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662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名称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的研究

2、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学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要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

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对语文课堂评价有或多或少的研究,也告诉我们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但研究的范围基本上都很宽泛,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而本课题的研究就界定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这一方面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的确立,突出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于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这使语文学科更加关注学生与发展的主体——学生。

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能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是人的生命意义经教学得到彰显和扩展。

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突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都有或多或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研究的内容比较宽泛,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此,我校选择了其中的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这一课题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这个课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完成课题的目标、内容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通过研究,逐渐让教师熟练掌握课堂评价的艺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②、通过注重在课堂中的评价艺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打破课堂的沉闷局面。

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学会做人。

③、通过研究,逐步积累并整理相关的实验材料,着力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艺术的改革。

充分发挥研究的辐射影响作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继而,让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二)、研究的内容

1、进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艺术的探索。

2、探索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艺术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充满艺术的评价语言,形成个人风格的评价模式。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课题前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2、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教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指导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具体操作过程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实验班级。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计划。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理论学习,明确研究目标,启动研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1、完成实验前测工作。

(调查分析我校教师在课堂评价方面的现状;根据现状梳理出存在的普遍问题。

2、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和新模式。

3、教师把课堂评价艺术与语文课堂评价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

4、进行实验教学,形成成熟的教学理念。

5、参与教师撰写学年阶段性论文。

第三阶段:

总结扩大阶段(2010年1月——2011年2月)

1、收集、整理了实验资料,图片。

2、举办“优秀课例展示、观摩”活动。

3、举办关于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为主题的讲座。

4、召开了实验成果汇报会,进行教学成果展示,扩大研究成果。

5、进行了各项个案分析,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

6、整理编撰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的优秀课例、论文集》。

7、刻录光盘。

四、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

本次课题实验历时三年(2008年9月——2011年2月)。

回首近三年的研究,作为实验者,一路走来,感到收获颇丰。

不仅课题组成员业务科研能力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已经把研究当成了一种习惯。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

(1)丰富评价语言,融入师生真情。

教师的的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着多样、生动、灵活、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朗读来说吧,老师这样评价学生:

“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

”“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感动了!

”“你读得比老师还棒。

”“到目前为止,你是读的最出色的一个。

”“这个句子读的多好啊!

请你再读读,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觉得,你长得肯定能当播音员!

”……如此亲切、生动、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

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

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语言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

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教师还应丰富评价语言,并且融入自己的真情。

(2)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平等对话。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基础,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渠道。

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

罗素说过: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教师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就能够真正实现“平等对话”。

(3)坚持正面引导,寻求“鼓励”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地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也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如“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老师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

”“老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再试试。

”“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

”“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真棒”……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用的。

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4)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全面评价。

课堂上老师们注意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业业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为评价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

不仅评价认识层面,同时关注“表现”等行为层面,如当学生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时,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

”学生读的不理想时,一句“再努力一下”给学生以

激励。

在一次校内示范展示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吴老师执教的《画风》一课时,在进行个别朗读的时候,一个孩子怯怯的举起了手,吴老师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说:

“看到你勇敢地举起了手,老师真为你高兴,来,你试试吧!

”虽然声音有点小,吴老师还是在积极鼓励他:

“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次,你一定能超过自己!

虽然,这是一名所谓的“后进生”,但在这样的激励下,这个学生一定会自信满满,不断进步发展。

(5)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激励,鼓励学生“心中有阳光,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步步。

”如在学校的随堂听课活动中,袁老师执教的《桥》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同学表现特别出色,朗读课文有板有眼,袁老师这样激励他的“读起课文来不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太棒了。

”转而袁老师又对其他孩子说:

“相信你们一定有超过他的”学生在这样积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引导下,自然会跃跃欲试,积极表现。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不用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落实了“课标”精神,活化了评价理念

