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地理选择题专练一.docx
《高一下期地理选择题专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期地理选择题专练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期地理选择题专练一
高一下期地理选择题专练
(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高B.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西藏
C.图示地区每年净增长人口最多的是上海D.上海、北京、江苏已经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2.上海市的出生率比北京高,但是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环境污染严重C.生活医疗水平高D.文化教育水平高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低;根据死亡率等于出生率减去自然增长率可知,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人口自然净增长等于人口总数乘以自然增长率,所以C选项无法判断;上海、北京、江苏三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都在1%以下,所以可以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即已经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老龄化现象严重。
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其他年龄段要高,从而导致其人口整体死亡率也偏高,最终造成上海市的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
答案:
1.D2.A
下图表示2005年人口自然变化对比(‰)。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
A.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出生率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D.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判断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死亡率相近而出生率却很低,因而出生率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4.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年人口比重大B.自然灾害频发C.经济增长缓慢D.医疗卫生条件差
解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早,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高,从而提高了整体人口的死亡率。
答案:
A
有学者将人口增长模式分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原始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传统型)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型)三种。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5~6题。
5.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指标是( )
A.B——出生率B.A——死亡率C.B-A——自然增长率D.A-B——生育率
6.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Ⅰ时期B.Ⅱ时期C.Ⅲ时期D.以上都不是
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
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
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
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8.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解析:
第1题,人口居住地的改变被称为人口移动。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判断上述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主要看人口离开居住地的时间长短,短期的为人口流动,长期的为人口迁移,时间界限大约为一年。
第2题,从材料可知,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
1.B 2.A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10.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D.亚洲
解析:
第3题,“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第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3.C 4.D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B.②③C.④D.①③
13.下列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促进作用的是( )
①航班增加、电话费降低、高速公路发达②迁入异地,造成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入学不便
③迁移者受教育年限长,对环境适应性强④迁出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环境质量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
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与2000年对比状况条形图,回答14~16题。
14.“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D.固定不变的
15.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16.下列措施可以使“1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17解析:
第1题,从材料可以看出,“1500万”是一个“临界点”或者“警戒值”,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该是环境人口容量。
这个数值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2题,当人口超过“临界点”时,也就意味着人口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人口过多,环境无法满足人口持续发展的要求,便会造成A、B、C三项所述现象,D项内容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
第3题,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状况,所以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人们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所以C项错误;控制人口增长不能改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能推迟人口达到这个数量的时间,A错;广州地区淡水资源较丰富,淡水资源并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所以D项错误。
答案:
1.C 2.D 3.B
171711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科技水平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
A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8~19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
/亿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8.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历史因素
19.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解析:
第5题,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第6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最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
答案:
5.B 6.D
有一个国家,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它,就是日本。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中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D.科技水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2012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有可能是(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的质量更好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
解析:
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为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高会使土地价格增高。
答案:
D
23.2012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c处人口密度最大,因而最可能是住宅区。
答案:
C
下图为某城市地区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何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 )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D.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25.在③处Ⅰ种功能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处商品丰富B.该处居民购买力大C.该处交通发达D.该处环境优美
解析: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随距城市中心地区距离递减速度最快的是I曲线,其次是Ⅱ曲线,最慢的是Ⅲ曲线,所以它们分别代表的功能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第4题,可能由于③处交通发达,引起③处商业付租能力有所提高。
答案:
3.B 4.C
下图为东京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27.该城市中心区为皇宫,其形成因素为( )
A.经济
B.自然条件
C.历史
D.交通运输
下图是“某地区同一类型四家百货公司的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盈利最大的公司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9.本地区能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最多是( )
A.4家 B.3家 C.2家 D.1家
解析:
由图可知,甲亏损较多,乙略微盈利,丙盈利最多,丁略微亏损。
可将丙的部分盈利空间让于乙和丁,使其保持盈利。
因此,本地区最多可以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为三家。
答案:
1.C 2.B
30.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
关于各聚落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B.乙聚落等级最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广
C.丙聚落等级较低,数目少,服务范围广D.丁聚落等级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解析:
从表格中的服务职能情况来看,乙聚落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级别最高,其次是甲,再次是丙,最后是丁,因此城市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
乙、甲、丙、丁;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
相反,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城市数目越多。
答案:
D
3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位置对应正确的( )
