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取用碳粉
D.
验满气体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3.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
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
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4.下列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铜绿受热后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小液滴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C.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D.铝比铁更容易跟氧气和其他物质反应,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6.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7.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4+□X=TiO2+4HCl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
D.该物质属于酸
8.“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
、20%以上的
、还有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D.空气与“人造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9.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将近有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元素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单质
10.下列物质中,可作化肥,且能促进作物茎杆粗壮,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是()
A.氯化钾(KCl)
B.硝酸(HNO3)
C.尿素[CO(NH2)2]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1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12.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2Ca:
“2”表示两个钙元素
B.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C.
: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S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一Hg
B.钙离子------Ca+2
C.2个氯原子------Cl2
D.二硫化碳一S2C
14.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15.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味精
C.食盐
D.酒精
1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二氧化碳
C.纯净的空气
D.氮气
17.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
C.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
D.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18.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9.如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一部分,括号里对应的金属应该是()
A.AlCu
B.AlFe
C.MgFe
D.FeCu
二、填空题
20.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21.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2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 、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能。
23.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M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X
Y
表格中“X、Y”分别为_____;若要使生成物中无物质M,需要再增加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4.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
从宏观看,铁由____组成;从微观看,铁由____构成。
(2)生活中:
如图是常用的铁锅。
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性。
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放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工业上:
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来炼铁,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_____。
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已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物主要为_______和________。
26.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①物质由_________组成。
②有的纯净物由_________构成,有的纯净物由________构成。
③分子由___________构成。
27.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生石灰、④熟石灰、⑤碳酸氢钠五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医疗急救用的气体是_____。
(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制作松软可口的馒头时,常加入的物质是_____。
(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2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①营养素: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超过0.1%的元素有11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有O、C、H、N。
(______)
③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过量摄入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______)
④变质食品中含有有毒的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大。
(______)
⑤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甲醛、重金属盐等化学物质时,结构就会破坏,失去生理活性。
(______)
⑥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______)
⑦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
(______)
⑧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
(______)
29.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中M点的意义_____。
(3)图二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象,该图象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
先发生的是①Na2CO3+HCl═NaHCO3+NaCl,所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然后再发生的是②NaHCO3+HCl=NaCl+H2O+CO2↑,加入的盐酸与第一步生成的NaHCO3反应,根据图象若V1是10mL,则V2的值是_____mL。
30.水蒸发时_____(填微粒名称)没有发生变化,只是____改变,属于____变化。
电解水时___(填微粒名称)发生改变,属于____变化。
31.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自然界中的水需要净化才能使用.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处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A.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加块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沉淀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物,得到纯净水
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D.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硬水可通过煮沸降低硬度
(2)在实验室中,水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下列水的用途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一中,水是反应物,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实验二中,水用作提纯含泥沙粗盐的溶剂和作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剂
C.实验三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四中,防止高湿熔化物坠落,使瓶底炸裂
(3)室温时,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均有固体剩余,如图一所示;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D.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E.室温时,将甲、乙烧杯中的物质倒入到另一个大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4)根据图二,分别将100gt1℃甲、乙的饱和溶液从升温到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
甲=乙
C.溶液质量:
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三、实验题
32.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先将____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为8.2g。
然后再向右盘添加_________。
最后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
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
(选填字母标号)
(5)溶解: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6)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7)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8)在配制过程中,能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向烧杯中倒NaCl时洒了一些 ③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3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如B装置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并增加多孔塑料板来制取氢气,其优点为:
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气体;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34.钢铁是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气管口),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反应后有铁生成,进行如下实验:
将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
(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____
(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____
36.下列是初中化学中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B实验中,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四、推断题
37.A、B、C、D、E为五种不同的物质,其中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五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黑色固体,A一B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C一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38.“碳捕捉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B.“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时蒸发结晶和过滤
C.能耗大是该技术的一大缺点
D.“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纯碱等
六、科学探究题
39.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同学们做了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
有同学问老师:
可以用锌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吗?
老师让同学们先去查资料,然后对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浓硫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能与多数金属(如Mg、Zn、Cu等)反应产生SO2。
锌与浓硫酸反应:
(2)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与Ca(OH)2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CaSO3(提出猜想)猜想1:
只有SO2猜想2:
H2和SO2猜想3:
_____。
(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_____。
有SO2产生。
(2)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
_____。
(得出结论)猜想_____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实验中两处用了浓硫酸。
浓硫酸2的作用是_____。
(2)有同学提出:
实验进行到后阶段才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色。
请解释实验开始阶段CuO处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
_____。
(3)实验室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较纯的SO2气体,现有金属Zn和Cu最好选用金属_____理由是_____。
七、科普阅读题
4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g的鸡蛋,约含7g蛋白质。
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
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
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
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
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实验题
1、
2、
3、
4、
5、
四、推断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科普阅读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