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961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docx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

从风俗习惯看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者:

陈熳李俊明冯咏仪陈春花

指导老师:

谢珊珊副教授

摘要:

五邑地区与潮汕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著名侨乡,据统计,…(潮汕与五邑有多少华侨)。

随着大批的侨胞一次次回归与远游,一代代侨民的外迁与反乡,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西文风俗与本土观念逐渐在这些地区交汇,相互碰撞,形成独特的侨乡文化。

然而,由于五邑与潮汕两地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差异,使他们呈现出侨乡文化,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对本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分别研究五邑与潮汕侨乡文化的文章举不胜举,但极少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本文将从两地的风俗习惯入手,分析两地的文化差异,寻找各自的文化价值,使其对侨乡的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风俗,侨乡,文化,差异

前言

五邑侨乡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洲的西缘,以江门为首府,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区组成。

五邑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广州话,本文研究的是一种民系文化,而非地域文化,所以五邑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体系。

五邑侨乡现有人口约有370万,而从这里出去的海外华侨华人约有215万出国(引自《五邑文化源流》),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美洲国家,部分在东南亚地区。

潮汕侨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主要是由汕头、潮州、揭阳三大市组成。

在潮汕地区的西北方,横亘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莲花山系阻遏了潮汕与中原地区的直接交往,这种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特征,使潮汕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加上潮汕人使用的是闽南语系中的潮汕话,由此孕育出不同于广府文化特色的文化体系。

潮汕侨乡现有人口约一千万人,出国华侨有一千万(引自《东南亚海外潮人研究》),比例高于五邑侨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与闽粤地区没有太大差异的东南亚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地区的人口密度大,1991拥潮汕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9人,为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8倍,是广东省的3倍,大大超过珠三角洲,两地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差异,给两地文化也带来巨大

步入五邑侨乡,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外多元文化的广泛交融,不同文化的融汇,波及的范围之广,留下的痕迹之直观明显,在其他地方很少显现。

例如中西合璧的雕楼,夹带些英语词汇的方言。

而在潮汕侨乡,我们仍看到保持着浓厚中国传统的乡土建筑,依然保持着传统村落的社会关系,受到的外来文化冲击远不如五邑侨乡普遍和显形。

如今,五邑地区尤其是台山的出国热仍处于“中兴”期,很多人热衷于出国,而在潮汕出国热进入了“衰退”状态,人们更多是眷恋故土。

为了更具体,清楚的对两地的文化风俗作一个描述,我们利用来自潮汕地区而又生活学习在五邑的双重身份,并与本地的同学合作,对五邑和潮汕两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与走访,发放问卷各200份,回收200份。

结果显示,二地风俗,文化同种有异,都有深层的中原文化的影响。

关于祭祀诞会的风俗

祭祀诞会作为是民间最常见的风俗活动,一直影响着各地方人民的生活。

正所谓:

“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

潮汕与五邑两地的祭祀诞会也存在差异性。

(一)从祭拜情况看传统与开放的不同特征

祭拜的对象相似从祭拜的对象上看,五邑与潮汕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以天上的神仙为主,如观音诞,谢灶,拜土地神等。

二、以民间传说的人物为主,如五邑地区冲X的拜侯王,台山市端芬镇的拜老大。

潮汕地区的如正月二十五的三山国王诞辰,十月十五拜五谷主爷即神农氏。

三、以已去世的人为主,如清明跟冬至等方面的祭祖,七月十五的孟兰盆会。

频繁程度不一虽然两地在祭拜的对象种类上相似,但在频繁程度却不一样。

在我们做的调查中,有65%的五邑人拜神情况是“一般,如春节、端午等节庆”,有82%的潮汕人却是“经常,每月至少两次以上”。

(表一)

这种特征在游神赛会中也体现了出来。

问卷调查中:

“本地游神赛会的情况如何?

”63%和20%的五邑人分别选择“很少”和“无”,25%和54%的潮汕人分别选择了“很多”“一般多”。

(表二)

4、你家经常拜神吗?

A一般,如春节,端午等节庆B经常,每月至少两次以上C很少D从不拜神

表一

地区

你家经常拜神吗

潮汕

五邑

一般,如春节,端午等节庆

11%

65%

经常,每月至少两次以上

82%

24%

很少

6%

7%

从不拜神

1%

4%

7、本地游神赛会的情况如何?

