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396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的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气的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气的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气的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气的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的压强.docx

《大气的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的压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的压强.docx

大气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

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

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

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

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

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

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

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

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

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

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03千克/米3×牛/千克×米=×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5帕的物理意义。

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

练习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