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346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24.docx

高考地理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24

第28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纲呈现]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

2.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表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②中部的东北平原: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面积,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模大

思维建模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3)农业布局的变化

3.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考向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上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环境质量好。

(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

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

(4)“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

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考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2.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①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各种作物之间比重合理;按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②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②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②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②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1.东北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2)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

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中国公司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2.(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下图,回答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 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7·北京文综)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

(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由种植冬小麦改为春玉米,不能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小麦的抗旱能力较玉米强也不能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但农业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春玉米生长期主要在雨季,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故D正确。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4~5题。

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对比两图,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低,A项错。

丙地比乙地地势稍高,排水条件略好,因此耕地开发条件丙地比乙地好,B项正确。

丁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林地为主,说明这里地势较高,不宜开辟为耕地,耕地开发条件不如甲地好,据此排除C、D两项。

第5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以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增多,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该地农业机械化与大规模经营,①对;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再扩大耕地面积,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经营无关,④错。

所以答案为B。

6.读“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是《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十五周年,为保护湿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全垦区十几年来退耕了2万多公顷耕地支持湿地保护,停止开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2019·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大豆B.水稻、大豆

C.玉米、水稻D.玉米、甜菜

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

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

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昆明质检)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B.消除环境污染

C.实现清洁化生产

D.提高土壤肥力

4.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光线强烈

B.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

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5.该镇坝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劳动力

C.市场需求D.技术和资金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所有要素的箭头均指向“有机堆肥”方向,因此该农业模式的核心即利用有机堆肥,提高土壤肥力,其他均为次要方面。

第4题,滇东北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区,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严重。

故B项正确。

第5题,烟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作物,所以市场需求是影响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因素。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

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6~7题。

6.“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弃耕,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④正确,故D正确。

第7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正确。

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A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应该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C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大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

(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9.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10.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土壤D.水分

答案 8.C 9.D 10.D

解析 第8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9题,读图可知,乙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10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2019·福建泉州检测)“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

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

下图为“花果同树”景观。

据此回答11~13题。

11.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市场C.气候D.品种

1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

C.江淮平原D.山东丘陵

13.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

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11.A 12.A 13.D

解析 第11题,根据题意,“花果同树”的条件有:

晚熟果实品种、自然条件、“挂果保鲜”技术,使其能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技术,A正确。

第12题,“花果同树”是自然条件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可知,部分果实保留在树上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果实能在树上过冬,说明该地冬季气温高,受冷空气影响小,最有利于实现“花果同树”,四川盆地符合条件,A正确。

第13题,由于为晚熟果实品种,可以错峰上市,故有利于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花果同树”景观使得乡村景观更为丰富、美丽。

D正确。

14.(2019·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

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

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

答案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

15.(2018·广东实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面积约620万km2,约占全俄面积的36%,人口600多万,占全俄人口的5%。

2016年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远东1公顷”法案,即每名俄罗斯公民均可获得远东地区不超过1公顷土地5年的无偿使用权,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创办从事林业或狩猎的企业。

该法案的推出意在鼓励人口向俄远东地区流动,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

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示意图。

(1)分析俄远东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俄媒称俄罗斯民众对“远东1公顷”法案反应平淡,请分析原因。

(3)为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开发,除土地法案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答案 

(1)地形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经营,发展耕作、畜牧和林木业;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气温低,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高;气候寒冷,少病虫害;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品质高;远东河流纵横,海岸线长,可以发展渔业。

(答对3点即可)

(2)远东地区土地价格低廉,但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民众,没有种植经验,不愿意移居远东务农;远东地区交通不便;离西部发达地区距离太远;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

(答对3点即可)

(3)完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采矿业和相关工业;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邻国合作,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该区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