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020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有的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

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抓住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一主题,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抓住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单元重、难点:

目标1、3、4

单元课时安排:

12-14课时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合作交流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6、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7、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8、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三、品读感悟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9、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四、拓展延伸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

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

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

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10、惊弓之鸟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题目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默读课文,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二、合作交流

1、检查单个生字

师:

同学们都读好了是吗?

这里有几个生字想考考你们。

出示:

魏弦惨悲愈羸嘣拼

(1)指名读生字

师:

谁能来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呢?

指名读

提示:

魏国”的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巧记生字

师:

今天这些生字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就记住它吗?

可以用上那么平时用到的办法,比如:

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等办法。

指名说

师:

知道什么是弦吗?

看老师画(用简笔画画出弦)

2、检查词语

师:

刚才单个的生字记起来很简单,现在来点有难度的。

看生字带来了好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更羸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孤单失群

(1)认读词语

师:

谁来当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指名领读

(2)理解词语

指导理解打猎的意思,并出示大雁图片了解大雁及其活动(板书大雁)

三、品读感悟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指名说

师:

了解更羸吗?

谁来介绍一下更羸?

(板书更羸)

(更羸、魏王两个人。

主要人物是更羸)

出示: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

从这句话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呢?

指名说(更羸是魏国人更羸很有名更羸是射箭能手)

2、理解更羸的举动

师:

是呀,当我了解了故事后,我也觉得更羸很了不起,你认为呢?

请你把你佩服更羸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吧。

(1)生边找边划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A、指导朗读

师:

是吗?

不用箭可以把大雁给射下来?

真有这样大的奇怪的事吗?

追问:

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你能学学更羸的样子吗?

指导学生边读边学拉弓的样子。

师:

那只大雁怎么样了?

谁来读读写大雁的话?

指名读“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下来。

B、理解两个直的意思

师:

大雁一听到这么响的拉弦声,你觉得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

心理肯定很急。

师:

这一急它就会拼命地往上飞,这样一用力气,它的伤口就又裂开了,对吗?

带着伤的大雁还有力气飞了吗?

所以它是从半空中直往下掉呀!

更羸可真了不起真的不用箭把大雁射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记住更羸的本领。

生齐读句子

3、讨论

师:

如果你是魏王身边的随从,你看到了刚才的那一幕,你的表情会是怎样呢?

生:

很吃惊

师:

是的,和我们一样,魏王也感到不可思议,让我们学学魏王的样子来替他说说这句话吧。

出示: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指导学生朗读出吃惊的语气。

师:

不仅魏王感到吃惊,我也很纳闷,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问题

生:

因为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师:

更羸又是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呢?

生:

它飞得慢,叫声很悲惨。

相机板书:

飞得慢悲惨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更羸的判断吗?

相机板书:

孤单失群

师:

那你认为这只大雁受伤的时间长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伤口还没有愈合

师:

你也是和更羸一样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板书:

没愈合

师: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使得这个大雁听到弦响后掉下来,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雁掉下来?

引导学生理解大雁心理的害怕

师:

更羸是这样说的:

出示: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声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理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你有什么话想对更羸说吗?

生1:

更羸你真了不起

生2:

更羸我很佩服你

板书设计:

飞得慢没愈合

更羸大雁

叫声悲惨孤单失群

11、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

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

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

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

想象一下。

像什么?

都猜不着啊?

它像一块豆腐。

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

这块豆腐怎么了?

放在锅里怎么样啊?

(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

(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

(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

这是什么?

(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

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

(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

还想不想读?

二、合作交流

1、自读:

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

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

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

读一次,开始。

(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

还想不想读了?

谁读得最好?

你起来,读第一段。

(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

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

(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

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

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

就按现在的座位。

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

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

谁来当解说员?

(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

谁来当老师?

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

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

(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

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

”(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品读感悟

1、再读文:

还想不想读?

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提问题也可以。

明白没有?

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

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

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

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

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

你说。

如图:

猜不到了吧?

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

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

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

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推展延伸

(1)、过渡:

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

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

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

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

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

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

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

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

我把杨桃放在这里。

(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

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

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

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

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

“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

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

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1、挂招聘启示牌。

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

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

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

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一、修辞法引入

1、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2、修辞的好处:

师:

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

语气不同。

二、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

为什么是反问?

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三、句式转换练习

题:

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都是描写什么呢?

(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

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检查朗读。

二、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