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765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调研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学调研报告.doc

XX学院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2014届)

设计(论文)题目天逸综合楼建筑设计

学院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901班)

姓名(学号)XX(2009XXXXXX)

指导教师黄XX许XX

天逸综合楼调研报告

一、课题简述

现在的办公楼的发展主要趋向于综合性、灵活性和智能化;单纯的办公楼上下班时人流非常集中,无法解决上班人员的交通、餐饮、购物、休息、居住等要求,为克服这个问题就出现了综合性大楼,这种大楼总和了办公、餐厅、公寓和休闲为一体,方便了办公人员的生活;在空间方面设计的更加灵活,多采用大空间布局形式,适应多种不同的办公类型;智能型大楼更加完善了办公楼的工作效率,成为了一个新型的办公楼设计体系。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当今中外综合楼建筑的设计和发展特点。

2.了解综合楼建筑的设计要点。

3.学习综合楼建筑设计的方法。

三.调研类型:

1.实例调研:

通过对南京紫峰大厦、北京发展大厦的设计资料及网络调研,了解综合楼建筑的设计要点,从中找到合适的设计突破口和方法。

2.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找到综合楼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综合楼的建筑设计指明方向。

四.调研内容:

案列一:

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

一.项目概况

紫峰大厦选址位于南京南鼓楼区鼓楼广场,东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

建筑用地面积为18721㎡。

主楼地上89层,主要功能设有六星级酒店、甲级办公楼;裙房地上6层局部7层,主要功能为商场与酒店附属用房;地下4层,主要功能为商场、停车库及设备机房。

二.总平面

1.布局:

a)裙楼主要用作商业,基本沿基地形状展开造型,采用集中式的布局组合方式,用地紧凑,形体和谐。

主楼与副楼作酒店和办公,后勤之用,将裙房的商业中庭嵌在其中,使整个建筑群虚实结合,凹凸有致。

b)基地内部道路(包括消防通道)呈环状,沿基地形状包裹建筑,一般只供行人,不作机动车道路使用。

c)基地中靠近主干道交汇路口的地方未设主要建筑,只设有一个设备库,使建筑群体位置后退,留有开阔的空间和视野,同时丰富基地景观。

d)主楼的位置居于基地中心,远离相邻道路。

人行走于基地周边不感觉到压迫,在远处观看整个建筑的时候体谅对比不突兀,整体和谐美观。

e)紫峰大厦的地面部分只有东南角设有少量地面停车场,作临时停车用,大部分车辆停放于地下,使得基地的地面部分有很大余地可作景观,绿化,丰富建筑周边环境。

2.流线:

a)机动车流线:

紫峰大厦共有4个机动车出入口。

沿中山北路设有酒店入口,在规划道路上开设商业入口和办公入口,每个不同功能的主要出入口旁,均设有地下车库出入口(2个入口,1个出口和1个出入口)。

基地在中山北路设有一条机动车辅道,规划道路上设一个直接出入口(距离主干道路口大于70米)。

1.中山北路上的办公与商业入口2.中央路一侧的酒店地下车库入口

3.规划道路上的出口4.规划道路上的直接出入口

b)行人流线:

紫峰的办公,酒店和商业中庭部分的入口根据人流方向设置。

1.商业入口分别设在规划道路和中山北路的商业中庭两侧以吸收两边道路人流;

2.酒店行人入口设在中央路上,与机动车通过进入地下停车场的通道进行分离;

3.主办公楼入口设在中山北路上,在同路上的商业入口南侧,副办公楼的入口则

设计在规划道路上,使办公路线与酒店和商业的对外流线互不重合。

1.商业行人入口2.酒店行人入口

3.主办公楼入口4.副办公楼入口

c)非机动车流线:

由于紫峰大厦的受众性质,非机动车停放主要服务于内部员工,需求量少,故设置在地下一层的夹层和地下二层,通过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通道进入地下,与机动流,人行流线互不重合。

非机动车停放入口设于中山北路上。

山西上的非机动车地下道出入口地下负一层非机动车库

d)后勤流线:

货物运输通过西北副楼办公入口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进入地下室,通过分布于地下室各处的货梯到达各层使用。

与普通酒店,商业的机动车流线互不重合。

后勤与办公混用的机动车出入口员工专用出入口

e)消防流线:

紫峰大厦建筑被城市道路包裹,基地内机动车通车道路有限,若做环形消防道路在基地内则不能满足4米的宽度要求,且中山北路树木种植茂盛,绿树茂密,景观优美不宜破坏。

为满足消防要求,发生紧急情况时城市道路也做消防通道使用。

由城市干道形成的消防环道基地内部机动车通行受限

在无法设置消防通道的临街商业一侧,增设了消防水泵以弥补消防设施的不足。

临山西路一侧城市道路狭窄在山西路一层增设的消防泵

3.场地:

紫峰大厦的场地设计采用不规则形,按建筑轴线和建筑形体轮廓将场地分割为三个不规则多边形,用菱形和多边形的草坪围合出交叉的放射状道路,再配以同一轴线的三角形水池,丰富了主建筑前的集散空间和建筑群的临街立面景观。

基地东南侧有楼梯向下通往地下广场,地下广场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紫峰地面场地面积不足的缺点,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交流,休闲的空间。

