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共18课基础教程打.docx
《PS共18课基础教程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共18课基础教程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S共18课基础教程打
第一课:
照片虚化处理
虚化后,使得画面消去了四方的棱角,与周围更加和谐,看上去更舒服一些,更富有情调。
1、打开PS。
在菜单“文件”下的“打开”,找到自己电脑硬盘上的原图后打开。
2、在工具栏上,按下第一排左边的虚线矩形按钮不放,(工具右下角有小三角的,表明这里面还有同类的工具),会出来四种选框工具。
点“椭圆选框工具”,然后到照片上画个椭圆。
在照片上出现一个虚线画成的椭圆。
这个虚线框就是选区。
3、到菜单“选择”下的“变换选区”点一下,在选区的四周出现了大方框(调整框),它有一个中心点与八个方点(调整点)。
调整后,按回车,取消调整框。
4、选区的位置定好后,制作边界的虚化效果。
到菜单“选择”点“羽化”,在羽化半径中填写20。
这个20是指我们需要虚化的边缘的宽度,就是从清晰到不清晰直到消失的一个过渡的估计的宽度值,估计值与原图的尺寸有关。
如果不合适,改成30或者是任何数,主要是观察效果好。
5、这个椭圆框里的画面,是我们框选的,是要保留下来的,而虚线框之外的画面,是我们要删除的。
点菜单“选择”下点“反选”,虚线框就反过来了。
在椭圆选框的外面,出现了四方的选框,这表示:
现在所选中的,是椭圆与方框之间的部分。
注意:
原先羽化的宽度,是向着椭圆内部的。
现在反过来是向着椭圆的外部了。
6、点菜单“编辑”下点“清除”,或点delete键删除。
7、可能有些朋友点了“清除”之后,四周不是白色的,而是其它颜色的,这里就要补充说明一下颜色的设置了。
在PS中,设置颜色,分为前景色与背景色两个部分。
如白纸黑字,那么,白色就是背景色,黑色就是前景色。
在工具栏下部,就有这么一块,我们来看一下:
这里有两块颜色,前面一块是黑色的,后面一块是白色的。
这就是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的情况。
前景色与背景色当然是可以对换的。
按那个双向箭头就可以了。
现在的情况是对换过来了,前景色是白色,背景色是黑色的。
就像是学校里教学的黑板,写上的是白色的粉笔字。
记住这个双向箭头是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对换按钮。
而左下角的那个黑白小按钮,是默认设置按钮。
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颜色下,按下这个按钮,就会马上回到白底黑字的默认设置上来。
或按D键回到前后背景默认状态。
结合我们现在的情况,如果说要白色的背景的话,那正是一种默认的设置。
这样,你在清除之后,四周都是白色的底色了
8、现在保存图片。
为了保存原图,可以到菜单下点“存储为”,换个文件名保存下来。
可以仍然保存为JPG格式。
还以保存为PSD格式。
这是PS的源文件,是可以修改的文件
第二课:
照片虚化处理之二
1、打开一张人物照片。
2、在工具栏第二栏的左边,点“套索工具”。
现在先确定一个起点,按下鼠标不要松开,沿着人物的外缘拖动,与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断地画出大轮廓来。
一直到画完一圈,全部包围之后再松手就可以了。
这样,选区就做好了。
如果没有把人物全包括进去,我们可以再画一个选区,把新选区与旧选区相加。
先到上面的“工具属性栏”中,点中“添加到选区”这个按钮。
还可以选多余的部分应用减小选区这个按钮(每一个工具点中后,上面都会出现这种工具的属性栏。
如果你没有,可以到“窗口”菜单下去点一下“选项”。
)这样,画出来的新选区就会与旧选区相加了。
3、现在我们可以先对选区的大小及位置进行调整,重要的是不要离照片边缘太近。
不然,虚化的部分显示为直线状,很不好看的。
4、现在试一下把选区反选,然后进行羽化。
半径为20。
(你也可以试试30,也可以试试15,看看多少才比较舒服些。
羽化后我们会看到原先的曲线变得圆滑了。
5、现在进行“清除”,如果不好,到编辑菜单点“还原清除”,再重新羽化,直到满意为止。
最后“取消选择”。
第三课:
照片虚化处理之二
图片的真实大小,仅凭眼睛看是看不出来的。
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具体尺寸。
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下载图片:
在网页上,用右键点“图片另存为”,就可以把图片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
然后就可以看到这张图片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大小了。
第二个办法是:
点一下图片,让它变成最大,然后用右键点一下图片,再点“属性”,可以看到一张图片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PS来改变它的长与宽,并改变它的文件量,以适应网页与论坛的需要。
知道了原图的尺寸,我们就可以避免马赛克的出现。