A很多B一般多C很少D无

表二

地区

游神赛会情况

很多

一般多

很少

潮汕

百分比

25%

54%

21%

0

五邑

百分比

6%

11%

63%

20%

其实五邑地区祭神都是以春节,中秋等节庆为主,其它的如新会司前的天后诞,台山冲蒌的走王侯,台山端芬镇的拜老大等都只是存在某个镇某个村而已。

所以五邑各地区每年祭拜的次数较少。

但在潮汕地区的除了春节等节庆要祭神之外,还有很多较为共同的祭神活动:

正月初四“神落天”、初五“神落马”、初九“天地生”、廿六司命帝君上天;二月十九观音娘生日、廿五三山国王诞辰;三月十九拜太阳公;四月十八祭华佗;六月初五“鬼过桥”;七月初七“床脚婆”(七夕”佳节本是传统节日,唯潮汕地区偏偏独树一帜,在这一天拜祭的不是织女,却是床神。

)、十五孟兰盆会;九月初九重阳拜太阳公;十月十五拜五谷主爷即神农氏;十二月廿四日神上天、三十祭拜众神。

除此之外,一年中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都要祭神。

可见其祭拜的频繁。

小结:

传统与开放从祭拜的频繁程度,我们可见潮汕文化保留着很浓的传统性。

但潮汕之所以目前还保留着其传统性,一方面是其文化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地理位置。

有研究学者在1994年就预言:

“汕头市在未来10至15年内,受作为广东第一大方言——粤语的影响,会像汕尾一样,有80%~90%的人会讲粤语,汕头市将会成为双方言区……”但时至12年后的今日,汕头乃至潮汕仍然以潮汕话为生活主要语言,普通话只是对外地人交流时才用,而对于粤语,有些人听都听不懂,更别说讲了。

可见潮汕文化的根深蒂固。

潮汕地区位于“省尾国角”,其地形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可见其地形的封闭性,外来文化比较难渗透。

所以它很容易保留着其文化的传统。

而五邑是地处珠江三角洲一带,受外来文化冲击比较大,使得该地以前的风俗有所简化甚至消失。

例如曾经盛行的“五邑招魂俗”,则是侨乡很多青壮年背井离乡、魂断异国这一社会环境的产物,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

而像江门荷塘纱龙等以往风俗则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可见五邑文化的开放性。

(二)祭祀诞会文艺的通俗与独有

祭祀诞会等活动的盛行,影响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文艺活动。

两地的文艺活动五邑比较有名的文艺活动有台山的附诚、四九、斗山、三合、冲蒌等地都盛行的跳禾楼舞,新会的八音锣鼓,台山浮石的飘色,鹤山的醒狮,开平泮村灯会。

潮汕地区由于游神赛会比较频繁而隆重的,这使得各乡村争出标先立异的奇招,促使了潮汕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并创造了许多独有的舞蹈。

以仿动物动作为主如《蜈蚣舞》、《双咬鹅舞》、《骆驼舞》、《舞九鳄》、《啄鹤舞》等等。

以表演人物为主题的如英歌舞,据说“潮汕英歌”是汉族独具男子群体舞风采的三种民间舞蹈之一,与“安塞腰鼓”、“大鼓子秧歌”并列。

通俗的五邑文艺五邑文化属于广府的一种类型,对广府有很大的依赖,具有广府文化的的很多共性,所以其文艺活动与珠江三角洲其它地方也有着共性。

例如跳禾楼舞,在阳江、云浮等同样也有跳禾楼舞的习俗。

台山的飘色,在中山及番禺等地区都有这样的活动。

新会的八音锣鼓,在佛山也有盛行过。

至于鹤山的醒狮、潮连纱龙和紫莱金龙等舞狮舞龙的民间舞蹈方面,五邑地区虽具有其一定的特色,但舞狮舞龙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民间一项传统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台山市的“广东音乐”创作和演奏,在广东省内久负盛名。

近五十年来,台山的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

因此1999年,台城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音乐之乡”。

广东省29个项目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广东音乐”榜上有名,但是由台山市、广州市共同拥有。

五邑人平常所看的粤剧,更是普遍于珠三角一带。

五邑文艺活动与珠三角其它地方有着许多共性,这使得五邑文艺活动显得比较通俗化。

但太过于通俗化,少了一些自己的独有的文化品牌反而影响了五邑的知名度的提高。

例如提到服装,大家想到的是东莞服装、中山休闲服、南海内衣,谁会想到纺织大市江门呢?

