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94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doc

“成长体验式教育”德育课题中期总结

长沙县五美中学德育课题组

执笔人:

毛合群

2013年9月,我校开始了长沙县课题“成长体验式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各级科研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现将两年来的实验工作报告如下: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我们开展“成长体验式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理论: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的理论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学校,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精神、价值和交往关系。

学校教育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多方面需求,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生活过程,并通过学校学习这种生活过程去影响学生的其他生活,并从中创造出他们新的生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2、活动教育理论。

活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具有实效性。

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道德认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外化为道德行为。

3、现代德育价值观。

现代德育充分关注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和感受,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引导人去构建完美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和人格的不断完善,实现德育目的。

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正是现代德育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4、根据当代少年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对当代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入手,才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有关道德的问题,甚至是有疑问、有困惑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乐于接受,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真是的体验,才能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的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

这正是此课题的实践价值所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纵观中外教育,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研究可谓源远流长。

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通过生活教育的研究,众多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

德育的起点是人的生活,日常生活世界是鲜活的人文世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学校德育,应当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反之,学校德育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那是毫无意义的。

(二)实践背景

我们五美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在德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是长沙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初步形成了“引导学生德育实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

但当静心回顾我校德育工作的时候,总是留有遗憾,特别是没有真正发挥农村中学的自身优势,没有让德育真正回归生活,回归到学生的现实世界。

因此,在长沙县课题“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行动研究课题立项时,我校校长高度重视,积极积极倡导每一名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行动研究,并确立了“立足现实,立足农村,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多彩的生活中茁壮成长”的工作目标。

基于以上关于课题提出背景的认识,我们决定不断深入开展“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行动研究,将“探索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作为学校实验研究的突破口,试图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之路。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我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品德的培养回归生活。

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

1、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判断力,力争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100%,优秀率为85%以上。

2、科研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与测量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科学化建设。

三、实验研究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教育论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依据实验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特点,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设计活动序列,明确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形式,在对客观生活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和体验后,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外化为道德行为。

2、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引导学生德育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究,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实施、自我总结评价,在各种体验中真正提高道德水平。

3、协调性原则。

开展德育生活化模式研究,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在课题实验之初,就格外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定期交流,互为补充。

4、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种种手段不断表扬,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肯定其成绩,让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乡土性原则。

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四、实验研究的过程

从起步探索阶段到发展提高阶段,我们经历了两年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回顾这两年的研究过程,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科研之路。

(一)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两年来,课题组不断完善和调整德育科研的组织系统,使课题实验研究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亲自挂帅任组长,德育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学校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互相促进。

其次,在家长委员会成员中,选举组成了家长德育领导小组,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定期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沟通情况,使学校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做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再次,学校聘请长沙市巡交警支队队长王杨春警官为法制副校长,聘请市、县、乡各级关工委的领导为校外辅导员,他们定期参与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经常性地沟通情况,使学生在校外生活体验活动中既有安全,又有实效。

在总结德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并相应地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工作制度,同时,对实验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从学校到各部门,再到实验教师都分别制定了实验工作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实行计划管理,计划调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计划。

(二)认真组织前测,掌握基本情况。

为了达到“立足现实,立足农村,让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多彩的生活中茁壮成长”的实验目的,学校认真组织了实验前测工作。

1、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学生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实际,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针对性。

2、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找准农村德育工作的优势。

(三)定期学习研讨,培训科研骨干。

通过专题的业务学习,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讲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实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四个一”:

1、科研工作每月一次例会。

及时分析总结课题实验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科研细节落实到每一节课。

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生活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科研成果每学期交流一次。

每一学期,我校都选定1-2名科研骨干,为全体老师作一次科研成果回报,以此发挥科研骨干专业引领的作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科研工作总结评价每学期一次。

每学期末,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回顾半年来的实验历程,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出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

同时,通过校园网,把每一位教师的科研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予以公布,对实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校外辅导员协助实验情况进行公开测评,保证实验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探索德育生活化模式。

经过三年的探索,我校德育生活化模式基本构建,主要包括“日常养成”、“课堂生成”、“主题实践”、“文化引领”、“家校互动”和“社区教育”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日常养成。

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突破口。

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方向引导和训练强化而逐步形成的。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开展了“我是小主人,争当小明星”活动,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主动为班级承担责任,每月一次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在争当小明星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串串进步的足迹。

2、课堂生成。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课堂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德育分为三方面:

一是《品德与生活》课教材,它本质上是专门的德育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二是相关学科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三是班队活动课,它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德育课,也是一种以德育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由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活动。

课堂上,教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等,教书和育人两大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到了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教育作用。

3、主题实践。

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是德育由静态的、单调的活动走向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到道德生活的意义。

如:

“我爱我家——快乐生活”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分别找到自己的一个劳动岗位,家里的劳动天天做,学校的劳动定期做,社会的劳动假日做。

4、文化引领。

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文化环境的熏染,往往沉淀在他的性格、习惯和人格深处,为此,我们将“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大力弘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文化;倡导“诚实、守纪、活泼、进取”的学生文化;努力营造“文明、勤奋、健美、创新”的良好校风。

同时,学校将争创“书香校园”、争当“读书小明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等,均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做到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例如,在校园里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可以展示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

5、家校互动。

我们高度重视家校互动,由此搭建起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场”。

如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近期工作,与家长交流教书育人的思路,努力使学校倡导生活德育的理念、做法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支持。

每个月我们都要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并要求写成日记,还要家长反馈。

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明白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

还发现虽然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却让妈妈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