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ocx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
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起止年限:
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
依托部门:
总后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一、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
1.项目计划任务书原定内容
本项目将根据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过程和特点,选择九个不同的切入点,以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发生过程为主线,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基本规律,提出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或抑制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耐受)的新途径,为慢性乙型肝炎和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抗原特性与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
根据不同2.表位特异性CTL在清除病原(抗原)和损伤靶细胞上的作用不同,3.提出存在保护性(中和性)CTL和非保护性CTL的假设,4.并以乙肝病毒和肿瘤抗原为模型验证,研究抗原的CTL功能表位。
修正完善业已提出的“蛋白质抗原免疫识别的氨基酸密码学说”。
以分子设计、MHCI类分子呈递途径靶向、肝脏靶向、APC靶向和模拟病毒等技术为基础,5.以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或肿瘤为模型,6.围绕“氨基酸如何构建表位、表位如何构建免疫原”两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7.建立基于表位的治疗性疫苗研究技术路线,8.探讨在体启动Th1极化和CTL反应的有效技术方法。
研究异种同9.源基因免疫抗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10.排斥反应及其诱导胚胎免疫排斥的分子机制。
重分析gp96结合的HBV抗原特异肽的免疫活性以及热休克蛋白gp96在HBV抗原特异肽提呈过程中的作用。
11.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以树突状细胞为研究对象,12.拟重点研究其分化发育、功能调控及其与T细胞活化的关系,13.以及抗原提呈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激活新途径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14.还将从抗原提呈的角度,15.分析多种新型免疫分子在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16.通过本课题研究,17.可对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机制有深入认识。
18.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机制:
重点研究共刺激分子在同19.种异体移植20.中的作用及其机理以及共刺激分子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理,21.系统、动态地分析共刺激分子的信号传导通路有助于阐明共刺激分子多样性、功能复22.杂性的分子机制;分析其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及其抗肿瘤效应。
23.新型免疫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研究新型免疫分子-24.CD226/PTA1、6A8α-甘露糖苷酶、5D4/5C5分化抗原及LAIR-1/9.1C3的结构和功能,25.阐明它们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26.为防治移植27.排斥反应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克隆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免疫分子(包括新型趋化因子MIP-2γ、新型蛋白激酶DPK、新型人类热休克蛋白DC-HSP、新型死亡抵抗蛋白DRP、新型RabGTP酶RabJ、Rab7、Rab39、软骨连接蛋白D1B6、Cyclin样分子A6E9、BCL-6同28.源的新型锌29.指30.蛋白DPZF、HB1D8、HNC4H5、HNB7C1、HNA6F4、HNC5E4、HNC7B1、HNB3A4、HNC2G9等,31.分析其性质和功能。
32.抗原化抗体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理研究:
以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D)为模型,33.分析IgG作为致病原的载体在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中必要性和作用;将弱势表位与优势表位共同34.表达于同35.一分子,36.以特异性抗体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指37.标,38.研究和确立弱势表位优势化现象,39.并探讨其机制。
40.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新分子的功能研究:
利用Th1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EAU),阐明Th1细胞的分化机制;研究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41.调节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的研究:
分析CD4+CD25+Tr细胞与机体对早期原发性肿瘤及某些病毒的无反应状态的关系以及CD25+CD4T+细胞是否介导主动移植42.耐受。
制备43.20种结核杆菌HSP-65分别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肽、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肽、人乳腺癌细胞抗原肽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抗原肽的融合蛋白,44.从细胞免疫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角度探讨HSP融合蛋白诱导CTL应答。
应用Rac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45.重点阐明Rac2信号在CTL产生及效应过程中的作用。
46.疾病相关的免疫识别与免疫耐受的研究:
以同47.种移植48.排斥反应、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研究对象,49.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平台,50.探讨上述疾病过程中免疫细胞识别、激活、效应和耐受的机制,51.为防治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实验依据。
52.NK细胞和γδ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调节性NK细胞对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和γδT细胞识别性抗原(肽)为中心,53.以发现病毒感染诱发性靶抗原和介导移植54.排斥反应的非/类MHCI分子为研究目标,55.进行抗感染免疫、移植56.免疫和粘膜免疫三方面的研究,57.以期阐明NK细胞和γδ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具体说明每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经费比例等)