独有的潮汕文艺在上面提到的《蜈蚣舞》《舞九鳄》等许多民间舞蹈,都是潮汕地区人民自己所创立并为自己所独有。

在广东省29个项目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潮汕占了7项:

1.潮州音乐2.潮剧3.英歌4.潮州木雕  5.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6.粤绣(广绣、潮绣) 7.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

可见潮汕文艺的独创之处很多。

但潮汕文艺之所以能保留着其独有性,除了其独特的方言以及地域的封闭性等原因之外,潮汕有着许多人是本土文化强有力的维护者。

例如作为广东特有的粤剧,潮汕人平常是不看的,他们看的更多的是本土的潮剧。

广东虽有广府音乐,但潮汕民间平时所演奏的是潮州音乐。

澄海西门蜈蚣舞起源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由首创者陈成锦、石文勇创作而生。

2005国庆期间,佛山南海西樵山突然出现的“南狮斗蜈蚣”。

西樵“蜈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触痛了澄海“西门蜈蚣”老艺人们的神经。

他们立刻向有关部门申请专利并获得了成功。

后来西樵旅游部门几次到澄海取经都遭到本地人拒绝。

虽然澄海“西门蜈蚣”有着其强有力的维护者。

但是民俗界有专家人士表示担忧:

“西樵蜈蚣”因为有旅游、经济和平台的强力支撑,势头一年比一年猛,澄海的“西门蜈蚣”如若总是蛰伏不出洞,长久下去“西樵蜈蚣”必将声名远扬,到时还有多少人记得“澄海蜈蚣”?

其实专家人士的担忧正是目前潮汕许多文艺活动所面临的问题。

潮汕许多文艺只是作为传统表演被传承下来。

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生存。

所以不会象“西樵蜈蚣”因为有旅游、经济和平台的强力支撑而发展迅速。

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潮汕文艺必须“走出去”。

关于婚礼丧礼的风俗

(一)从婚礼看两地的男女地位

婚礼仪式同是侨乡,五邑地区受到先进的西文思想的很多影响,潮汕在风俗上也有部分呈东亚特色,但总的来说,两地同有对中原文化的良好继承,只是略显地方色彩。

例如在婚俗上,五邑农村的仪式有“相亲,交定,匿阁,出阁,迎亲,乱房”(〈江门五邑习俗趣谈〉)六个步骤,而在潮汕也有相应的“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

(/jd/zh/c/2005-05-01/27901.html)相亲,定婚是两地共同具有的,但在婚礼中却有所区别。

婚礼中的差异在婚礼中,五邑与潮汕在嫁女儿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在五邑,婚礼进行时,男女方都要设宴请客,嫁女儿同样是一件风光的事,男女双方都很重视,同样办得隆重。

而在潮汕,嫁女儿相对低调,设宴只是男方的事,女方不参与的。

在送嫁方面,在五邑,嫁女儿一般是在白天,显得有点正大光明。

而潮汕地区是在晚上进行的,一般都是午夜时分,可见潮汕地区嫁女儿是如何低调。

新郎来接新娘丈母娘送走女儿后,要将门“砰”的一声立即关起来,有的甚至在门口泼一盆水。

这一细节寓意是,希望女儿过男方家当个好媳妇,免得公婆日后上门来指责,而泼水即泼掉晦气,也应了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已是别人家的人了。

所以潮汕有句俗语“生走仔个人饲大仔”(意思是:

生女儿等于帮人养大孩子)。

潮汕在婚礼中,男方还要准备一把小凳子,叫“唠仔椅”(儿子凳)。

新婚夫妇要坐一下这张凳,希望早早生下儿子。

男女地位不同从婚礼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潮汕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

问及“若你家媳妇第一次怀孕,希望这一胎是?

