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研要点.docx
《毛概考研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考研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考研要点
第1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思想武器、行动指南、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多选)★★
(1)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根本前提。
毛泽东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
(3)生产力增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毛思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莫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单选)★成熟的政治保证是领导地位的确立,遵义确立毛领导
(1)萌芽时期: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前、阶分、革运、湖考》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星火》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本》。
形成(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标志的经典文献:
《红政》、《井斗》、《关纠》、《星火》、《分农》《反本》。
(3)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目任、七报、论专政、论关系、处矛》
(4)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
毛思形成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本质特征(理论来源:
①马列,②孙中山三民主义,③传统优秀思想)
(1)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2)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3)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必须做到:
坚持马列、运用、实践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多选)★★核心是马列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6.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七大《修党章》和《若干问题》阐述毛思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3)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第一次使用,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共四大提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7.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多选)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反对本本主义主要反教条。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晚年错误: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旧民主革命失败根本原因:
软弱性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旧民主向新民主转变转折点:
五四运动
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革命性质决定因素:
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这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条件,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具体内容(最重要)★★★★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
1948年4月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①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②根本目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标志旧民主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实现指:
共产党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2)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不反民族资本)。
新旧民主革命相同点:
革命对象和动力
(3)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贫雇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
(由软弱性决定)
(4)革命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5)革命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①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不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6)革命前途:
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产阶级:
民族资产
①前者是后者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必然趋势。
抗战时解决土地问题政策:
减租减息-《抗日救国纲领》
②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
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对地主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
工农民主政权和“三三制”
③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第一次公开使用民主专政--《将革命进行到底》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要内容: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特点:
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本质特征)。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和职能,除了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外,还必须有步骤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④阐明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建国初期人民的范畴包括: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过渡性质的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目前形势》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2)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没收政策,具有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
其原因是:
四面八方政策: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所决定;★★★★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所决定;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5.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党的最高纲领:
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
新民主主义。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已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井冈山的斗争》最早论证三者关系),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党的组织是英勇战士。
(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为什么?
)国情:
外无独立,内无民主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国情)②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③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保证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3)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核心:
积极防御;根本法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
①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③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红政》、《井斗》、《星火》、《反本》作理论依据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只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PS: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分析或者多选)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①②③是客观条件;④⑤是主观条件
(5)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07新改,说法改变而已)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PS1: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PS2: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内容:
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
②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③集
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④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人民军队内部要发扬三大民主:
政治、经济
和军事的民主)
PS3:
人民军队三大任务:
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PS4:
中国革命战争三形式: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
密切结合的思想。
▲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
两头小,中间大:
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
(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
(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由于共产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统一战线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多选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
坚持领导权
(5)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策略思想: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②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
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
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
带领斗争,施以物质福利,不损害其利益
3.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35.12月瓦窑堡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
《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
(1)有利条件是:
整风运动中心任务:
反对主观整顿学风
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③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党建有锐利的思想武器。
(2)特殊困难是:
国共合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著作: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策略》
①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
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
3、党建主要经验:
(看政党是否先进:
纲领是不是马克思,是不是代表社会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着重思想上建党,看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不是马列主义的。
(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
个服组织,少服多,下服上,全党服中央)
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联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
(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党建的意义:
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建党原则新发展,马列建党学说新贡献
①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后退<<上一页 继续>>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改造基本完成。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共纲领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一个过渡时期。
它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4)这个时期既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时期(进行土地改革),也是为进入社会主义作准备的时期,它需要多长时期,取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备的条件,包括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国际环境等。
①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
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还有处领导地位的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②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
(政治保障)
③国际环境的影响:
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也成为促使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条件。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意义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
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3)过渡总路线反映历史必然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三大改造的实质: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实现工业化。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4)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党在过渡时期路线的主旨是:
变革所有制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经验与意义(单独考大题不可能)
(1)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工商业改造中利润分配采取的政策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资方红利、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
(2)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①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到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
利用限制改造,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①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②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5章 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1.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2)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2.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
(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虽然还有阶级斗争,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本章最核心理论问题)★★★
(1)57年2月,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
(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其运动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
(3)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②这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③由于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诸如:
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
4.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1)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工、农、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一步,从1965年起,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5.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不成熟理论,不大可能考大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