现在我们打开PS,打开一张图片。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图片也不是它的真实大小,而是PS调整的适当的工作面显示大小。
一、裁剪图片:
点工具栏左下第三个工具“裁剪工具”。
然后到图上,按下鼠标,在我们需要留下的画面上划出一个矩形后松手。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
矩形之外的画面变暗了,变暗的部分是将要裁去的画面。
这个矩形框我们已经熟悉了,它就是调整框。
我们可以移动那些小方块进行调整,还可以把矩形框旋转,直到满意为止。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只是画面的精练与美观,长与宽的比例,而不必考虑它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的大小。
当你对画面满意后,就可以按下工具属性栏最右边的“对勾”,(也可以在图片内双击鼠标。
)
图片就裁剪成功了。
二、处理图片的长与宽尺寸大小:
打开菜单“图像”下的“图像大小”。
出来一个对话框。
(注意:
上面所写的“像素大小:
642k”不是文件量的大小。
“文档大小”也不是文件量的大小,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图片像素分辨率的问题,与屏幕显示分辨率的问题,这里所指的是打印机打印的情况。
这些,我们都可以不去管它,我们只以像素值来衡量。
如大多数的FLASH制作的尺寸是550*400。
我们可以用这个尺寸也推断图片的真实大小。
)
现在我们看到这张图是440*498像素。
这正是经过裁剪后的图片的真实大小。
而裁剪前的图片是800*600,近一半大小。
看一张图片是不是真实大小,只要看图片上边沿的文件名@后面是不是100%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要把这张图片的长与宽缩小。
从这个对话框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尺寸是440*498。
一般我们总是把图片缩小为好,而不是放大。
因为放大会影响到画面的质量。
同时也尽量把长与宽按比例地缩小,这样才不会失真。
这就是要在“约束比例”前打上勾。
假定你想把你的图片的宽度缩小到220像素,就把原来的440改成220,高度就不必填了,然后按“好”。
图片就会按比例缩小。
三、观看图片的真实大小:
在这么小的画面上工作,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真实大小。
点一下“缩放工具”(就是放大镜)。
然后在“工具属性栏”上,点一下“实际像素”,
就会把图片放大,这是它的真实尺寸大小了。
我们看到在图片的上边线有“文件名100%”。
这是观看一张图片真实大小的办法。
四、在工作区放大缩小图片:
为了工作的需要,我们还是得把它们放到适当的大小。
但丝毫没有改变图片的任何性质,这一点跟前面的裁剪或是改变尺寸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只做绘图显示用。
比如一张图,我们操作的时候嫌小,你仍可以点中“缩放工具”,用鼠标去拉它的右下角,把画布(浅灰色的部分是工作区,也称画布)拉大,一直拉到满意的大小。
再去点属性栏中右边的“满画布显示”,这时,图片就会放大到充满画布。
五、控制图片文件量的大小:
现在来说说文件量的大小。
有些论坛只允许上传100k的图片,有些论坛可以上传200k的图
片。
所以,一定要控制我们制作的图片的文件量。
当图片处理完了之后,要保存起来。
你可以点菜单“文件”下的“存储为WEB所用格式”。
会弹出一个操作图。
:
左边是原图,右边有各种选项。
先看“品质”。
现在是100%。
我们看到在左边图的下面有这么一栏:
79.04k。
这就是它在质量最好的时候,文件大小是79.04k。
如果想要文件量再小一点,这是需要牺牲画面质量的。
你可以把“品质”改为70%,这时再来看文件量,它变成了37.53k了。
(这两者是不成比例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控制文件量的大小了。
(文件量下面的100%是观看图片大小的,不会改变图片的本身。
)
第四课:
制作朦胧照片
1、打开PHOTOSHOP,打开一张图。
在窗口下面,点一下“图层”,出来图层面板。
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个图层,名称是“背景”。
2、看面板图,现在鼠标所指的按钮是“创建新的图层”。
如果按下这个按钮,就会在上面创建一个完全透明的,没有任何画面的新层。
我们现在不建新层。
我们来把背景层复制一个。
用鼠标点住背景层,把它拖到“创建新的图层”的按钮上,再放手,就会在上面产生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层。
名称是“背景副本”。
上面的图层会把下面的画面盖住的。
在工作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上面一层的画面。
3、上面的画面,我们要把它做成“毛玻璃”。
你要在哪一层工作,就点一下这一层。
前面会出现一支笔。
到“菜单”-“滤镜”下面的“模糊”-“高斯模糊”点一下,出来一个对话框。
所谓滤镜,就是一种特殊效果。
我们常常要借助与滤镜来实现各种各种的特殊效果。
高斯模糊是最常用的。
它能让画面模糊。
模糊的程度由半径的值来决定。
这个值究竟是多少为合适呢?