”在潮汕认为“女孩”只有2%,而五邑是14%。

由此可见潮汕人重男轻女的心理相对严重。

另外选“男孩”的潮汕有36%,而五邑是22%,比潮汕地区少了14个百分点。

(表三)我们还发现选“男孩”的其中大多数还是中年以上的人,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长辈的观念中最重。

表三

10、若你家媳妇第一次怀孕,你希望这一胎是

A男孩B女孩C男孩女孩都行

地区

对第一胎的希望

潮汕

五邑

男孩

36%

22%

女孩

2%

14%

男孩女孩都行

62%

64%

其实两地男女地位的不同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下面的题目

11、本地区的妇女一般都是:

A在家做家务,相夫教子B出外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C在家做家务,并做一些手工活之类

表四

地区

妇女的生活情况

潮汕

五邑

在家做家务,相夫教子

23%

13%

出外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2%

68%

在家做家务,并做一些手工活之类

65%

19%

以上的数据呈现65%的潮汕妇女“在家做家务,并做些手工活之类”,而五邑地区却是68%“出外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家做家务,相夫教子”这方面,潮汕也多了10%。

(表四)可见潮汕地区的家庭仍然是延续着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

所以潮汕妇女的经济独立能力较弱,对丈夫依赖较大。

而五邑男女大所是大多数都是出外工作,五邑妇女在经济独立能力方面是高于潮汕妇女。

在离婚方面,五邑人对这种以前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逐渐接受了。

不会对当事人特别是女子进行无情的嘲弄,而潮汕人还是比较难以接受,女方经常会遭到议论,所以女方一般会忍耐,无论如何也不想走到离婚这一地步。

(二)丧礼程序的繁冗与简单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是人类必经的主要生活阶段之一,因此丧葬礼俗也成了人类生活中普遍的四大礼仪习俗之一。

潮汕与五邑以前的丧礼都同样繁冗。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的发展,两地的丧礼程序虽有简化,但程度却不同。

两地丧礼程序五邑的丧礼程序大概有六部分:

一、“倒头”,按该地习俗,首先要把尸体方正朝门外,意为死者一去不复返。

二、“买水”,子女主要是捧着瓦钵到河边取水,为死者更衣。

三、“守孝”,按规定,子女要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四、“出殡”,这是生者于死者的最后告别。

五、“做七”,五邑葬俗,人死后,子女要守孝,一般以七日为一旬,一旬一祭礼,共七旬,称之为“七旬”。

六、“复葬”,死者下葬三年后,死者亲属才可以开棺将死者拣起来,全部放进陶瓷(俗称金埕)内再择地安葬。

潮汕人的丧礼一般要经过落地铺,沐浴更衣,上厅,报地头,发讣告,置灵堂,成服饰赐仗,接棺,入殓,出殡,安葬,回灵,吊祭,守灵,超度,升龛,卸孝等仪式,但其实程序跟五邑是差不多的,只是名称略有不同。

潮汕也曾经有“二次葬”的习俗。

繁冗与简单关于“本地丧事一般要办多久?

”在“一周以内”的,五邑地区占91%,潮汕地区只有49%,有的是两三周,有的甚至一个月以上。

(表五)

15、本地的丧事一般要办多久?

A一周以内B一至两周C二至四周D一个月以上

表五

时间

地区

一周以内

一至两周

二至四周

一个月以上

潮汕

49%

20%

20%

11%

五邑

91%

7%

2%

0

以上可见潮汕现在的丧礼是比五邑繁冗得多。

至于“办丧事哪一样更重要?

”,潮汕与五邑分别有15%和6%表示“风光办丧事,表明自己对死者孝心”。

潮汕比五邑多了9%。

(表六)

13、你认为办丧事哪一样更重要?

A丧事从简,关键让亲人尽快走出悲伤B办好丧事,让死者早日安息

C风光办丧事,表明自己对死者的孝心

表六

地区

办丧事哪样更重要

潮汕

五邑

丧事从简,关键让亲人尽快走出悲伤

58%

56%

办好丧事,让死者早日安息

27%

38%

风光办丧事,表明自己对死者的孝心

15%

6%

又如题目:

27、你对以往风俗礼节(如婚礼、丧礼、祭神等)如何看待?

