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417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2

1.1目的及依据 2

1.2适用范围 2

1.3工作原则 2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组织指挥体系 3

2.2职责 4

3预防和预警机制 4

3.1预防预警制度 5

3.2预警系统建设 5

3.3预警信息处理 5

4突发事件等级界定 6

4.1界定原则 6

4.2等级划分 6

5应急响应 7

5.1响应程序 7

5.2信息报告 8

5.3处置措施 10

5.4新闻报道 11

6后期处置 11

6.1后续工作 11

6.2责任追究及处罚 12

6.3评估与总结 12

6.4奖励与表彰 12

7应急保障 12

7.1通讯保障 12

7.2文电运转 13

7.3技术保障 13

7.4安全保障 13

7.5人力资源保障 13

7.6应急演练 14

8附则 14

1总则

1.1目的及依据

为预防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带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经济损失,以及可能带给邮政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损害,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1.2.1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具有影响某一地区(市、州、盟)、某一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或全国范围的生产经营秩序或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突发性邮政金融事件。

1.2.2突发事件具体包括:

(1)大规模非法集资、非法设立邮政储蓄机构、非法开办邮政金融业务以及违法违规经营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

(2)突发性挤兑金融事件、营业网点发生重大案件引发邮政金融客户冲击、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及为其提供支持服务的相关系统出现故障引发邮政金融秩序紊乱等金融突发事件;

(3)因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发的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常经营和提供正常金融服务的事件。

1.3工作原则 

各省分行(包括计划单列市分行,下同)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遵循统一认识,依法处置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做到统一认识,顾全大局,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2)遵循属地负责,稳妥缜密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各分支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特点,做到依法、快速、高效、稳妥。

(3)遵循及时通报,严守秘密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邮政储蓄银行秘密,对于涉及到机密以上(含机密)的事项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不得泄漏。

(4)遵循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加强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到令行禁止。

各部门、各机构应按照自身的权限和职责各司其职,服从上级指挥。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1)各级分支机构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各机构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权限和职责,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位。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并随工作岗位变化及时调整。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并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设定相关的专业小组,其具体职能可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分支机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组长由主要领导承担,副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由主要领导指定,并确定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办公地点设在总行办公室。

 

(4)各省分行应比照总行应急处置机构的组成,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应急组织机构。

2.2职责

2.2.1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统一领导和指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启动、终止应急预案。

(3)负责向地方政府、司法机关、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汇报和协调工作。

(4)决定重大的处置措施和新闻报道的重大事项。

(5)负责处置工作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

2.2.2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职责

各成员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负责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应急工作,设定本部门预警指标,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和措施,编制本部门应急处置预案,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2.2.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突发事件预案的拟定、修改和报送工作。

(2)接收、处理、上报、通报有关信息资料。

(3)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和维护,预警指标的设定和调整。

 

(4)收集、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3预防和预警机制

各级分支机构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预防预警制度

各省分行应对所辖范围内存在的隐患和暴露出的各类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预防预警标准,并加强跟踪、监测;加强基础信息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工作。

根据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部门检查及其他渠道所获信息及时对所辖机构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3.2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系统建设旨在通过监测相关变量和指标,使用设定的警戒线和参考发生概率来判定预警事件的类别,从而为有关机构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或处置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预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3.2.1监测变量,即需要考察的变量的范围,以及可能会引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发事件的因素。

3.2.2指标菜单,即反映被监测对象风险程度的各类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3.2.3警戒线,即需要引起各级机构警惕的数值。

3.2.4发生概率,即突发事件在某种环境下发生的概率。

3.3预警信息处理

3.3.1各省分行要加强对有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信息、银行业信息、社会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工作,注重对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稳定的国内外银行业突发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的跟踪研究,对于社会发生的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稳定的特大事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监管部门汇报。

3.3.2各省分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机关、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汇报工作,按照有关要求、意见或建议,改进预防预警措施。

4突发事件等级界定

4.1界定原则

当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所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应按相对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

当突发事件随时间推移升级后,按升级后级别的程序处理。

4.2等级划分

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3个等级。

4.2.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邮政金融系统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有可能影响全国范围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因大规模非法集资、非法设立邮政储蓄机构、非法开办邮政金融业务以及违法违规经营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突发性挤兑金融事件、营业网点发生重大案件引发邮政金融客户冲击、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50%以上客户无法办理业务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发的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常经营和提供正常金融服务的事件。

4.2.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邮政金融系统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市、州、盟),有可能影响全省范围的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因大规模非法集资、非法设立邮政储蓄机构、非法开办邮政金融业务以及违法违规经营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突发性挤兑金融事件、营业网点发生重大案件引发邮政金融客户冲击、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10%(含)以上50%以下客户无法办理业务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发的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常经营和提供正常金融服务的事件。

4.2.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

邮政金融系统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市、旗),有可能影响全地区(市、州、盟)范围的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因大规模非法集资、非法设立邮政储蓄机构、非法开办邮政金融业务以及违法违规经营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突发性挤兑金融事件、营业网点发生重大案件引发邮政金融客户冲击、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3%(含)以上10%以下客户在30分钟(含)以内无法办理业务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发的可能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常经营和提供正常金融服务的事件。

5应急响应

5.1响应程序

5.1.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事发后,事发机构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自救,同时向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银监会派出机构汇报。

省分行接到报告后,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在全省进行妥善部署,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总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地方政府、银监局。

总行迅速核实情况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将处置情况上报银监会。

必要时,报请银监会启动《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处置。

5.1.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事发后,事发机构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同时向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银监会派出机构汇报。

省分行接到报告后,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在全省进行妥善部署,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总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地方政府、银监局。

总行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并将有关情况上报银监会。

5.1.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

事发后,事发机构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同时向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银监会派出机构汇报。

省分行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在全省进行妥善部署,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总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地方政府、银监局。

总行要随时掌握情况,并上报银监会。

5.2信息报告

5.2.1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

最先获悉突发事件发生信息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按规定报告相关部门或机构。

应急处置过程中,还应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准确性:

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规范性:

报告内容要尽可能具体、细致、规范。

5.2.2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件所涉及的机构名称、地点、时间。

(2)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及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稳定情况。

(3)事态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及拟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

(4)自然灾害情况的报告,要说明基本情况以及账册、重要空白凭证、财产损失的种类、数量、金额以及人员受伤害程度等。

(5)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5.2.3信息报告的一般程序

(1)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发生的机构应立即向其上一级机构、银监会相应的派出机构和同级人民银行报告,必要时,应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报告。

(2)各省分行在接到突发事件的情况报告后,应立即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同时电话向总行、省银监局和当地人民银行报告,必要时,应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报告,并于当天提交书面报告。

(3)总行在接到突发事件的情况报告后,应立即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同时迅速向银监会报告,必要时,应向国务院,人民银行、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报告。

5.2.4信息报告的时限要求

(1)发生Ⅰ级突发事件,事件发生机构应在1小时内向其上一级机构和银监会相应的派出机构报告;省分行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总行、省银监局报告;总行应在接到报告后4小时内向银监会报告。

(2)发生Ⅱ级突发事件,事件发生机构应在1小时内向其上一级机构和银监会相应的派出机构报告;省分行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总行、省银监局报告;总行应将处置情况及处置结果及时上报银监会。

(3)发生Ⅲ级突发事件,事件发生机构应在1小时内向其上一级机构和银监会相应的派出机构报告;省分行应及时向总行、省银监局报告;总行应将处置结果及时上报银监会。

(4)发生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及为其提供支持服务的相关系统出现故障引发邮政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