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15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_精品文档.doc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预应力张拉

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长90m+160m+90m,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施工工艺是搞好连续梁施工的关键工艺之一。

为了规范施工,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操作,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二、工程概况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型结构。

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的l5-7φ5钢束和12-7φ5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3-7φ5钢束,大桥使用的钢绞线规格为ASTMA416-92270级,低松型,7φ5钢绞线公称直径15.24mm,标准强度Rby=1860MPa,弹性模量Ey=1.95×105MPa;竖向预应力钢筋均采用Φ32精轧全螺纹钢筋,其标准强度Rby=750MPa,弹性模量Ey=2.0×105MPa。

纵向钢束采用VLMl5-15和VLMl5-12锚具,φ102mm和φ97mm波纹管成孔,采用YCL320型千斤顶双端张拉;横向钢束采用VLMl5B-3和VLMl5B-3P锚具,60×19mm扁形波纹管成孔,采用YCL25型千斤顶单端张拉;竖向预应力筋采用YCW-32锚具和YGD-32垫板,Φ50铁皮管成孔,采用YCI7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

油泵均采用ZB4-500型。

大桥每一节段预应力施工顺序为:

先张拉部分竖向预应力筋(至少完成每一批数量的50%),再张拉纵向和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把余下的预应力筋张拉完。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顺序应遵循先上束后下束、先边束后中束、先长束后短束的原则进行。

三、预施应力工艺

1、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1钢绞线、预应力粗钢筋、波纹管、锚具的外观检查和试验检查;

1.2检查梁段砼是否达到张拉强度;

1.3清除锚垫板上的砼,检查锚垫板是否与孔道垂直,如有偏差用楔形垫圈校正;

1.4检查锚垫板上的砼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需采取补强措施;

1.5用空气压缩机向孔道内压风,清除孔内杂物;

1.6在锚垫板上标出锚圈安放位置;

1.7检算钢绞线理论伸长值与设计院提供数据是否一致。

△ι=(σk′-σO)/Ey(L-l/2KL2-1/2MθLc)×100+δ

式中:

σk′—预应力筋张拉时平均应力(Mpa);

且σk=σk′[1-1/2(KL+Mθ)]

σk—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Mpa);

σO—测量伸长值时的初调应力(Mpa);

K—考虑管道对其设计位置的偏差系数,1/m;

M—孔道曲线摩擦系数;

θ—孔道弯起角度之和(rad);

L—孔道长度(m);

Lc—孔道曲线段长度(m);

Ey—预应力材料弹性模(Mpa);

δ—构件弹性压缩修正值。

注:

在使用本公式时应注意:

①孔道长度是直曲线累计实长,并非投影长度;②当仅计算一端伸长值时,L1、LC、θ均应取整梁的一半。

2、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

2.1管道摩阻测试

管道摩阻测量是通过试验求出孔道偏差系数K和孔道摩阻μ。

试验方法和测定装置:

试验前将两台千斤项,传感器、锚具及预应力筋等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和标定,对选定的试验孔在两端顺序安装传感器、锚圈(不放锚塞,以便反复张拉试验)、对中套、承压罩及千斤顶。

测试时,先记录零荷载时传感器、油表、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始读数;在传感器、锚具、千斤顶及管道中心四者同心的情况下,两端千斤顶同时充油至3~5Mpa压力,记录读数,检查设备状态;以一端为张拉(主动)端,另一端为被张拉(被动)端,以总张拉力的1/4为一级,逐级张拉到稍大于设计吨位为止。

记录各级施力下的两端传感受器、油压表、千斤顶油缸长度变化值;放松千斤顶,将原主、被动端换位重复试验,至此,完成一个试验过程。

以上试验重复三次,并计算对应结果的平均值。

其计算方法为:

—直线孔道偏差系数K计算:

设PA为主动端张拉力,PB为被动端张拉力。

令r=PA/PB则K=1nr/L

式中:

L—孔道长度:

lnr—各次读数分别计算出r,取平均值。

求自然对数。

——曲线孔道摩阻系数μ计算。

A、仅利用一个孔道或几个孔道,但L、θ值均相等的情况。

μ=(1nr—k1)/θ

式中: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切线的夹角之和,以弧度计;

