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86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忻保高速21标滑模施工组织设计.doc

桥墩施工方案

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忻保高速公路第二十一合同段项目部

新世科南河1号大桥桥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忻保高速公路第二十一标新世科南河1号大桥位于忻州市西北约160公里处岢岚县境内,全桥位于整体式路基内共有14个墩,每个墩由2个实心矩形墩构成,共28个c30砼实心桥墩柱,1#--4#长均为2.5m,宽均为1.8m;5#--14#长均为3m,宽均为2m。

四角均为40厘米圆转角,桥墩高度分别是:

墩号

1

2

3

4

5

6

7

墩高(cm)

200

264.7

946.2

1662.6

2404.6

3341

3429.5

墩号

8

9

10

11

12

13

14

墩高(cm)

3337.9

2796.3

2064.7

2903.1

2331.6

2839.8

1937.6

二、施工方案概述

结合设计情况,墩高在16米以下的,采用翻模法施工,用定制钢模板一模到顶,配合汽车吊浇注砼;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滑模施工浇筑混凝土相对于常规模板浇筑具有连续性好,进度快,质量好,材料消耗少等诸多优点,该桥墩在16米以上的拟采用滑模浇筑施工方案。

根据滑模施工特点,对该桥墩采用滑模施工,滑模平台及提升架、桁架的刚度和安全性等技术性能要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在滑模的设计、加工、组装、滑升施工和拆模的全过程,要遵循《滑模施工安全技术条例》的要求。

施工时从承台上面开始起滑,滑模施工中,在墩身外侧设置四根垂线,便于控制偏差,直至砼浇筑到盖梁底部后停滑。

桥墩的滑模采用1000×1000矩形桁架梁作为模板的围圈,桁架梁主梁采用∠80×8角钢,腹杆采用∠63×6角钢,模板采用δ=6mm钢板,模板高度为1.26m,提升架采用“F”型提升架,“F”型提升架主梁采用[18a槽钢,高度为3m,提升动力采用6台10吨穿心式千斤顶。

支承杆(俗称爬杆)采用Ф48×3.5钢管,提升架千斤顶设在墩身主筋φ28螺纹钢筋间距之间。

爬杆所处位置与墩身主筋干扰,可调整主筋间距。

但在安装箍筋时要尽量将主筋间距误差调整缩小。

平台滑升后应绑扎箍筋时要及时由于爬调整主筋间距。

主筋接头套管与千斤顶座及提升架在提升过程中可能产生勾挂现象,在提升时要严密注意观察确认安全可靠时可进行提升。

为防止挂住接头套管,可在爬杆与提升架或千斤顶底座接触下榻焊设δ=30弧形钢板做保护板。

为了便于砼脱模后进行砼养护及缺陷修补,在桁架梁下端吊挂一辅助平台,平台采用∠63×6角钢,辅助平台80cm宽,铺δ=5cm马道板,利用Ф16光园钢筋每隔1.5m悬挂在桁梁上,外侧焊接围栏,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结构设计

滑模体采用液压调平内爬式。

滑模体要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同时,为了便于加工,提高复用率,整个模体设计为钢结构。

滑模装置主要由面板、桁架、操作平台、提升架、支撑杆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

转角模板要由加工定制而成、桁架、操作盘、提升架等构件间均为现场焊接连接。

1)面板

模板作为混凝土成型的模具,其质量(刚度、表面平整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脱模混凝土的成型及表观质量。

为了保证质量,面板采用δ5mm钢板制作,用50×5角钢作筋肋,模板高度1.26m,为了便于脱模,模板按一定锥度设计,上下口相差2mm。

除此之外还应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桁架

桁架主要用来支撑和加固模板,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根据经验及水平测压力计算,桁架采用矩形桁架梁(截面尺寸100×100cm),桁架梁主筋采用80×8角钢,主肋采用63×6角钢,斜肋均采用50×5角钢。

桁架与模板的连接采用50×5mm角钢焊接。

3)提升架

提升架是滑模与混凝土之间的联系构件,主要用于支撑模板体、桁架、滑模工作盘,夹固桁架梁,避免变形。

并通过安装在其横梁上的千斤顶支撑在爬杆上,整个滑升荷载通过提升架传递给爬杆。

爬杆采用ф48×3.5mm焊管。

根据施工经验和常规设计,采用“F”型提升架。

“F”型提升架主梁采用[18a槽钢,高3.00m,千斤顶底座为14mm钢板,筋板为10mm钢板。

4)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是滑模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也是滑模施工的主要工作场地,各构件除满足强度要求处,还应有足够的刚度。

工作平台支撑在提升架的主体竖杆件上,通过提升架与模板连接成一体,并对模板起着横向支撑作用。

该工作平台采用桁架上平面代替,盘面采用δ50mm木板铺平,为防止坠物,盘面必须密实、平整并保持清洁。

5)辅助盘

为便于施工人员随时检查脱模后的混凝土质量,即时修补混凝土表面缺陷,扒出埋件,以及即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在工作盘下方2.5m处悬挂一辅助盘,辅助盘采用50×5角钢组成,宽0.7m,用δ50mm木板铺密实,用Φ16光园钢筋悬挂于桁架梁和提升架下。