课题一:
抗原特性与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乙肝病毒或肿瘤抗原的CTL表位生物学研究。
2.模拟抗原(Mimogen)的设计、合成与免疫应答特性的研究。
3.模拟病毒(mimovirus)、颗粒抗原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4.模拟抗原、模拟病毒或颗粒抗原免疫识别和呈递机理。
5.异种同6.源基因免疫诱导免疫耐受(抗移植7.排斥、肝硬化、自身免疫病)及打破免疫耐受(诱导胚胎免疫排斥)的分子机制。
8.分离HBV感染病人的T细胞,9.用HLA四聚体(Tetramer)及酶联免疫打点法(ELISPOT)技术测定与HLA型相对应的HBV抗原特异肽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活性。
10.分析热休克蛋白gp96在HBV抗原特异肽提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HBV核心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与gp96结合的多肽。
研究目标:
1.对表位特异性CTL分类,2.找到适于其治疗性疫苗组分的表位
3.建立、完善EBVD技术方案
4.通过探讨Mimogen及Mimovirus组分、结构与Th1极化、
CTL应答间的关系,5.筛到在体诱导CTL反应的抗原
6.修正、完善“蛋白质抗原的氨基酸密码学说”
7.为异种免疫或基因治疗用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8.种异体器官免疫排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9.以及研究胚胎免疫排斥分子机理
10.为多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在医学上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11.在信号转导水平上,12.深入理解抗原特异应答CTL产生的信号需求与分子机理,13.揭示CTL克隆扩增及分化为效应CTL过程中,14.Rac2信号的作用,15.理解效应分子与效应CTL杀伤能力的关系,16.有可能显示构成杀伤作用的未知分子,17.解析肿瘤患者CTL缺陷及纠正措施,18.指19.导新型肿瘤疫苗发展
20.筛选到HBV抗原性多肽特异性反应的CTL细胞克隆,21.并测定与HLA型相对应的HBV抗原特异肽的CTL免疫活性,22.从而23.最终明确具有免疫显性的HBV抗原特异肽。
通过免疫近交系小鼠和体外刺激致敏两种方法,24.测定产生的CD8+CTL的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25.阐明gp96在HBV抗原肽提呈中的作用。
筛选到稳定表达HBV前核心抗原基因的SSMC-7721细胞系;大规模培养细胞,26.采用层析方法分离gp96蛋白并分离结合的多肽,27.在细胞水平上验证gp96是否结合HBV抗原特异肽。
28.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29.IP总分≥62
30.申请发明专利5-6项
课题负责人:
吴玉章、赵霞
学术骨干:
万瑛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
赵建平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
田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刘芬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高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承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经费比例:
12.92%
课题二:
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功能调控及其与T细胞活化的关系:
包括脾脏基质细胞对DC分化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TLR在DC抗原提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Ubiquitin-样分子在DC免疫功能发挥中的作用、DC亚群DC1和DC2的性质及其激活T细胞的功能特点和分子机制等研究。
2.抗原提呈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激活新途径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
重点研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抗移植3.排斥反应的分子机制及新型乙肝基因疫苗—pcDNA/Pre-S2-HBsAg-HSP70对HBV慢性感染所诱导的免疫耐受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4.新型免疫分子在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对与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相关的18种免疫新分子(包括新型趋化因子MIP-2γ、新型蛋白激酶DPK、型人类热休克蛋白DC-HSP、新型死亡抵抗蛋白DRP、新型RabGTP酶RabJ、Rab7、Rab39、软骨连接蛋白D1B6、Cyclin样分子A6E9、BCL-6同5.源的新型锌6.指7.蛋白DPZF、HB1D8、HNC4H5、HNB7C1、HNA6F4、HNC5E4、HNC7B1、HNB3A4、HNC2G9)开展性质分析和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
1.在抗原提呈和T细胞活化方面提出新的学术观点,2.为慢性乙型肝炎和同3.种异体移植4.排斥反应的防治提出新的途径和方法。
5.认识十八种新型免疫分子(包括新型趋化因子MIP-2γ、新型蛋白激酶DPK、新型人类热休克蛋白DC-HSP、新型死亡抵抗蛋白DRP、新型RabGTP酶RabJ、Rab7、Rab39、软骨连接蛋白D1B6、Cyclin样分子A6E9、BCL-6同6.源的新型锌7.指8.蛋白DPZF、HB1D8、HNC4H5、HNB7C1、HNA6F4、HNC5E4、HNC7B1、HNB3A4、HNC2G9)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9.在IF5分以上的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2篇以上,10.力争在10分以上的杂志发表论文。
11.申报专利5项。
12.培养硕士、博士生10~15名13.。
课题负责人:
曹雪涛、王建莉
主要学术骨干:
于益芝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万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潘建平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王青青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承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经费比例:
14.17%
课题三:
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
1.共刺激分子在同2.种异体移植3.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基因/蛋白芯片、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4.从基因(mRNA)和蛋白质(膜型和可溶性)水平,5.系统、动态地分析同6.种异体肾移植7.病人的不同8.阶段、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和局部组织中共刺激分子表达、相互作用及与疾病发展或转归的规律性变化,9.从中找出共刺激分子表达、相互作用与疾病发展或转归相关的变化规律。
