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41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doc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中期报告

塘沽区首批区级课题

课题名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我校所承担的课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与弥补的研究》,这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目标,以办让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确立的。

课题由上级部门批准,并同时成立了课题小组,于2007年1月9日开题。

经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论证,制定了课题实施的方案和计划。

一、课题方案如下:

(一)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扎实有效、持续长远地开展下去,我们对课题的提出进行

了重新地认识,使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深刻地感受到此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我校的学生家长95%来自外地,他们基本上没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而剩下5%

的家长虽然出生在本地,受教育的年限也不长,他们的生活重心都放在谋生,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问题上,根本无暇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简单地认为孩子放在了学校,一切教育问题均由学校负责,致使孩子们缺失了在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的缺失,势必形成学生人格上的缺陷以及各种不良的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其子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实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的学生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习习惯上、行为习惯上、卫生习惯上、道德品质上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三年的时间里,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2.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影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道德品质;通过摸索、学习、实践,不断地推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践,使工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增强,各种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为滨海新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月上交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

2.走进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分析总结影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走访所任班级1/3的学生家庭。

3.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总结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每学期上交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在全校范围内交流,互相借鉴。

(四)、课题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学校长、教学主任、教育主任、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制定计划、组织活动由课题负责人柳红负责;课题的档案管理、研究成果的征集由组长芦秀智负责;家长会的召开、家访活动的开展由副组长王艳丽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由课题组成员实施、开展。

(五)、实施步骤和方法

实验的步骤:

1.课题的制定和筹备(2006年2—8月)

课题申报表和开题报告由柳红负责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由芦秀智负责撰写。

确定课题小组成员。

2.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总结(2007年3月——2008年7月)

(1)课题组成员根据本学校的实施方案开始研究工作(包括理论的学习),所有任课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课题组成员要及时记录研究过程,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性研究成果。

(2)2008年8—12月,各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成果报告,课题组长汇总所有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接受塘沽区教科室的专家鉴定。

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成果交流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三年的时间里,广泛征集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参加市区级各类比赛,在全校乃至全区推广我校的研究成果。

二、2007年3月—2008年4月课题研究的过程

据本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以家访、问卷调查、学生谈话等形式进行)

(一)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因素: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是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习习惯的好坏。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

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着正向的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学习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1、小学生在家的时间约占2/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素质教育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就是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了。

我校自2004年被命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对口校以来,大量的务工人员子女来我校就读,约占全校人数的95%,这些学生的父母均来自贫困地区,自身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水平低,没有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加之他们平时都忙于生计,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目的就是有人为他们管理孩子,孩子不丢、不受到伤害就可以了,至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家长根本不重视。

同时,这些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孩子的家就在几平米的地下室,家里孩子两三个,回到家里还要照看弟妹,根本没有学习的时间和氛围。

2、缺失的教育。

一部分的家长只抓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如:

自主读书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到社会和自然中涉取知识的能力等。

这种缺失的教育观认为,知识全在书本上,或者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知识。

因此在开发孩子智力时,只注重教他们识字读书,而置社会生活和自然常识于不顾。

,对社会和自然常识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孩子,很难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读有文字的书本,也要引导他们“读”社会和自然这无字的书本。

向实际生活学习,如让孩子看电视中的新闻节目;带孩子到野外游玩、参与一些体育、文娱活动。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指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激发孩子想象、创造的欲望。

同时,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于实际生活中,这都是很重要的。

3、不良环境和人群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诚实守信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领导下,学校和家长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而社会影响错综复杂,网吧、游戏厅等层出不穷,在一些领域和地方的不良、不规范甚至非法现象屡见不鲜,使众多的小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均给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同时,给小学生们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向上成长的重要原因。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老师们走进了学生的家庭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对自己的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影响小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养成的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撰写了客观、全面的调查报告。

(二)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和有效途径:

提出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和有效途径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必须有反复的实践来验证,因此,课题组教师每学期均有相应的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

以下原则和途径的提出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就是要面向全体,组织全校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科,所任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主体性原则。

就是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身的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强行一种学习习惯。

3)层次性原则。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接受事物的能力有高低,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该有差别。

4)自觉性原则。

习惯的养成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的课程,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好学生的影响下自觉形成的个人行为。

5)循序渐进性原则。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反复检验、反复实践并行之有效的行为,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6)持之以恒原则。

对于那些成绩落后,上进心不强的学生来说,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恒心,在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及时监督、不断提醒,让一种好的习惯能贯彻到他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使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方式。

我校利用家长会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做个榜样》、《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知心姐姐主讲)等专题讲座。

2)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学法方面的讲座和辅导。

利用校会的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法讲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科学地进行期末复习》、《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谈》、《良好的小学英语学法包括那些》等。

3)在学生中间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典型,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要求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从身边的好典型中学到经验。

我们在各班评出“学习小标兵”

4)学校通过“共建和谐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之星”等活动,规范学生身上不良的行为,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交流与实践,总结并推广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多年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只注重了教师的教授质量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自身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总结,针对这一弊端,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新教育观念,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方法就是一把金钥匙,它是可以打开通向任何一座知识宝库的大门。

本学期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推广了一些学习方法,如:

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中识字、快速查字典、提高计算速度等;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概括段意、总结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修辞作用的方法,写作中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观察事物的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等;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英语中快速识记单词的方法等;美术中画面布局、上色的方法;音乐中发音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时在教给学生方法,只是我们不善于把这些方法系统地总结下来加以推广,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多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

1、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我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开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美文诵读课。

为了进一步落实考试作业改革,我校开展了教师作业设计大赛、试卷设计大赛、学生各类趣味比赛、阳光体育活动等。

2、教师论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结合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