A.甲普通服务点乙家具商店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乙家具商店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
解析:
从图中可见乙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丙,最后是甲;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表明城市等级的高低,因此三个城市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乙、丙、甲;等级高的城市商店应该经营高档商品。
答案:
C
32.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包含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会扩大
答案:
D
下图中R1、R2和R3分别代表A、B、C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半径,且R133.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B.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A-中学 B-大学 C-小学D.A-大学 B-小学 C-中学
34.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
A.R1——地级市R2——县城R3——集镇B.R1——中山市R2——深圳市R3——北京市
C.R1——省城R2——县城R3——乡镇D.R1——北京R2——上海R3——重庆
35.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B.A比B提供的职能种类多
C.C的城市级别最高D.C的服务范围小于B
读下表,回答36~37题。
年份
项目
1950年
1980年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丁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36.表中的项目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C.丙D.丁
37.表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是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第2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答案:
1.B 2.D
读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完成38~39题。
38.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解析:
第3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读图,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9%,故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4题,中国和印度城市化水平相同,但两国总人口不同,故城市人口数量不同。
巴西和美国城市化水平相同,但速度不同。
巴西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俄罗斯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故A、B、C选项均不正确,选D。
答案:
3.C 4.D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和城市群的出现,第三阶段是所谓的“逆城市化”。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1.2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据此回答40~42题。
40.目前,我国大量形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这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化处于(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高级阶段
4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开始逐步低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农业产值增加B.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加剧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下降
42.下列问题中,不是由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引发的是( )
A.劳动力成本增大B.植被覆盖率下降,城市洪涝多发
C.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D.地表径流量增多,地下水位下降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43~45题。
43.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A.①③ B.③④C.①⑥D.②⑤
4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A.气候B.土壤C.市场需求D.政策
45.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还有水源、科技
B.政策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C.促使农业区域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一般情况下,图中各区位因素是不变的
解析:
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
第2题,最终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是市场的需求。
第3题,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还应包括水源、科技等,而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是多种经济技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
1.C 2.C 3.A
随着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无奈的老百姓以“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玉米疯”“姜你军”“花你钱”“猪坚强”“不蛋定”“米高扬”等类似的冷幽默来面对现实生活。
结合下图完成46~47题。
46.材料中冷幽默体现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热量C.市场D.谣言
4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蔬菜生产基地中可能发生转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4题,冷幽默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第5题,乙蔬菜生产基地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灌溉水源有可能受到污染,所以有可能发生转移。
答案:
4.C 5.B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48~49题。
48.由图中咖啡产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C.水分D.土壤
49.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交通B.科技C.政策D.市场
解析:
咖啡是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美国咖啡种植界线北移是依靠科技对热量条件进行改造的结果。
答案:
6.A 7.B
下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0~51题。
50.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和地形B.科技和资金C.政策和劳动力D.市场和交通
51.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鱼塘B.温室大棚C.养猪场D.蓄水池
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某农作物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52~53题。
52.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53.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⑤⑥
解析:
第1题,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由此可推知该农作物为水稻。
第2题,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位于亚洲季风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劳动力充足。
答案:
1.B 2.B
下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54~55题。
54.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55.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根据坐标图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第4题,本题考查了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②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②地区相似,而大自流盆地为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
3.A 4.D
2009年9月11日,在长沙开幕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上,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结合非洲简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56~58题。
56.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57.甲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足D.土壤肥沃
58.甲国与我国展开合作,主要是希望从我国引进( )
A.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B.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
C.农业科技人才D.优质的化肥、农药
解析:
第5题,由于水稻种植单产高,可提供的粮食多,可以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同时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水平高。
所以A项符合题意。
第6题,通过甲国的气候资料可分析出其优势条件是水热条件充足,故C项正确。
第7题,根据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可判断甲国与我国展开合作,主要是希望从我国引进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故B项正确。
答案:
5.A 6.C 7.B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9~61题。
5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自给农业
6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B.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
61.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结合下图,回答62~64题。
62.大牧场放牧业生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
A.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
B.交通运输便捷
C.气候温和湿润
D.市场广阔
63.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
B.农业生产时间安排灵活
C.技术水平低
D.粗放经营
64.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畜牧品种与图示一致的是( )
A.①③⑥ B.④⑤⑦
C.②③④D.③⑤⑦
解析:
第1题,有大面积适合放牧的草场才能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第2题,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