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1040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学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

简称剂型。

2.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

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3.喷雾干燥法:

是流态化技术用于浸出液干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系直接

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4.沸腾干燥法:

又称流床干燥,系指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

化,似“沸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5.冷冻干燥法:

系将浸出浓缩液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

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6.表面活性剂:

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

表面活性剂。

7.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

指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取决于

其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多少。

8.起昙:

指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

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分层,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想象称为起昙,转变点的温度称昙点。

9.增溶剂:

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想象称为增溶,

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10.氯化钠等渗当量:

是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

E表示。

11.低共熔现象: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想象,

称为低共熔现象。

12.固体分散技术:

指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

分散,这种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13.脂质体:

系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为

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4.缓释制剂: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

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15.控释制剂: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其与

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二、填空题:

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增溶、助溶、制成盐类、使用潜溶剂

2.混悬剂的稳定剂:

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3.片剂的崩解机理:

(此题亦有可能称为大题,作为大题时对各机理需要解

释)

毛细管作用:

膨胀作用:

产气作用:

酶解作用:

三、计算题:

1.置换价(P279)

2.冰点数据降低法:

(P195)

四、大题类:

1.影响干燥的因素:

(简答题)P115

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大题或小题)P148

3.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

P425(大题)

4.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皮肤生理因素、药物性质、基质性质、附加

剂P247

5.软膏剂的特点:

P249

6.滴丸的特点:

P319

7.胶囊的特点:

P334

8.气雾剂的特点:

P394

五、零散知识点:

1.《神农本草经》——东汉,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强调根据药物性质所

选择剂型

2.《新修本草》——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具有药典的作用。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元,太医院颁布,该书为我国历史上由

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

4.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主要是经胃肠道给药途径、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3

型所包含的剂型)P19

5.在微生物限度检查:

口服给药制剂中,含药材原粉的制剂,细菌数每

1g不得超过10000cf(丸剂每1g不得过30000cf),每1ml不得过500cf。

6.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重点)、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法、低温间歇灭菌法

物理灭菌法射线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γ射线)、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

微波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环氧乙烷、甲醛、臭氧等

化学药剂杀菌法

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

药物与介质的性质、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灭菌时间、蒸汽的性质

8.各个灭菌法的适宜条件P47

9.常用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防腐作用依靠苯甲酸未解离分子,一般用量0.1%~0.25%,一般pH4以下时防腐作用较好

2)对羟基苯钾酸酯类:

(甲、乙、丙、丁酯)

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在微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其中丁酯的抑

菌力最强,乙酯的应用最广也最常用,几种酯的合并应用有协同作用,

效果更佳;一般用量0.01%~0.025%。

3)三梨酸:

本品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4)乙醇:

含有20%乙醇的制剂已有防腐作用

5)甘油:

含有30%甘油的制剂已有防腐作用

10.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

中药饮片、植物油脂、中药提取物

11.中药提取物:

分为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总提取物:

根据处方功效、药味性质和制剂制备需要,经提取、分离、

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得的各类成分的综合提取物;一般包括:

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

有效部位:

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有效成分,其

物的50%以上,并对每类成分中的代表成分和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且规定其下限。

有效成分:

指其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

12.粉碎的方法:

1)干法粉碎:

(每种粉碎的对象P70)

①单独粉碎:

贵重药材;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氧化性与还原

性强的中药;质地坚硬不便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中药。

②混合粉碎:

串料粉碎★、串油粉碎、蒸罐粉碎。

2)湿法粉碎

3)低温粉碎

4)超微粉碎

13.筛析的种类与规格:

2010年《中国药典》规定,有9钟筛号,一号筛的筛孔内径是最大,一次最小,九号筛的筛孔内径最小。

14.粉末的分等:

2010年《中国药典》规定,六种粉末规格。

15.影响浸提的因素:

药材粒度、药材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值、浸提压力。

16.

17.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

平衡水分:

在蒸气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相等,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

自由水分:

包括全部非结合水、部分结合水。

(干燥过程除去的水分只能是自由水分)

18.干燥的过程包括:

等速阶段和降速阶段。

19.合剂与口服液的区别:

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口服液:

10-20ml合剂:

50ml以上

20.糖浆剂的含糖量应不低于45%,单糖浆的蔗糖浓度为85%(g/ml)或64.7%(g/ml)。

21.煎膏剂以滋补作用为主,同时兼有缓和的治疗,故又称为膏滋。

煎膏剂在最大质量问题是“返砂”。

22.含毒性药物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20g。

23.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饮片1g,少数以水为溶剂者成品中应酌情加入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

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饮片2-5g。

25.表面活性剂分类及毒性比较:

阴离子型:

肥皂类、硫酸化物、硫酸化物

离子型阳离子型:

(毒性最强)氯苄烷铵和溴苄烷铵、氯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类两性离子型:

卵磷脂、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药品最常用,毒性最低)脂肪酸山梨坦类、聚山梨酯类(吐温)、聚氧乙烯脂肪酸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26.增溶剂的原理P151

27.胶体溶液的性质:

高分子溶液性质(带电性、渗透压、粘性)、溶胶的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动力学性质)

28.注射液的给药途径: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29.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P181

30.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是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31.热原的性质:

水溶性、不挥发性、耐热性、滤过性、其他性质等。

32.0.9%的氯化钠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

33.双提法是蒸馏法和水醇法的结合。

34.外用膏剂分类:

软膏剂、硬膏剂(膏药、贴药)

35.外用膏药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过程包括:

释放、渗透、吸收三阶段。

36.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皮肤生理因素、药物性质、基质性质、附加剂

37.软膏剂按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其制法有研合法、熔融法、乳化法。

38.橡胶膏剂的膏料层由药物和基质组成。

39.栓剂中药物吸收的两条途径:

①一条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由肝胆进入大循环;

②另一条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起全身作用。

注:

在栓剂位于距肛门6cm处时,大部分药物是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

为了避免或减少肝脏的首过作用,栓剂纳入肛门的位置以距肛门2cm处为宜。

40.散剂混合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条件和药物P292

41.含毒性药物散剂的剂量在0.01-0.1g,可制成10倍散(药物与稀释剂比例为1:

9);剂量在0.01g以下时,可制成100倍或1000倍散。

42.散剂在水分检查时,水分不得超过9.0%。

43.丸剂的制备方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及各方法所对应的丸类。

P300

44.蜂蜜根据炼制分为嫩蜜、中蜜、老蜜三种规格;炼蜜的目的,及各规格下的加热温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标准。

P307

45.滴丸的基质(水溶性基质、非水溶性基质分别包括哪些)、在不同基质下的冷凝介质P319

46.影响圆整度差的因素:

冷凝液未控制好温度梯度、冷凝液选择不当

47.颗粒剂的最重要的质量问题是防潮,水分检查不得超过6.0%。

48.空胶囊主要成囊材料是明胶;空胶囊有8钟规格,由小到大000、00、0、1、2、3、4、5号,常用是0-5号,胶囊号由小到大,其容积由大到小。

49.在质量检查时,胶囊内容物的水分不得超过9.0%(临界相对湿度越大,越不易吸潮);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50.中药片剂分为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片

51.淀粉是应用最广泛的片剂辅料,常作片剂的稀释剂和吸收剂,吸收挥发油或脂肪油的是无机盐类。

52.片剂包衣分为:

糖衣、薄膜衣、肠溶衣三类

53.糖衣包衣过程: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54.一般存在成膜材料时,一定加有增塑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