A要继承这是传统B要改革,让下一代轻松点

C能省略则省略,太琐碎烦人了

表七

地区

对风俗礼节如何看侍

潮汕

五邑

要继承这是传统

31%

19%

要改革,让下一代轻松点

48%

53%

能省略则省略,太琐碎烦人了

21%

28%

上面选“要继承这是传统”的潮汕人有31%,而五邑只有19%,相差了1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潮汕现在的丧礼仍然比五邑繁冗得多,其中人的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潮汕地区不少人还是愿意按照传统来办事。

这和务实的五邑人的不同,潮汕人还是具有起保守的一面。

日常礼俗

五邑文化与潮汕文化其实均属岭南文化,许多日常礼节还是相同的,但在日常礼俗中的礼金和饮食方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从礼金看家庭本位与个人观念

礼金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礼金大概有压岁钱、婚礼的礼金、资助的礼金等等几种。

就拿压岁钱来说吧,80%的五邑人收到的压岁钱或准备给别人的压岁钱是50元以下,但56%和24%的潮汕人却是“50-150元”和“150元以上”,可见潮汕人在礼金上的数量是多于五邑地区。

(表八)

19、你收到的压岁钱或准备给别人的压岁钱一般是多少?

A20元以下B20~50元C50~150元D150元以上

表八

地区

收到的压岁钱

或准备给别人的压岁钱

潮汕

五邑

20元以下

7%

39%

20~50元

13%

41%

50~150元

56%

15%

150元以上

24%

5%

其实不只压岁钱有着差异。

在潮汕如果某家有小孩考上大学,四方亲戚便会倾囊相助,就算经济拮据的亲戚,往往也会拼凑一百来元支持小孩完成学业。

近几年,有些读大学潮汕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上大学时总共收到的亲戚资助有好几千,而有的甚至上万。

在五邑地区,一般孩子上大学,亲戚的资助有时只是一两百,没有也是不奇怪的。

在婚礼的礼金方面,两个地区同样也有差异,潮汕地区拿的礼金明显还比五邑要多。

小结:

家庭本位与个人观念有人将文化分为:

“硬文化”与“软文化”。

“硬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一部分,相对来说,方式文化与精神文化称之为“软文化”。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我们探讨五邑与潮汕礼俗的文化差异,就是要从外在文化现象寻找其深刻的文化结构。

如果说争着给的礼金多就是大方,少就是小气,显然是十分主观和片面的。

有人将这方面归结为潮汕人爱面子,其实这也只是表面的分析。

要知道传统礼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暮之事,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众所周知,潮汕华侨出国大多是在东南亚地区,而五邑地区侨居大多是在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

国外各种文化形态的渗入多少冲击着传统的中原文化,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相对而言,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对侨乡的文化渗透是更彻底的,而生产力水平一般的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是不能动摇根深蒂固的潮汕传统文化,只能说是一种融合。

西文文化对五邑侨乡的渗透,最大体现便是一个人的观念。

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表现之一是在家庭问题上。

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西文文化的传播是随着国内城市的对外开放。

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在很长历史中成为一个对外交流的南方港口城市,而五邑属于珠三角地区,加上华侨返乡带来各种西方文化,在五邑地区渐渐形成,而潮汕依旧是保留其家庭本位观念。

在题目:

17、和朋友在外聚餐,结帐的时候你们一般如何处理?

AAA制,即平均付款B争着付款,最后由某一个人付款

C由较有钱的朋友付款

表九

和朋友地区聚餐,如何处理结帐

潮汕

五邑

AA制,即平均付款

6%

32%

争着付款,最后由某一个人付款

80%

49%

由较有钱的朋友付款

14%

19%

上题中选择“AA制,即平均付款”的五邑有32%,而潮汕仅有6%,潮汕80%的人选择“争着付款,最后由某一个人付款”中,,五邑是49%,(表九)出外吃饭付款时的习惯,反映了长期以来的本土礼节传统。

为什么潮汕人绝大部分喜欢争着付款,五邑人受西方个人本位思想等文化的影响,更习惯于AA制。

潮汕人主张家庭本位,延伸开去就是强烈的宗族意识。

所以才会有小孩考上大学,亲戚便会倾囊相助的情况。

有一本《“品评”广东人》是这样“品评”潮人:

“潮洲人的老乡认同感尤为强烈,……潮汕人之认同,在广东潮汕人得势,必定任人惟亲,将潮汕人安插进去……”由此可见潮汕人的凝聚力跟其宗族意识是有着莫大关系,

(二)从饮食习惯----喝汤与品茶看文化心理

如果你去五邑人家里做客,热情的主人常常会精心熬一煲汤招待你,如果你去潮汕人家里做客,潮汕的主人则会赶忙拿出茶具,冲一杯清香的茶让你品尝。

同属岭南文化的五邑与潮汕在饮食上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博其所长,各具特色。

由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组成的粤菜在全国榜上有名,五邑在地域上接近广州,菜系基本上与广州相同,五邑人同样注重“吃”,喜欢熬汤。

五邑人爱熬汤不外乎一个目的——滋补!

夏天冬瓜煲排骨加扁豆、赤小豆降火,冬天花旗参煲鸡祛寒。

常年以往,就成了五邑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对熬“老火靓汤”是情有独钟,而且颇有研究。

不同的年龄,从事不同的职业,身处不同的环境、气候,身体有什么毛病或身体欠缺什么,或强身健体、或保健营养、或进补美容等等,都有其相对应的汤水。

对于熬汤汤料,主妇都能如数家珍,说出很多熬汤的道道来。

讲究的汤料,熬上几个钟头,当捧出时,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一锅汤,尽显五邑人在“吃”上的重视程度。

星期天一家人到酒楼喝“早茶”,坐上几个小时,慢慢品尝各种早点小吃;下班叫上好友吃个饭,联络感情。

讲究的饮食看出五邑人的细致与安逸,一餐饭吃出个轻松。

“汤”是五邑人的饮食特色,而说起潮汕,不得不提起名闻遐迩的工夫茶。

工夫茶成了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也是潮汕民风民俗极为显目的特征。

“工夫茶”有写作“功夫茶”。

潮人喝茶讲究茶叶、茶艺渊源已久,据考证,宋代潮州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酒后上茶之食俗。

至迟到了明代中叶,饮茶已成为潮人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殷富人家到普通人家,莫不如是。

潮州工夫茶的生命力,在于其十分适应于潮人民性、民风,因而能够植根于潮汕文化的土壤。

工夫茶道之行,和潮人的心态——认同、儒雅、内向、精细的性格,

及日常生活习惯是十分吻合的。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潮人的精细性格特征,不仅在务农、做工、经商,乃至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中皆如此。

工夫茶从程序乃至茶具、用火、茶叶每个环节都有许多讲究,所以工夫茶适于潮人精细的心理。

其次是工夫茶适于潮人的儒雅心理。

潮人以海滨邹鲁自豪,只要有条件总会让崇礼的潜意识表演一番。

工夫茶冲泡过程表现出一种礼让、互敬的礼仪,很适于表达这种感情。

第三,工夫茶适于潮人的内向心理。

潮地地少人多,商业竞争激烈。

商人之间联络感情、洽谈生意,选择工夫茶为交际手段,所以工夫茶先在商号流行。

进门先喝茶或者以喝茶为形式进行洽谈,既可示礼貌,又可以对人际关系起缓冲作用。

工夫茶还适于潮人的认同心理。

潮州民系在对外开放的社会中,是一个较为保守的社会圈子,这表现在宗族观念、地方观念比较强烈,自觉不自觉地维持民系文化的特色。

在外地聚居的潮人,更注意发挥潮汕特色文化的凝聚作用。

潮州方言、潮剧、潮菜无不成为潮人凝聚之粘合剂,工夫茶也有此作用。

后记

在刘进、钟顺兰、朱爱金等编写的《五邑侨乡国际移民的社会心理分析》(该文章发表于2004年)中,她们发现台山人普遍怀有出国愿望。

在其访谈的100人中,其中明确表示有出国愿望的占53人,没有出国愿望的有39人,没有明确表态的有8人。

另外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明确表示正在排队等候的有l5人,其中6人是按第五类优先原则(即美国人的兄弟姐妹)申办,5人要等5-6年,1人还要等9年。

可见该地移民的狂热。

但是在我们问卷中:

“假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