这不一定,要由你的感觉来试了。
在PHOTOSHOP中,有许多数值都是凭感觉来试的,这给了大家各自感觉发挥的自由。
现在上面这一层就成了“毛玻璃”了。
4、我们的目的是:
人物的四周是朦胧的,人物的面部是不应该朦胧的。
所以,要把这个范围先选出来。
现在用套索工具把面部勾出来。
特别是脸部的亮的部位画出来。
画完之后,再进行一下羽化。
半径用5,主要是让虚线部分更圆润一点。
5、现在可以有两种做法:
a、直接把选区内的毛玻璃删除,这样就显现出下面一层的非常清楚的眼睛口鼻来了。
b、我们再来学学新的一种办法:
手工清除。
在工具栏点中橡皮擦。
然后到上面的属性栏,按下写有“画笔”右边的下拉三角,点到“柔角100象素”,这是选中了一种笔刷样式。
然后再到“不透明度”选20%”。
这个不透明度,表示并不是把画面完全擦得个干干净净,是还留有20%的痕迹在。
好,现在鼠标变成了一个大圈圈。
用鼠标在选区内不断地来回擦拭。
擦的时候要离虚线一点距离。
直到慢慢变清晰一点为止。
这个制作特点是脸部还留有一定的朦胧,不像a制作的那么清晰。
最后,请你到“窗口”菜单”下点“历史纪录”。
看,我们的制作过程全在这上面。
一步一步,清楚得很。
最下面有个指针。
你如果想要反悔,就可以点反悔的起点。
第五课:
制作照片边框
(一)
1、打开PS,打开一张照片。
现在我们要为这张照片做一个背景图,并改变一下照片的边框。
2、为背景层改名。
在图层面板,现在有一个图层名为“背景”。
这个背景层的右边有一个小锁。
凡是第一次打开一个图片总是有这样一个上了锁的背景层。
现在我们要改变它的名称。
双击背景层,弹出一个对话框。
在名称中写上“照片”后按“好”字。
3、创建新的图层。
按一下图层面板最下面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在背景层的上面出现了一个新图层,名称为“图层1”。
新图层是不会上锁的,改名就比较容易。
我们可以双击这三个字,改名称为“新背景”。
4、凡是新建的图层,都是全透明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背景”这三个字左边有个小图,全是格子,这表示它是透明的。
我们还可以把“照片”层前的小眼睛关闭,这时,工作区中只有透明的格子样子了。
现在我们要把“新背景”层填上颜色。
填充颜色分为两个步骤:
A、第一步:
要确定前景色还是背景色。
现在到窗口菜单下点“颜色”,出来一个颜色面板。
在颜色两字的下面,有二个方的色块。
前面黑色的是前景色,后面白色的是背景色。
你需要设置前景色时,就点前面那块。
现在我们按下前景色按钮。
黑色的方块的外面多了一个外框,表示现在是设置前景色。
B、第二步:
选择颜色。
可以选择颜色的地方有好几个。
右边的R右边由黑到红的长条下面,有一个小三角形,可以拉动它来改变颜色。
你可以把这三条都拉一下,再看前景色有什么变化。
最右边的数字框也可以直接填入由0到255之间的数字。
例如:
在R(红)里,填入217;在G(绿)里,填入253;在B里填入249,现在前景色变成了浅绿色。
这是RGB三原色组合表示一种颜色的方法。
最下面有一个多彩的粗条,在这里可以多选一些颜色。
最右边是黑白两色。
这个颜色面板是非常方便来选择颜色的。
更直观的方法是点“色板”标签。
可以看到各种颜色。
需要什么颜色就点什
么颜色。
但是颜色的品种比较少。
如果你双击前景色,会出来更大的一个颜色选框,叫拾色器。
上面写着“选择前景色”。
这儿也可以填入RGB三个值来确定颜色。
也可以直观地来选色。
这里也分二步走。
第一步是先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竖直色条上,选取接近我们所需要的颜色。
假定我们选绿色。
这时会出来大面积的过渡型的绿色。
第二步是到左边大面积正方形的过度色板来点中浅绿或是深绿。
选好后,点“好”,前景色就选好了。
在工具栏也有一个选色的工具。
分为前景色与背景色两块。
角上有个双向箭头按钮,它的作用是把前景色与背景色互换。
左下角的小的黑白两块,这是一个按钮,是用来复原的。
即默认的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5、填充颜色。