A.商业主入口外的喷泉B.商业次入口外的场地设计

C.地下广场D.水池

三.标准层

①形制:

主楼标准层形制选用了近年来流行的三角形,采用核心筒集中居中式布局

②楼层规划

紫峰大厦总楼层89层,使用楼层共81层,81层及以上为设备层、维修梯支架和夹层。

③平面布局:

a)办公标准层:

功能:

办公标准层将核心筒集中于三角形的中心,周边环绕走廊,采用单边式布局设置办公室,保证每个办公室的良好采光和通风。

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了圆弧处理,在圆弧处设置大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为建筑中的人们提供交流,休息的平台,也为各个方向的办公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

流线:

办公层的流线呈环绕状和散射状,走道长度略长,流线清晰简单。

由于核心筒在中间,紧急时间时各个位置的人员都能及时地在最短时间内经由垂直交通离开。

b)酒店标准层:

酒店层平面标准层大校略小于办公层,以是建筑整体获得向上聚拢的事态。

平面同样采用了核心筒居中的布局方式。

客房环绕核心筒作单边布局。

三角形布局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将核心筒分散布置于三角端头,同样可以达到等距疏散的效果,同时可留出建筑中心的大空间作分层贯通的中庭,丰富建筑的内部空间,满足核心筒部分的采光要求。

④核心筒设计:

a)紫峰大厦的主楼核心筒区域为三角形,沿三角形三边各设相应出入口和前室

b主楼核心筒包括了20部以上垂直电梯,4部双跑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和电信间和基本设施的管道井。

c)核心筒虽然总体为三角形,但是基本组成还是按照常规的组成手法,即由前室,楼梯,电梯间,管道井和一般辅助用房组合为一个小单元。

紫峰大厦核心筒国内某办公楼核心筒国内某办公楼核心筒

d)紫峰大厦核心筒部分的电梯设置采用分区停靠的方式,每一部电梯只负责固定数目的楼层停靠,节约高层垂直交通的时间和每部电梯的等待时间,且通向不同功能区域的电梯分开设置,避免不同性质的人员流线交叉。

紫峰大厦的电梯大致分为四组:

1.至商场

2.至酒店

3.至主办公楼及观光层

4.副办公楼电梯

⑤办公区域设计

紫峰大厦的办公部分一般不对外开放,故未能进行直观调研。

标准层平面的形状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办公室的规模,布置和分割方式往往大同小异。

a)平面布置中若干典型会议室布置尺寸

b)开放式办公设计

除了通常的标准办公室外,开放式办公室,景观办公室也逐渐成为现代高层办公建筑的首选设计要点。

紫峰大厦的办公区域中,凹进的中庭为每一层多提供了两个转角办公空间,提供从业者良好的工作环境,开放的景观视野,足够的交流平台正成为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案列二:

北京发展大厦办公楼

一)工程概况

北京发展大厦位于朝阳区东三

环北路西侧,南邻昆仑饭店,与燕莎

友谊商城隔街相望。

该大厦占地

1.2公顷,总建筑面积5.2万m²,

地下2层,地上20层,顶部塔楼

2层,建筑总高地上87.25m,地

下-11.4m,为现浇框架-筒体结构。

地下停车位180辆,地面停车位45辆,

立体车库27辆绿化率为25%

二)、办公楼总平面及方案构思

办公楼的设计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1.适应城市规划对土地的综合利用的要求,包括地下车库布置、地下通道;地面层及裙房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办公楼出入口等;高层布置办公楼。

2.适应城市规划对于交通组织方面的要求,包括机动、非机动交通,人流货流路线,步行路线的组织。

3.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空间的要求,包括空间的功能、大小、尺度、高度和造型的要求。

4.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建筑物之间关系的要求,包括与周围建筑的和谐统一等。

北京发展大厦是等腰三角形平面,切去两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朝东南向,并设总出入口。

按规划要求,车辆从用地南侧支路进入大厦总入口,以免在东三环北路上“开口”。

北京发展大厦鸟瞰图

三)、办公楼首层平面和标准层平面和剖面设计

办公楼的首层平面一般是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在设计时要处理好各个不同流线的组织,其中人流路线大体有:

办公人员流线、大楼管理员流线、来访者流线、外来开会、进餐。

购货人员的流线。

车型流线包括:

上班车流,外来者车流、回车及垃圾车流线、消防车环线和自行车线路。

同时首层入口大厅是进入建筑的重要交通枢纽,需要解决好与各部门的关系:

与办公室、会议室、商店、餐厅、多功能厅、车库、防灾中心、服务人员入口都有联系,要做好交通流线设计。

大厅空间的动态导向和限定也是作为过渡空间所必须

有的设计,主要办公流人流方向从入口到电梯厅予以强调;

其他到餐厅、多功能厅、小卖部等也需要一定的导向性。

对运动人流进行动态导向的同时,对休息的人群也需要做

空间的限定,做到动静区的区分和联系。

现代办公楼的入口大厅是给用户和客人的第一印象,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建筑物的档次,再设计中要有一定

的重视。

门厅用房组成结构

下图为北京发展大厦首层平面车流及首层

二层平面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