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开题报告1.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64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开题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参考开题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参考开题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参考开题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参考开题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开题报告1.doc

《参考开题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开题报告1.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开题报告1.doc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转载▼

标签:

 

杂谈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2年5月28日

立项号

 

Xkt20120102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

胡仕海

所在单位

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要在课堂上体现以上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成为了最为有效的选择。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在所有的教学实践中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虽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却达不到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

教师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便成了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现在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多研究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关于如何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还很少,未能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

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对简化教学环节,落实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检查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经常思考,如何整合这些要素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尝试。

故提出了“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该项研究关注教学活动的实际,注重从实际教学出发,着眼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探讨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因素、心理因素、能力因素,并将其进行整合总结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原则、方法及较为成功的案例。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其将对语文教师了解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提高对合作学习的驾驭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对整合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名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本课题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设置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其关键词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

本课题研究的学段为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学科为语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能力、教学原则为出发点和依据,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实践载体。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

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在一课时中有时需要组织多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课题研究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组织方法、经典案例,一课时原则上组织一个重点活动,必要时增加辅助活动,一般不涉及一课时中系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研究。

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

本课题讨论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讨论这之外的其他方法,或与其相关联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预计将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一)、查阅资料,借鉴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成果。

本课题研究应充分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汲取营养,避免重复研究。

(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

以本校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注重三个方面的调查:

一是调查本校语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现有做法及其现实效果,分析其得失;二是调查学生对现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态度及自己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调查分析初中生现有的学习心态、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取得取得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理论分析,方法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方案,实践检验。

分析上一阶段的资料,根据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出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根据总结出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初中语文课本的编写特点,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课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并将方法和方案运用于课堂实践,检验其实效。

(四)、信息反馈,修正改进。

根据课堂实践的效果,分析得失,对先前总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进行修正,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再次进行课堂验证。

(五)、最后总结,形成成果。

对最终的实践效果进行总结,由此得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理论,并总结较为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二、该课题的时间安排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资料搜集、查阅阶段,时间大致为2012年6月至8月,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信息。

(二)、现状调查、分析阶段,时间大致为2012年9月,用问卷调查法、跟踪走访法、对比分析法获取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

(三)、制定方案,实践检验阶段,时间大致为2012年10月至11月,将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运用于课堂实践,检验其实效,积极跟踪反馈。

(四)、信息反馈,修正阶段,时间大致为2012年12月,进行分析、总结、修正,再实验。

(五)、总结成果阶段,时间大致为2013年1月,总结本次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形成正式的文本并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该项研究预计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调查报告。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调查报告一篇。

二、研究论文。

关于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因素的分析及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原则、有效方法的论文二至三篇。

三、学习案例。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较为成功,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实录五至六篇。

四、其他有价值的过程性资料。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4-2015年度微型课题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孙小荣

一、课题的提出

近些年全国各地在课改的呼声下,都在寻求探索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继出现了如:

杜郎口的“三三六”,杨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的教学模式。

各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模式都在关注: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潜质,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

“我们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提出:

“教为了不教”,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

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

我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以学困生为主,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也就谈不上兴趣了。

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即便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学生多认为这时是最好的闲聊的时机,因此反而使课堂变成了“闹市”,成效甚微。

我认为,在课堂上不仅教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对“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说,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提出: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提高自身的认知层次,而且促进认知发展。

也就是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

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或完善自己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

小组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层面来说:

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课堂变学堂,最终让学生慢慢的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合作性学习的方法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总结出语文小组合作探究的分组方法,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调动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有效性检测的方法等一系列系列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内容

以初二

(1)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探索活动。

研究内容有:

1、分析造成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

通过典型课例,从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合作两方面分析;归纳总结老师教学设计对学生学法及学习兴趣的影响。

2、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明确小组的人员,推选小组负责人。

形成和谐互助的学习小团队,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互促作用。

3、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设计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互帮、互促、互惠品质,促进学生动态而有效的学习,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

结合具体的课例,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语文学习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