菜单“编辑”下点“填充”,出来一个对话框,我们选的是默认的“使用前景色”,其它不变。
按“好”。
现在“新背景层”就填上了浅绿色。
6、现在我们要把两个图层对换一下位置。
点住“新背景层”不放,把它拖到“照片层”的位置把它复盖后松手,它们的位置就对换了。
现在,新背景层在下面,照片层在上面。
7、我们点一下照片层,表示现在要在照片层上工作了。
8、现在我们要把照片缩小7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编辑”下点“变换”--“缩放”。
这时,照片的四周出现了调整框。
我们到最上面的属性栏中,按下W(宽)与H(长)中间的链条节。
这是“保持长宽比”按钮。
现在只要在W后面写入75%,长度也自动变成75%。
这时按回车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很适合于有明确数字的缩放。
我们也可以用手工的方法来缩小。
按住SHIFT键,用鼠标拉动照片的一角,向内部拉就可以把它缩小。
按住SHIFT的目的是可以保持它的长宽比例,不会失真。
如果同时按住SHIFT与ALT两个键去拉,还可以保持照片的中心点不变。
第六课:
制作照片边框
(二)
今天我们继续做上一课没做完的照片边框。
9、还是在照片层上工作。
按住CTRL键,用鼠标点一下照片层,这时,工作区里照片四周出现了选区。
这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取办法,
10、有了这个选区为基础,就可以进入制作边框了。
到菜单“选择”--“修改”--“扩边”,弹出“边界选区”对话框,宽度写上30。
点好。
就有了边框选区了。
记住“扩边”的意思是把原有的虚线变宽。
而且本来是选中整张照片的内部,现在变成了只是选中一条宽宽的边线。
这一点不要搞错了。
图片的内部没有选中。
11、现在可以对边框进行制作了。
怎么做都行。
先来试一种:
到菜单“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打开对话框。
下:
把“亮度”的指针向左拉,到-81
再取消选择。
现在的效果就是下图这样的。
刚才是把边框选区中的象素的亮度减小了,变暗了。
这种效果是我们常见的很普遍的一种效果。
它的边框只是变暗,而没有去掩盖或是变色。
暗的部分我们仍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这种边框的好处。
12、再回过头来试另一种:
仍然回到前面有宽宽的边框选区那一步。
到菜单“滤镜”--“风格化”--“扩散”,弹出对话框:
就让它用“正常”,点好。
这个“扩散”的意思是把选区内的象素扩散开来,变成毛边。
现在变化不大。
我们要继续扩散。
你可以按快捷键CTRL+F多次,表示是重复刚才执行的滤镜。
不必再打开对话框了。
一边按一边看边缘的扩散情况。
边界有点毛边了。
我们再来加工一下:
到菜单“滤镜”--“模糊”--“动感模糊”,弹出对话框:
角度为45度,这是一种向45度方向的模糊。
距离是指模糊的大小。
这个需要自己来体会感觉多少比较合适。
你可以试用各种不同的数值来体会效果。
本身是毛边,再加上一点儿动感模糊。
这个边框就有一些特色了。
最后,再到“滤镜”--锐化--进一步锐化,这个连对话框都不需要了。
它的意思是想把现在模糊的象素再搞得清楚一点,一丝一丝的。
你可以再按CTRL+F进行多次重复这个滤镜。
取消选择,就完成了。
如果想要改变边框的颜色,可以到“图像”菜单-“调整”-“变化”,会出来对话框。
你可以点“加深绿色”,或者是“加深红色”,再加点儿红,再加点儿黄,任意地改变边框的颜色。
上面有原稿与当前挑选。
右侧还有较亮或是较暗。
你可以不断地点点点,直到满意为止。
第七课:
图片的简单合成
1、制作有透明外围的画面:
就跟第一课与第二课的制作方法基本一样。
只是在制作的一开始,要先“复制背景层”,产生一个“背景副本”,我们的操作要在副本上进行。
然后就是先圈定,再羽化,再反选,最后把四周的像素清除。
现在这个圈定的图的四周不是白色,而是透明的。
这样有了透明的四周,就可以放到别的图片中去合成图片了。
也就是说:
背景层是原始图层,它是不能透明的。
要产生透明,一定要新建图层才行。
2、复制并移动一个图层。