   K—利用已测的直线孔道数据。

B、测两个不同L值与不同θ值的孔值,以解方程的方法求出k、u值。

KLl+μθ1=lnrl

K+μθ2=lnr2

式中:

Ll、L2、θ1、θ2表示两个不同孔道值。

2.2锚圈摩阻测试

锚圈摩阻系指由于钢绞线穿过锚圈出现弯折而产生的摩阻损失。

测试方法及设备:

将钢绞线穿过1.5m长测试台座,钢绞线的固定端安设测力筒、对中套,并以锚具将锚绞线束固定(用人工把锚塞打紧)。

在另一端钢绞线束上,先套上测力筒(测力筒支承在台座上),将锚圈套置在测力筒内,再安设千斤顶。

张拉时,在张拉端锚圈内不放锚塞(便于重复张拉),张拉时的张拉力接近或稍大于使用吨位,每张拉一次,锚圈转动一个角度,同时读取两个测力筒的应变值和千斤顶油表读数,由两个测力筒读数之差,便可计算出锚圈摩阻损失值。

摩阻损失系数η=1-P/PK;

式中:

P—由测力筒测出的锚下力(测力筒外贴应变片,以应变仪测得)(kN);

PK—千斤顶张拉力(kN)。

为使锚圈摩阻试验更加符合实际,测试工作宜在梁上进行。

测试方法是:

每一试验孔道穿束后,在两端锚下安设传感受器,锚外安装千斤顶,一端锚固作被动端,另一端作主动端。

张拉时,在对中锚圈、传感器后,分级(每级5Mpa)张拉至最终控制吨位。

每级记录两端读数(千斤油压表、传感器应变值、钢束伸长量),两端传感器压力差即为孔道摩阻损失值,主动端千斤顶张拉值与传感器压力差,即为锚圈摩阻损失值。

3、预应力钢束及预应力筋的下料及编号

3.1钢绞线下料及编束

钢绞线下料长度应等于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孔道长加两倍工作长度。

工作长度视采用的锚具、千斤顶及工作条件而定。

一般采用75~80cm。

开盘下料时,宜摊置在平坦地面上,顺直后,按下料长度施用无齿锯或用氧炔焰切割下料。

下料时,切割口两侧各5cm处,先用铁丝绑扎,然后切割。

切割后应立即焊牢:

下料长度应根据所采用的锚具型式分别用不同公式确定,其计算公式分如下两种情况计算。

当两端张拉时:

L=l+2(L1+L2+b+c);

当一端张拉时:

L=1+L1+2(L2+b)+c;

式中:

1——孔道长度(cm);

L1——千斤顶长度(cm);

L2——锚具长度,(锥形锚4cm)(cm);

b——端部垫板厚(cm);

c——外露卡环长度(cm)。

钢绞线需要编束时,宜将钢绞线理直,使其松紧一致。

每隔lm左右用18~22号铁丝绑扎成束。

绑扎处衬以φ16mm,长20cm螺纹钢筋头一根.编束后,应系上标签,注明束号、束长及钢绞线产地,分别存放在防雨棚内待用。

对较长的钢绞线束,为便于存放、运输,可将其盘成大盘,圈径应为3m左右。

3.2竖向精轧螺纹钢筋下料

竖向预应力筋宜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由于整根钢筋上轧有螺纹,钢筋用连接器连接,螺帽锚固,不需特别加工,按需下料埋入腹板混凝土即可。

钢筋下料长度为:

一端张拉时:

L=l+2(b+h′)+11+l2

两端张拉时:

L=1+2(b+h′)+2l2

1——孔道长度;

b——垫板厚度;

h′——扣除45°斜面高度后的锚具高度;

11——非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钢筋长度,取钢筋直径;

l2——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钢筋长度,不少于6倍螺距,单位均为mm。

4、钢绞线穿束

穿束前,应先用压缩空气将孔内灰尘、杂物吹尽,然后用通孔器沿孔道全长通过一遍。

通孔后,可进行穿束作业。

穿束有人工穿束,人、机结合穿束和机械穿束三种。

对于长在60m以下钢绞线宜采用人工穿束;超过60m的多采用人机结合或机械穿束办法。

4.1钢绞线用人机结合穿束的方法步骤是:

(1)用人工将一根φ5mm高强钢丝从穿束端送进孔内,直到另一端孔口;

(2)利用已穿设的钢丝将牵引用的φ16mm钢丝绳从孔的另一端拉到穿束端;

(3)在己编束的钢绞线束端头,插入一根带环的钢筋,并将钢束及φ12mm钢筋焊成一体;

(4)钢丝绳系好钢筋环,开动卷扬机,收拉钢丝绳,便可将钢绞线从穿入端拉至另一端;

(5)穿束后,将熔焊段割去,便可张拉了。

4.2采用机械穿束的方法是:

将成盘钢绞线安放在钢绞线分配器上,通过穿束机将钢绞线送入孔内。

当孔道口在箱内时,则钢绞线通过软导向管穿入。

钢绞线穿入速度宜为2~6m/s。

5、张拉机具配套、组装及运转

(1)对所使用的千斤顶、油压表进行配套,并根据千斤顶校验曲线查出各级张拉吨位下的油压表读数。

填在油压表读数卡片上,供张拉使用;

(2)将千斤顶、油泵及油管等张拉设备移至梁体张拉端组装,把千斤顶卡丝盘和楔子擦洗干净,并联接就序;

(3)宜将油泵运转1~2min左右,然后令大缸进油,小缸回油,使大缸活塞外伸200mm左右。

再令小缸进油,使大缸活塞回零。

如此反复2~3次,以排出千斤顶缸内和油管路中的空气,以使张拉压力平稳。

6、钢绞线张拉

6.1张拉程序

0→初应力(本桥设计规定为0.2σK,作伸长值标记)→张拉至1.03σK,持荷5min(测量伸长值,与设计对照)→大小油压回零(测量回缩量及夹片露量)

6.2张拉方法

纵向钢绞线采用两端同步张拉,横向钢绞线采用单端逐根张拉。

因单端张拉与两端张拉方法近似,现主要叙述两端同步张拉的方法。

(1)穿束后,将工作锚的锚环套入钢绞线束,按钢绞线自然状态依顺时针方向插入夹片,并用小锤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安装千斤顶并与孔道中线初对位;安装工具锚于千斤顶后盖上,精确对中,钢绞线应在工作锚之间顺直无扭结;为使工具锚卸脱方便,可在工具锚夹片与锚环之间涂退锚灵;

(2)两端千斤顶主缸同时充油张拉到初应力0.2σK,读表读数。

记录任意三根钢绞线的标记位置,作为测量伸长值的起点;

(3)两端同步张拉,当张拉至1.03σK时,停止供油,持荷5min测量伸长值;

(4)千斤顶大、小缸油压回零,测量顶锚后的钢绞线向锚内滑移的数值;

(5)检查数据,如有疑问,待查明原因后,重新张拉。

正常时,可拆移千斤项,进行下束钢绞线张拉。

6.3钢绞线张拉质量要求

(1)实际伸长值两端之和不超过计算伸长值之和的±6%;

(2)由锚具所引起的滑移量超过3mm部分即按滑丝计算,每一梁段中滑移量超过3mm的锚具不得多于2个;

(3)每一梁段的滑丝量(指5φ钢丝)总和不超过钢丝总根数的0.5%根。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之和,在一束内的滑丝量不超过2根钢丝张拉伸长值之和。

钢丝断丝和工具锚与工作锚之间断丝所造成的滑丝,均折算成滑丝量;

(4)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更换锚具或钢丝束,并重新张拉。

A、锚具内夹片错牙在10mm以上者;

B、锚具内夹片断裂在两片以下者(含有错牙的两片断裂);

C、一束中滑丝量(含断丝及断丝引起的滑丝)达到2根钢丝的张拉伸长值之和者;

D、锚环裂纹损坏者;

E、切割钢绞线或压浆时及发生滑丝者。

6.4滑、断丝情况处理

(1)在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