6)支撑杆

支撑杆的下段埋在混凝土内,上段穿过液压千斤顶的通心孔,承受整个滑模荷载。

在选用HM-100型液压千斤顶的同时,选用Φ48×3.5mm焊管作为支撑杆,经过计算,其承载力及验稳定性符合要求。

7)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由YKT-36型液压控制台、HM-100型液压千斤顶、油管及其他附件组成。

组装前必须检查管路是否通畅,耐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油等现象,若有异常,及时排除。

8)洒水管

为使用脱模的混凝土得到良好养护,在辅助盘上固定一周Φ50mm塑料管,在此管朝向混凝土壁面一侧打若干小孔,高压水管与此管用三通接头相通,向此管供水,对脱模混凝土面进行及时养护。

四、滑模荷载分析计算

1)滑模结构自重

钢结构:

9T

木板:

2.5m3×0.8=2T

G1=11T

2)施工荷载

工作人员:

20×75kg/人=1.5T

一般工具:

0.5T

钢筋及支撑杆:

1T

G2=(1.5T+0.5T)×1=2T

3)滑升摩阻力

单位面积上的滑升摩阻力按200kg计算,同时考虑附加系数1.5

G3=1.5×1.26m×13.6m×200kg/m2=5.2T

4)竖向荷载

W=G1+G2+G3=11+2+5.2=18.2T

5)混凝土对模板的测压力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为:

P=r(h+0.05)

r-混凝土容重2500kg/m3

i-  混凝土厚度,取0.3m

P1=2500(0.3+0.05)=875kg/m2

同时,考虑混凝土浇筑时动荷载对模板的侧压力:

P2=200kg/m2

P=P1+P2=1075kg/m2

侧压力:

P=1075kg/m2×20m×0.7m=15.05T

桁架梁刚度强度验算略。

6)、支撑杆(爬杆)计算

允许承载能力:

P=3.142EI/K(ul)2

E-支撑杆弹性模量,

E=2.1×106kg/cm2

II            支撑杆的截面惯性矩,I=11.35cm4

K-安全系数,K=2

Ul-计算长度,按Ul=1.20m

P=3.142×2.1×106×11.35/[2×(1.2)2]

=8159.85kg/cm2

因此支撑杆数量(千斤顶数量):

n=w/c/p

P-支撑杆承载能力,取P=6T;

C-载荷不均衡系数,取C=0.8;

N=18.2T/0.8/6T=3.8(台)

取千斤顶6台,可满足要求。

砼:

0.8m3,自重为1.6t;

料斗重:

0.5t;

合计:

2.1t;

卷扬机荷载为:

5t;

上料系统可满足要求。

五、滑模施工

1)砼和钢筋的垂直运输

用设置在滑模体上的龙门架,通过地面上卷扬机由座滑轮和钢丝绳穿绕,用吊钩和吊斗解决砼和钢筋等材料的垂直运输。

2)钢筋加工及安装

在承台砼浇筑前,即需预埋薄壁墩身钢筋,预埋位置要准确。

钢筋在加工前,首先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楚干净;其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变形的钢筋进行调直。

钢筋箍筋依据图纸设计尺寸进行下料加工,并按图纸钢筋编号进行分类存放。

箍筋绑扎时,要确保间距均匀,符合图纸尺寸及规范要求,并保持水平,同时绑扎牢靠。

薄壁墩身φ28的主筋接长采用直丝套管连接,连接前应做试件,待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连接,

如在箍筋加密段留接头,则应满足规定值

接头的抗拉强度

接头等级

抗拉强度

ƒ0mst≥ƒ0st或≥1.10

ƒ0mst≥ƒuk

ƒ0mst≥1.35ƒyk

注:

ƒ0m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ƒ0st-----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ƒu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ƒyk------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接头变形性能

接头等级

Ⅰ级Ⅱ级

单向拉伸

非弹性变形/mm

u≤0.10(d≤32)

u≤0.15(d>32)

u≤0.10(d≤32)

u≤0.15(d>32)

总伸长率/(%)

δsgt≥4.0

δsgt≥2.0

高应力反复拉力

残余变形/mm

u20≤0.3

u20≤0.3

大变形反复拉压

残余变形/mm

u4≤0.3

u8≤0.6

u4≤0.6

注:

u-------接头的非弹性变形

u20-----接头经高应力反复拉压后的残余变形

u4------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4次后的残余变形

u8------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δsgt------接头试件总伸长率

钢筋加工与安装实测项目见表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受力

钢筋

间距

(mm)

两排以上排距

±5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高、宽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

每骨架抽查30%

5

保护层厚度(mm)

柱、梁、拱肋

±5

尺量:

每构件沿模板周过边检查8处

3)混凝土入模方式及人员上下工作平台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由1立方料斗通过卷扬机提升至工作面用溜槽入模。

人员由工作盘下挂设的爬梯上下工作面。

3)滑模滑升

鉴于本桥桥墩截面面积和相邻柱间距小的特点,滑模施工采用双墩连滑施工方法。

混凝土初次浇筑和模体的初次滑升,严格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次浇筑10cm厚,半骨料的混凝土或砂浆,接着按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第二层,厚度达到70cm时,开始滑升3~6cm,检查脱模混凝土凝固是否合适,第四层浇筑后滑升6cm,继续浇筑第五层又滑升12cm~15cm,第六层浇筑后滑升20cm,若无异常现象,便可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对称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滑模的初次滑升要缓慢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对液压装置,模板结构以及有关设施,在负载情况下,作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滑升。

施工转入正常滑升时,应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