现在打开另外一张将要作为背景的图片。
就是说:
我们已经同时打开了两张不同的图片了。
你要注意到你是在哪一张图片上工作。
当你点到第一张图,右下角的图层面板就显示的是第一张图的图层。
如果你点第二张图,图层面板就会显示第二张图的图层。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一层拖到第二张图上去再放手。
3、在新图中调整大小及位置。
现在你就可以在新图中,进行调整了。
在“编辑菜单”下点“自由变换”,会出来一个调整框。
一、旋转:
四周有8个小方点。
中间有一个十字架的小圆点。
这是中心点。
旋转就是以这个圆点为中心的。
这个中心点也是可以拖动的。
你可以把它拖到任意地方,甚至拖到图片的外面去。
需要旋转时,只要把鼠标放在图形的外围,就会出现双头弯箭头,移动鼠标就可以把图片旋转了。
二、缩放:
当把鼠标放在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出来直的双箭头,就可以拉动进行缩放了。
为了防止图片失真,尽量按住SHIFT键,去拉动四角上的小方点。
这样,长与宽是等比例缩放的。
调整图片满意之后,可以按回车定下来。
4、合并图层。
现在图层面板上有两个图层。
有的时候,我们为了进一步做别的效果,需要把两个图层合并成一个图层才能继续。
这时,可以点图层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会打开一个菜单,这里面有很多项目。
我们点“拼合图层”。
现在看到图层面板上只有一个“背景层”了,而图形已经粘合在了一起。
再也分不开了。
想要分开,除非到“历史纪录”去反悔了。
所以,在合并图层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想好了再合并。
合并后,存储为PSD格式,文件量会小很多。
在图片合成的工作中,还要注意一点:
就是图片的长与宽。
两张图片的长与宽(要看它们的像素)相差不能太悬殊。
否则就容易出现马赛克。
第八课:
快速蒙板
这里我们学习的是“快速”蒙板,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蒙板。
以后,我们还将会学习正式蒙板,即“图层蒙板”。
)吧。
1、打开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大到最佳大小,方便我们工作。
2、你可以先用椭圆选框工具或是套索工具,在图片上任意画一个选区。
3、点一下工具栏中的“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
现在画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半透明的红色毛玻璃。
这是选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凡是我们要的,就是完全透明,不发生任何变化。
凡是我们不要的,就用红色的蒙板给蒙起来了。
那么,只要我们改变红色的区域大小形状或者是边缘,也就等于是改变了选区的大小形状或边缘。
所以说:
蒙板就是选区,只不过形式不一样而已
4、点画笔工具,把前景色设为白色,不透明度选为100%,再到上面属性栏的“画笔”后的下拉三角形菜单里,找到“63”这是一种大油彩蜡笔笔刷。
(63是指它的粗细,可以任意改变的,你也可以选别的笔刷。
)现在就用这种笔刷在画面上画,把刚才的椭圆部分扩大。
我们看到,画笔好像是橡皮擦一样,把蒙板擦掉了。
这正是因为刚才我们选的是白色。
这样就产生了我们所需要的选区。
如果你觉得选区太大了,要改改小,那就把前景色改成黑色,再来画。
现在画出来是红色半透明的蒙板。
这也是蒙板的好处,可以随意地修改,比套索工具画选区方便多了。
。
用白色画,画出来是透明部分,是我们要的部分。
用黑色画,是半透明红色蒙板,是我们不要的。
如果你用灰色来画,就是羽化。
如果你用深红色来画,它会自动变成深灰色。
如果你用浅红色来画,它就会变成浅灰色。
这里,最重要的是记住:
白色是我们选中的,黑色是我们不要的。
这一点千万不要搞反了。
(你也可以用橡皮擦。
橡皮擦与画笔是相反的。
黑色的橡皮擦等于白色的画笔。
)
