上常用天然气或水煤气制备氢气

C、加热时,氢气能使CuO还原成Cu

D、实验室可用锌和硝酸反应制取氢气

14.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D、物质的质量总和

15.已知金属元素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MCl2B、MCl3C、M2Cl3D、MCl

16.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

1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C、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18、绿色能源是人类理解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

A、风能B、煤C、太阳能D、氢能源

1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2AB2+B2=2M,M的化学式是………………………()

A、A2BB、AB2C、B3AD、AB3

20.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当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铜的质量为64g,则消耗掉氢气的质量…………………………………………………………………………()

A、小于2gB、等于2gC、大于2g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1、某集气瓶里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

1),采用燃烧法去氧气而得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

2、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白磷自燃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下列变化有气体生成且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受热沸腾B.碳酸氢铵受热C.铁生锈D.胆矾研碎

4、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40%和50%,则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B.25%C.30%D.35%

5、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B.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

C.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易拉罐D.用金属铝制电线

6.科学家发现固体硫磺中含有S8分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8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S8是一种单质

C.S8的式量为256D.硫磺燃烧后产生8个SO2分子

7.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5、-2,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A.A2BC4B.ABC3C.A2BC3D.A3BC4

8、已知化学反应2A+B=C+D,7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0B.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14gA参加反应可生成D22gD.A、B、C、D中的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9、在早晨的松树下,部分氧气能转变为臭氧(O3),即2O2=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以上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C.O2与O3是同一种物质D.O2与O3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10、点燃10gH2和O2的混合物气体,爆炸后,生成4.5g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O2的质量分别为()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