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全册数学教案印刷版.docx
《四下全册数学教案印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全册数学教案印刷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全册数学教案印刷版
数学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教师:
张丽娜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劝农山镇中心小学
课程表
星期
节
一
二
三
四
五
1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语文
2
数学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3
综合
英语
品社
安/心
英语
4
品社
科学
语文
综合
科学
5
美术
综合
音乐
体育
综合
6
体育
体育
英语
校本
音乐
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与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段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学好玩、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
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
3.能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
5.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法计算。
2.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
3.能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
5.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用小数表示十进制的计量单位。
2.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边关系。
教学关键:
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6——3.2
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意义3
2
3.5——3.9
比大小买菜比身高
3
3.12——3.16
歌手大赛单元复习图形分类
4
3.19——3.23
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5
3.26——3.30
四边形分类图形欣赏单元复习
6
4.2——4.6
买文具小数点搬家
清明节
7
4.9——4.13
街心广场包装蚕丝
8
4.16——4.20
手拉手单元复习看一看
9
4.23——4.27
我说你答搭一搭单元复习
10
4.30——5.4
认识方程字母表示数
劳动节
11
5.7——5.11
等量关系方程
(一)
12
5.14——5.18
方程
(二)猜数游戏
13
5.21——5.25
密铺奥运中的数学
14
5.28——6.1
优化生日
儿童节
15
6.4——6.8
栽蒜苗
(一)栽蒜苗
(二)
16
6.11——6.15
平均数
17
6.18——6.22
总复习
(一)
端午节
18
6.25——6.29
总复习
(二)
19
7.2——7.6
总复习
20
7.9——7.13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2.结合小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主动参与认识小数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严谨仔细的计算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和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及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小数表示十进制的计量单位。
课时分配:
小数的意义5课时
比大小1课时
小数加减法4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
1-1小数的意义
(一)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
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
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附页图。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物品的价格有很多小数,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
二、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利用附页1,做一做,说一说,1.11元是什么意思?
1.11米呢?
2.小组交流:
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1元。
同理1分是一百分之一,0.01元。
3.汇报:
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说说。
四、布置作业
第3页1-4
板
书
小数的意义
十分之一0.1一百分之一0.01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2小数的意义
(二)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
教学
准备
尺子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测量活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引导学生测量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并用小数表示。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5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2题:
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怎样进行测量的方法,知道单位之间的换算,希望大家回家能自己再练习一下。
四、布置作业
第5页练一练4、5题
板
书
测量活动课件出示表格
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3小数的意义(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
准备
数位顺序表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22.222米/秒,引出小数数位顺序。
二、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多少,再填一填。
1.观察计数器,认识小数数位。
2.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2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3.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4.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看一看,说一说。
三、试一试
1.下面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5元和5.00元的关系,进而发现性质。
2.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先涂色再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四、练一练1、2、6题
五、作业
练一练3、4、5题
板
书
小数的意义
十百千万
分分分分。
。
。
。
。
。
位位位位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4比大小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会比较小数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一)设疑激趣:
1.创设情境:
少年跳高、跳远比赛
教师提问:
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的得分高呢?
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2.大胆猜测:
(1)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2)教师提问: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新课教学
(一)尝试探索:
1.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郑强和李明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9.87○9.90
2.评委会给张华多少分呢?
(1)独立阅读,分析信息
(2)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3.你能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
4.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5.教师:
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解释与应用:
我能行:
1.独立练习:
P101、2题2.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我最棒:
P103、4题(重点指导第3题,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
三、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
还有什么问题?
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节本课内容。
)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比大小
教学课件练一练中的题目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5买菜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
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超市购物情境,提出估一估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元的问题。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1.25+0.742.76-2.1
用竖式计算,总结算法。
四、练一练1、2、6题。
五、作业
练一练。
3、4、5题
板
书
买菜
1.25+2.41=3.663.66—1.25=2.41
1.253.66
+2.41—1.25
————————
3.662.41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6比身高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
教学
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体检量身高的情境,提出了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二、探索计算方法
鹿妈妈高多少米?
1.根据题目列式,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2.全班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4.解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注意引导学生解读小数末尾补“0”的根据是什么。
三、试一试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2.森林医生:
(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
3.用竖式计算:
3.7+2.3615.4+2.9711.65+7.39
10.2-8.755.94+10.710-3.14
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4.下面个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去掉?
8.1015.0030.0700.090600
4、作业
练一练1、2、3、7题。
板
书
比身高
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多少米?
2.4+1.7=4.12.4-0.8=1.6
2.42.4
+1.7-0.8
————————————
4.11.6
答:
鹿妈妈高4.1米,小黑高1.6米。
教学
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
1-7歌手大赛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谁的总分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
请看大屏幕:
出示主题图画面(当屏幕出现5号选手说“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时),问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
“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吗?
谁能说说怎样判断谁的总分高呢?
二、解决问题:
1.谁的总分高呢?
让学生先估一估
2.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独立列算式,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由学生独立列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