5、当你觉得满意之后,点刚才“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左边的按钮“以标准模式编辑”。
蒙板变成了选区。
反选,清除。
第九课:
利用快速蒙板抠图
1、打开一张图片,复制背景层。
我们就在背景副本层上进行抠图。
然后把画布拉到适当的大小。
2、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放大的局部。
为了看清这个局部在全图中的位置,可以到“窗口”菜单,点“导航器”,出现了导航器面板。
在导航器的下边,有个三角形的拉点,你可以左右拉动它,向左是方框变小,向右是方框变大,直到全图。
你也可以直接去移动红框,来移动所要显示的局部。
3、现在,点工具栏上的“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
这时,虽然画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图片上沿的蓝色条中,文件名的后面,出现了“快速蒙板”字样,我们知道是进入了快速蒙板了。
4、现在,给这个图层填充黑色。
整个画面就呈浅红色了。
这一层浅红色就是快速蒙板。
5、从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
用画笔在画面上画时,如果用黑色,就是增加蒙板,是我们所不要的部分,如果是用白色,就是去掉蒙板,是我们所要的部分。
现在我们点画笔工具,选清晰边缘的笔刷(不要选边上朦胧的笔刷)。
笔刷的粗细先选5个像素。
再把前景色设为白色。
用画笔来回画,就会出现没有蒙板的清晰透明的画面。
按键盘上的](向右的中括号),笔刷变大。
多按几下会变得很大。
需要把笔刷变小,就按[(向左的中括号)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种快速把笔刷变大变小的好方法。
6、有些地方画到外面去了,你可以把前景色变成黑色,现在画的是浅红色的蒙板,把那些画到外面的地方的蒙板补回来。
7、涂好后可以回到“以标准模式编辑”,出现选区,反选,清除,取消选择。
8、现在我们来学一个新方法。
就是有了选区之后,直接按CTRL+J。
这样做后,会立即自动新建一个图层,在这个新图层上,就有了选区内的图形了,四周都是透明的。
我们称这个快捷键为“抠图快捷键”。
9、保存选区。
有时,我们好辛苦画出来的选区,也要保存起来。
我想再重新画一次,看看两个选区哪一个更好一些。
可以到“选择”菜单下点“存储选区”,会出来一个对话框:
你给这个选区起个名字,然后点“好”。
现在可以“取消选区”了。
选区就没有了。
当你需要这个选区的时候,你再到“选择”菜单下点“载入选区”,然后选中刚才所保存的名字,选区就又出现了。
第十课:
通道就是选区
通道就是选区。
跟快速蒙板差不多,只不过是更复杂更高级更有用的选区。
第一张是原图。
第二张是经过加工的,有了一些动感。
我们就来做这个。
1、先用套索工具以及快速蒙板把汽车抠出来
2、还是学过的。
存储选区。
最好是起个名字叫“汽车”
3、打开“通道面板”。
在通道面板上,有好几个层。
RGB、红、绿、蓝,最后一个是“汽车”层。
我们看到工作区中是一个白色的汽车轮廓。
四周全是黑色的。
选区的特点就是黑白世界。
因为它只表达两个选择选择:
要,还是不要?
还有就是灰色,模棱两可,但灰色还是黑与白的混合。
我们也可以在这儿来涂涂画画,用白笔画出我们要的,用黑笔画出我们不要的。
3、不要取消选区,我们要在选区内部来画。
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画,顺便学点新东西,就是“渐变工具”。
所谓“渐变工具”,就是要向画面上加上颜色。
但是,这颜色跟以前填充颜色不一样。
填充是只有一种颜色,渐变色,是有好多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则,如线性渐变或是径向渐变,慢慢地变过去,加上的多种多样的颜色。
现在把前景色变为白色,背景色变黑色,点中“渐变工具”,再看上面的属性栏。
点一下图中箭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