采用CD28、CD4OL和ICOS这三组单抗联合治疗抑制排斥反应可望阻断免疫应答中B7-CD28、CD40L-CD40和ICOS/GL50三组共刺激信号,10.从而11.达到有效阻断临床不同12.阶段的移植13.排斥反应,14.为同15.种异体肾移植16.排斥反应的防治和特异性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新的方法。
17.共刺激分子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系统、动态地分析共刺激分子的信号传导通路有助于阐明共刺激分子多样性、功能复18.杂性的分子机制;分析其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及其抗肿瘤效应。
研究目标:
1.研制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芯片,2.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人化免疫功能SCID小鼠模型,3.结合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4.动态和系统分析系列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及相关分子在生理和病理免疫应答的不同5.阶段中的调节性表达、相互作用及其信号传递,6.从而7.获得共刺激分子在生理和病理性免疫应答的作用、规律性变化及其分子机制,8.证实共刺激分子是一个有序的调控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新构思。
9.采用基因/蛋白芯片、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10.从基因(mRNA)和蛋白质(膜型和可溶性)水平,11.系统、动态地分析同12.种异体肾移植13.病人的不同14.阶段、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和局部组织中共刺激分子表达、相互作用及与疾病发展或转归的规律性变化,15.从中找出共刺激分子表达、相互作用与疾病发展或转归相关的变化规律。
16.采用CD28、CD4OL和ICOS这三组单抗联合治疗抑制排斥反应可望阻断免疫应答中B7-CD28、CD40L-CD40和ICOS/GL50三组共刺激信号,17.在肾移植18.rhrsus猴动物模型中的疗效作出客观评价,19.从而20.达到有效阻断移植21.排斥反应。
为同22.种异体肾移植23.排斥反应的防治和特异性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新的方法。
24.确定角朊细胞诱导局部移植25.耐受的免疫学机制,26.是通过表达B7-H1分子激活Th2细胞,27.以后者分泌的IL-10下调Th1;还是直接结合某些细胞亚群(如Th1)上的PD-1受体,28.传递抑制信号;确认B7-H1是T细胞活化和移植29.物排斥中的重要负向调节因素。
在同30.种异体应答中,31.协同32.刺激分子B7-H1发挥抑制作用以Kc启用间接递呈机制为前提,33.受HLA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约束。
34.揭示Tk主要通过诱导T细胞亚群分泌IL-4、IL-10等II型细胞因子发挥T细胞增值的抑制作用;确认人体CD8Tc2亚群具有反抑制T细胞的功能;确定Tk分子的抑制性T表位或CD8Tcs细胞的识别表位;获取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但基本没有毒性的Tk片段。
35.从共刺激分子信号与一系列细胞因子及相关分子相互作用这一角度,36.深入探讨AICD的分子机理,37.并通过对AA作为AICD异常改变的免疫病理研究,38.提出通过调节共刺激信号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干预新方法。
39.形成8~10篇研究论文,40.发表于SCI源期刊,41.力争发表影响因子(IF)>5分论文1~3篇;研制系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42.申报国家级相关专利2项。
课题负责人:
张学光、周光炎
主要学术骨干:
李宁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聂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施勤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承担单位: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经费比例:
9.67%
课题四:
新型免疫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
1.CD226/PTA1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2.及其与移植3.免疫的关系。
4.6A8α-甘露糖苷酶和5D4/5C5分化抗原的结构和功能,5.及其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6.LAIR-1/9.1C3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7.TRAIL/TRAIL受体在移植8.免疫中的作用。
研究目标:
1.搞清CD226/PTA1、6A8α-甘露糖苷酶、5D4/5C5分化抗原、LAIR-1/9.1C3以及TRAIL/TRAIL受体几种新型免疫分子的表达、调变规律,2.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为全面了解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提供新的分子机制,4.并为制定同5.种异体移植6.排斥反应以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途径。
7.在SCI收录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5-8.20篇,9.其中SCI影响因子≥5的杂志上发表3-10.5篇。
11.力争有2-12.3种获得国际统一命名13.(CD)的新型膜分子和mAb。
14.力争研制出一种有确切15.生物功能的新型免疫分子(或抗体)应用于疾病模型的实验性治疗。
1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7.3项(包括提供检测移植18.排斥及其它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新技术和新方法)。
课题负责人:
金伯泉、朱立平
主要学术骨干:
杨琨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欧阳为明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张新海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赵方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免疫室
承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免疫室
经费比例:
9.79%
课题五:
抗原化抗体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抗原肽抗体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机理研究:
在NOD鼠模型上评价抗原肽抗体中作为载体框架蛋白的IgG在它们所诱导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功能。
GAD-IgG抗原肽抗体在基因治疗过程中B细胞参于诱导耐受的作用特点及MHCII分子在抗原呈递过程中的作用方式。
分析T细胞在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2.抗原识别中弱势表位优势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确立弱势表位优势化现象,3.研究其可能的机理,4.将弱势表位优势化应用于新型乙肝疫苗分子的设计,5.研究弱势表位优势化新型乙肝疫苗的免疫学特性。
研究目标:
1.在NOD小鼠治疗的模型上,2.完成对抗原肽抗体中作为框架蛋白的IgG在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中作用评价。
3.阐明GAD-IgG诱导NOD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过程中B细胞抗原呈递特性及MHCII分子在抗原呈递过程中的作用方式。
4.提出和验证弱势表位优势化理论。
5.提出和验证弱势表位优势化的APC模式及Th模式。
6.设计弱势表位优势化的新型乙肝疫苗(双表位或RANTES-7.HBV联合疫苗)。
8.SCI收录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9-16篇。
9.申请国内专利3-5项。
10.培养10-11.20位研究生。
课题负责人:
沈倍奋、熊思东
主要学术骨干:
黎燕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免疫室
宋伦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免疫室
储以微复旦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承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免疫室
复旦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经费比例:
10.63%
课题六: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免疫新分子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利用Th1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ExperimentalAutoimmuneUveitis,EAU),阐明Th1细胞的分化机制;利用cDNA阵列技术和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Th1/Th2细胞分离新的效应分子和受体,为治疗慢性乙肝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研究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目标:
1.对Th1细胞的分化机制提出新的解释。
2.对发现新的调节Th1细胞功能的效应分子阐明其功能。
3.每年发表研究论文影响因子总和20分以上,4.IF>5的文章1-3篇。
5.发现5种以上的新型细胞因子或受体阐明它们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6.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2-3项。
6.培养高质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0-15名。
7.建立完善的克隆新基因和进行体内外功能检测的技术平台。
课题负责人:
孙兵、傅新元
承担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室
清华大学基因组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
杨翠红中科院上海生化和细胞所分子免疫室
刘力清华大学基因组研究所
常智杰清华大学基因组研究所
经费比例:
9.58%
课题七:
调节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关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建立可长期培养的Tr细胞克隆;寻找可用于鉴别Tr细胞的膜表面标2.志分子;阐明Tr细胞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利用经体外扩增的CD4+CD25+Tr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阐明CD4+CD25+Tr细胞与机体对早期原发性肿瘤及某些病毒的无反应状态的关系以及CD25+CD4T细胞是否介导主动移植3.耐受等。
4.HSP融合蛋白诱导的杀伤T细胞的研究:
制备5.结核杆菌HSP-65分别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肽、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肽、人乳腺癌细胞抗原肽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抗原肽的融合蛋白共20种,6.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进而7.从细胞免疫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角度多方面探讨HSP融合蛋白诱导CTL应答的机制入手,8.研究这一新型疫苗的免疫原性,9.并为其在抗病毒(如HBV和HCV)和恶性肿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0.应用Rac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11.分析Rac2在CTL的发生和CTL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12.进一步了解Rho-GTP酶家族及Ras信号途径与效应CTL的产生和抗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在信号转导水平上,13.揭示抗原特异应答CTL产生的信号需求与分子机理;明确CTL克隆扩增及分化为效应CTL过程中,14.Rac2信号的作用;理解效应分子与效应CTL杀伤能力的关系,15.有可能显示构成杀伤作用的未知分子;解析肿瘤患者CTL缺陷及纠正措施,16.指17.导新型肿瘤疫苗发展。
研究目标:
1.获得可在体外长期培养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人及小鼠CD4+CD25+Tr细胞克隆,2.揭示CD4+CD25+Tr细胞的膜表面抑制分子及其配体,3.阐明CD4+CD25+Tr细胞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外来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
4.明确CD4+CD25+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5.并阐明CD4+CD25+Tr细胞与机体对乙肝病毒、原发肿瘤及移植6.物产生免疫无反应状态的关系;
7.制备8.具有治疗和预防效果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HSP融合蛋白疫苗;
9.阐明HSP融合蛋白诱导CTL应答的机制;
10.在信号转导水平上,11.深入理解抗原特异应答CTL产生的信号需求与分子机理。
12.揭示CTL克隆扩增及分化为效应CTL过程中,13.Rac2信号的作用。
14.理解效应分子与效应CTL杀伤能力的关系,15.有可能显示构成杀伤作用的未知分子;
16.申报8项以上的国家发明专利。
17.五年内发表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总数在55以上;
18.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19.以上。
课题负责人:
高晓明、于永利
主要学术骨干:
王丽颖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韩书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杨逢春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承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经费比例:
12.92%
课题八:
疾病相关的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若干通用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
1.新型免疫学分析技术:
可溶性MHC-多肽四聚体(tetramer)/二聚体(dime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