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引经药之欧阳科创编.docx
《常用的引经药之欧阳科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引经药之欧阳科创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的引经药之欧阳科创编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 引药达头面:
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
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
川芎。
引药达目:
菊花。
引药达鼻部:
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
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
蔓荆子。
2. 引药达上肢:
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 引药达颈部:
葛根。
4. 引药达背部:
姜黄、防风。
5. 引药达腰背部:
杜仲、川断。
6. 引药达胸腹部:
木香、砂仁。
7. 引药达少腹部:
小茴香、艾叶。
8. 引药达下肢:
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
9. 引药走督脉:
狗脊。
10. 引药达皮肤:
蝉蜕。
11. 引药入胃:
半夏。
12. 引药入肺:
桑白皮。
13. 引药入肝:
柴胡、当归。
14. 引药入心:
丹参、黄连、菖蒲。
15. 引药入脾:
苍术、白术。
16. 引药入骨:
威灵仙、油松节。
17. 引药上行:
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 引药下行:
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
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 2018/8/31 11:
21:
42
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说:
“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引药上行
《本草求真》曰:
“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二、引药下行
《本经逢原》曰:
“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从历代医家的推崇至现今的高校教材均明确提到牛膝的“引药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
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
三、引药入病所
引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等。
四、引火归元
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五、引气归元
焦树德教授认为,砂仁可“引气归元”。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
六、引气上升
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
日本学者报道,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
七、引血下行
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
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而用于高血压病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大为逊色。
八、引邪外达
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
九、引邪下行
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和药物功用,赵师归类整理了十二经脉常用的引经药方
1.藿香可散脾经伏热。
2.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解胃肠之寒邪,破积滞与癥瘕, 祛风湿、通络止痛,尤其对寒伤腹痛效果显著。
可引药人骨对增生性脊柱炎效佳。
且本品善走不守,与通草相伍,其用量威
灵仙10~15g、通草3 ~6g为宜。
能宣通经脉,能使九窍通利, 临证凡见窍道之疾, 均可选用之。
3.连翘可清十二经伏热。
4.龟板走任脉,鹿角走督脉, 一阴一阳。
5.鹿角霜、补骨脂、肉桂可温奇经之阳。
6.紫石英为调补奇经之要药,温肾入血,暧而不燥,可鼓舞肾气。
7.鹿含草能补任督精血,为通补督脉之要药。
8.鹿角和白薇相伍可治疗无名发热, 一通督脉, 一通任脉。
9.沙苑子、川断、杜仲补养肝肾,可调养奇经。
10.蛇床子解毒燥湿,善走阴部。
11.白芥子可祛皮里膜外之痰 。
12.香附生用上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炒黑则止血; 童便浸炒则入血分; 酒浸炒则行经络; 醋浸妙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热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
13. 虎杖、 生山楂化瘀通络, 与白花蛇舌草合用有较强的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
14.车前子小量(30g以内)有利尿之功,大剂量(30g以上)有缩尿、醒脑、开窍之功。
15.路路通祛风通络,可载药通行十二经。
16.桂枝能引药至膀胱经。
临证体会,凡见前阴之疾,均可在应证方药中稍佐l ~3g,可引药直达病所, 提高疗效。
17.竹茹一药,为平和寻常之品,其性甘微寒,清热止呕, 涤痰开郁, 能通诸经入百络, 有引药达病所之功 。
通常可将能够引领药物进入十二经脉的引经药分类如下:
(1)手少阴心经:
黄连、细辛;
(2)手太阳小肠经:
藁本、黄柏;
(3)足少阴肾经:
独活、肉桂(桂枝) 、知母、细辛;;
(4)足太阳膀胱经:
羌活;
(5)手太阴肺经:
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6)手阳明大肠经:
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7)足阳明胃经:
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8)足太阴脾经:
升麻、苍术、葛根、白芍;
(9)手厥阴心包络经:
柴胡、牡丹皮(丹皮);
(10)手少阳三焦经:
连翘、柴胡,其中能引入上焦的为地骨皮,能引入中焦的为青皮,能引入下焦的为附子;
(11)足厥阴肝经:
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12)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