新课标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们的教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强了:

a目标意识增强了,让孩子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面的相关发展目标得以达成。

b发展的过程意识增强了,教师心中装有孩子,眼中有了孩子,能尊重孩子需要、尊重孩子、鼓励学生大胆发现,主动表达。

c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能将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实践,主动发展的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

d教育环境意识增强了,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是主题实施的关键。

(2)构建了新的评价模式,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的新评价模式是我们构建的新的评价模式:

即:

              

 

             教师            课堂                   学生

         真实打动学生  “丰富而灵动的”“精彩的”     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堂评价:

真情感动学生   “激励性评价”“真正的”      成功的喜悦

         真诚引导学生   “师生互动的”“创新型”      和谐的发展

这种新的评价模式注重的是:

教师用“真实打动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真诚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丰富而灵动的”“精彩的”“师生互动的”“激励性为主”的语文创新型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3)丰富了评价语言,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塔曾说过: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景,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表现者。

学生变得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

(4)发挥了评价的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位一体”新评价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用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全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考,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这句话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和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氛围。

(5)加快了教研步伐,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伴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课题组成员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反思,勤于动笔,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和教育教学小故事,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习作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推动着课题实验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

a、实验教师论文发表10余篇、获奖论文10多篇:

a、2009年11月,课题负责人杨雯撰写的《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中国发表于《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b、2010年3月,课题负责人杨雯撰写的《在情境中享受学语文的快乐》在《学生之友》发表。

c、2009年10月,梁丽撰写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表在《江西教育》。

d、2009年11月,钱卫珍撰写的《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发表在《都市家教》。

e、2010年5月,陈海洋撰写的《信息教育启示录》发表于《学生之友》。

f、2009年11月,温伟撰写的《教学自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发表于《科技创新》。

g、2010年2月,旷犁撰写的《让习作指导从“心”开始》发表于《科教导刊》。

h、2009年11月,谢瑞清撰写的《特别的课间特别的精彩》发表于《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i、2010年3月,邱美群撰写的《多管齐下,让作文批改低耗高效》发表于《小学生之友》。

b、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2008年11月,杨雯执教的《掌声》在市电教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2009年11月,杨雯执教的《伯牙绝弦》在校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2月,邱美群执教的《我的成长故事》在校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11月,谢瑞清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12月,陈海洋执教的《复制与移动》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11月,杨雯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在全校优质课竞赛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1月,邱美群在市中小学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城区小学组二等奖。

(6)拓展了模式的应用,受到了良好的效应。

课题的实施成果,起到了辐射的作用,不仅在实验班级,在全校都进行了推广。

在校际校际交流中,我们学校还把这个课题作为校际交流的主题,并让老师们在对外展示的课堂中充分凸显这个“教师评价”的主题。

受到了各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其次,在我们学校与兄弟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毫不保留地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了老师们独有的教学风格。

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了活力,能说会道,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6、编写文集3部(约4万字)

a、2009年9月课题组成员汇编《转化个案集》。

b、2009年9月课题组成员汇编《优秀课例、论文集》。

7、接受上级调研3次。

8、送教下乡3次。

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送教到叶坪乡、丁陂乡,万田乡,课题负责人杨雯作了相关讲座,课题组成员吴艳萍、刘娜分别上了示范课。

9、教学展示2次。

2008年、2009年在解放小学向全市进行教学对外开放日中,旷犁、谢瑞清、邱美群、熊英分别上了示范课。

10、撰写了课题总结报告。

11、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课题组负责人获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梁丽获“江西省首批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钱卫珍、旷犁、谢瑞清被评为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六、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深深地觉得: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应真正实现课堂评价的艺术与实效。

但由于我们对课题研究时间不长,课题组成员认识水平有限,还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的,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摸索和实践。

如怎样在操作方面把这些理念体现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讨。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留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学习习惯与求知欲等方面的了解来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课堂评价应本着“省时高效”的目的,评价只是手段,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也有细节等着我们不断去实践,我们将在非常漫长的教学征途中心无旁骛地一直前行。

《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我读过于漪老师的《于漪于教育教学求索》感觉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