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15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

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

他们正在做什么?

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经济的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那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新知

(授新课)

展示宋代《耕获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下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他们使用哪些生产工具?

宋代的生产技术提高,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除生产技术的提高外,还有哪些方面体现宋代农业的发展?

我们下面来看材料:

北宋中期,太湖流域及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有规模相当大的圩田。

据沈括《万春圩记》说,从宣州(今安徽宣城)到池州(今安徽池州),就有千区以上的圩田,其中最大的万春圩有田12.7万亩,圩中有大道长22里,整个圩像一座大城。

在水田和圩田扩大的同时,水稻的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江南出现名为“靠田”的田间管理法。

当秧苗长得壮茂时,即锄草中耕并把水放干,让阳光曝晒,促使稻根深扎,然后再放水入田。

经过“靠田”的稻苗,即使遇到干旱,也可以保证成熟,上田亩产可达五六石。

(展示圩田工程示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结论:

耕作技术提高。

展示相关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宋代引进占城稻,培育许多优良的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产量大大提高。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上述我们分析得出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研读:

材料一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

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材料二 北方人民不愿受金人的奴役,纷纷南逃,绍兴年间,“中原士民,挟携而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约为一千六百八十四万,1179年增到二千九百五十多万。

材料三 南宋初年,金兵虽越过长江,但很快北撤,没造成严重的破坏。

此后,由于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金兵未再过长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四 南宋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经济的措施,包括:

妥善安置南来人口,设法使流民得到土地,对缺少工具的农民,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把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地方官员关心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自然因素:

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经济因素:

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政治因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政策倾向:

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的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宋代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原则。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展示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宋代刺绣《秋葵蛱蝶图》,简单讲述缂丝、刺绣的特点,从而引出宋代纺织技巧以细密轻薄见长,并出现了唐代没有的刻丝工艺。

展示南宋《耕织图》中的提花罗机,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提花罗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它的出现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宋代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多用于朝廷。

(2)棉纺织业

展示南宋拉绒棉毯、棉纺织工具,提出问题:

上述图片反映是哪一个手工业发展情况?

请阅读材料,棉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发展?

为什么在这里地方有所发展?

教师总结归纳:

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不仅从海南黎族地区跨海发展到两广路、福建路,而且进一步向江南西路、两浙路发展。

(3)制瓷业

展示宋代瓷器的图片和材料。

材料 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

汝窑在河南宝丰,主要烧制宫廷用瓷,胎质细洁,釉色多呈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精品。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官窑在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提出问题:

宋代制瓷业发展有何新特点?

宋代制瓷业形成五大窑和兴起景德镇,宋代制瓷的技术,是唐、五代人所不及见和不可想象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4)造船业

展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图片和相关资料:

1974年在福建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一艘宋代海船,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长度为35米,宽约11米。

船底尖,船身扁阔,与文献记载“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相吻合。

船侧板以上三层木板叠合,底板以木板两层叠合。

分13个隔舱。

舱与舱之间的木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和钩钉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是唐宋以来我国木造海船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提出问题:

想一想,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从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可以得出宋代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宋朝丝织业的发展和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制瓷业发展的概况,感受制瓷业的精美,抒发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商业贸易的繁荣

动脑筋:

展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提出问题: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开封城平面图》的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

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

材料研读:

材料一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

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三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教师归纳总结:

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

“日中为市”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

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提出问题:

你们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

展示《清明上河图》,讲述:

宋代开始以广告、招牌的形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说明经营手段发生变化。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材料二 “(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教师与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出现早市和夜市。

宋代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宋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是哪些城市?

中国商船贸易的范围,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请你想象他们在往返途中,船上装载了哪些货物?

政府对海外贸易有何态度?

为什么?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海关,加以管理。

(展示市舶司图片)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货币交易了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在这样是形势下出现纸币。

提出问题:

纸币最早出现在我们什么地方?

与金属货币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展示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宋代商业繁荣主要体现商业场所变化、交易时间变化、经营手段变化、海外贸易繁荣、纸币的出现等方面。

 

学生比较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查找招牌、幌子,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找关键词破题,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展示图表,要求学生填一填。

类别

发展

成就

发展集中

的区域

粮食

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经济

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类别

发展

成就

发展集中

的区域

手工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众多名窑;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

类别

发展

成就

发展集中

的区域

商业

都市商贸

大规模的都市;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海外商贸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

来源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由学生填写后,慢慢地发展集中的区域在东南地区,由此可以得出: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学生填写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把握知识点联系。

巩固练习

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水稻B.小麦

C.粟D.玉米

2.一位南宋的官员要回赠远方来的朋友两件礼品,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是()

A.丝绸与茶叶

B.瓷器与布匹

C.丝绸与瓷器

D.瓷器与鲜果

3.两宋时期的名港除泉州外还有()

A.明州和扬州

B.扬州和杭州

C.广州和明州

D.广州和杭州

4.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比金属钱币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金属货币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1.(2018年 龙岩)《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迅速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繁荣

D.手工业兴旺

2.(2018年 长沙)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参考答案:

1.C

2.B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想一想,宋代完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中国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试着找一找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课后做作业。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水稻、茶树、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

2.手工业:

纺织、制瓷、造船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

3.商业:

都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纸币的出现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

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2.自然因素:

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3.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政策倾向:

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三、经济发展的结果: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

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

“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A.辽

B.金

C.蒙古

D.唐朝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0.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1.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清朝的文字狱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4.张择端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

1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18.“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19.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20.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

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

21.宜宾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北宋时,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是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22.(题文)“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4.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繁荣与开放

C.由分裂走向统一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二、综合题

25.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

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4)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

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5)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26.材料:

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

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如何评价它?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大运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课本的诗歌的重要,D项是隋朝开辟的ABC不是隋朝开辟的,排除。

2.B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并缔造了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强国。

而他的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官员“戒奢从俭”,并以身作则,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廉的局面,故选B。

A、C、D项,均与“戒奢从简”不相关。

3.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混南北为一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所以李刚高度评价“混南北为一区”的功绩主要就是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统一。

故选B。

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诗,题目描述的唐诗,杜甫的诗歌悲壮,被后人称其诗歌为诗史,D项正确,B是王羲之C指的是杜甫A是指张仲景。

5.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开明的民族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