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913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docx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

中国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萧鼓,渔谯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屯溪绿茶,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普洱茶,滇红茶。

中国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南郊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

中国四大书院:

湖南石鼓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百鹿书院,河南应天府书院。

中国四大名镇:

湖北武汉汉口夏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开封朱仙镇。

中国四大佛山:

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安徽青阳九华山,浙江舟山普陀山。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

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

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

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科举职官

乡试:

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

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

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

授给官职。

  除:

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

出任。

升:

提升官职。

  迁:

调动官职升官。

  革:

革除官职。

  罢:

罢免、停职。

免:

免除官职。

黜:

废黜、贬退。

  谪:

降职远调。

  削:

革职罢官。

  废:

罢免或废黜。

  退:

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

屏弃不用。

去:

去职,被调离

 左迁:

降低官职调动。

  擢:

提拔、选拔。

  授:

封给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

阴:

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

山南水北。

  2.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姑苏、吴郡--苏州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会稽--绍兴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地名

  

(1)六合:

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

"八"是指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荒,是荒远之地。

"八荒"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3)九州: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一般指中原地带。

陆游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五湖:

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5)四海:

①泛指海内之地,即全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②指我国周边环绕的海:

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随时代变化,四海所指亦有变。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江东):

即长江以东。

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南偏南、东北偏北流向,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古人习惯上叫""。

即今苏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区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7)江表:

长江以外,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关中:

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欲王关中。

   (10)关西: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为关西"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11)崤函:

古代崤山函谷关的合称"据崤函之固。

"

(12)塞外(朔北、漠南):

塞,指长城要塞。

塞外是指长城以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一带"昭君出塞"。

即到了塞外。

(13)百越(百粤):

秦时"百越"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4)姑苏(吴县):

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京口:

古城名,故城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曾是东吴孙权等朝建都古城。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山、水之"阴阳":

山之"阴"--太阳照不到之面,即"山北"如"山阴"(古地名)后入会籍,又入绍兴

 山之"阳"--太阳正照之面,即"山南"如"华阳"在华山之南

水之"阴"--河水"南岸"如"淮阴"在淮水之南岸

水之"阳"--河水"北岸"如"汉阳"、"洛阳"在汉水,洛河北岸。

 (17)五岳:

因历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

泰山(东岳,又叫岱山,岱宗,山东)、衡山(南岳,湖南)、华山(西岳、陕西)、恒山(北岳,河北)、嵩山(中岳;河南,少林寺在此)。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8)赤壁:

山名。

在湖北省蒲圻县的长江南岸,与洪湖隔江相望"赤壁之战"。

苏轼在赤壁(今黄罔)怀古,写前后《赤壁赋》与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日: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镇《连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

"端午被恩荣。

"

  七夕:

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和凝《宫词》: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中秋: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重阳:

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有《腊日》诗:

"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婴儿-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总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90岁-背之年70~80岁-耋。

80~90-岁耄。

   100岁-期颐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

私下、私自。

  敢:

冒犯、冒昧地。

  蒙:

承蒙。

请:

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

有劳大驾。

惠赐:

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中华女性称谓多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

“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红楼梦》第1回: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诗经·周南·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

清《冷庐杂识》中载:

《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

其他记载还有:

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古人名号

古人士大夫阶层,除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斋名等不同名号。

如: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斋名聊斋,因未做官,死后无谥号。

   字:

亦称"表字"屈原名平。

字原;诸葛亮,名亮,字孔明 

   号:

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称号"东坡居士"是苏轼自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 

   谥号: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谥号"王翱谥号为"忠肃",称王忠肃公;北宋人陈尧咨,谥号"康肃",称"陈康肃公尧咨" 

   庙号:

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

从汉代始,第一个皇帝称太祖(高祖、世祖),以下为太宗、世宗等汉高祖--太祖高皇帝;隋文帝--高祖文皇帝。

"太祖"、"高祖"即庙号。

("高皇帝"、"文皇帝"是谥号,一般庙号放在谥号之前。

) 

   斋号:

宋元以来,文人雅士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斋名"。

"室名"斋,即书斋;室,即住室"项脊轩"是明人归有光的书斋名;"老虎尾巴"是鲁迅北京寓所的书斋名。

"复庵"是明末范养民于明亡后隐居华山时修建的住室名。

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

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

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

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

  (3)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

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

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古人称谓

直称姓名:

在正规场合,不表露感情及倾向时用,分他称与自称;有时也含感情色彩"曹操自江陵将顺流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不带感情),"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带厌恶感情) 

   自称:

称姓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称名:

"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称字:

称"字"一般表亲近。

名与字之间有时有联系,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有的无联系,如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

先称"字",后称"名""冀君实或见恕也"。

"贤大夫者,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称号:

"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号表尊敬之情"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称谥号:

除朝廷封谥以外,还有学者死后,他的亲人、后学为其加的"私谥""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谥号。

陶渊明死后,顾延年在为其作诔时,私谥为"靖节先生" 

   称斋名:

以其书斋名称之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官名:

表尊敬对方称官名,有时多为表示荣宠的加衔《答司马谏议书》"谏议"即谏议大夫,是司马光当时的官职。

"豫州今欲何往?

""豫州"即豫州牧,是刘备以前的官名 

   称爵名:

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柳敬亭于幕府"左良玉曾被封为"宁南伯",后又被封为"宁南侯" 

称籍贯:

王安石文集为《临川先生文集》,"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

 

   兼称:

一般先称官名,其次是籍贯,最后是姓名及字。

这时官名、地名成了姓名的修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是籍贯,"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

(籍贯)、(名)(字)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敬称:

称皇上或国君为"上"、"大王"、"皇上"、"陛下"、"万岁"等"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窃为陛下惜之!

   称老师为"夫子"、"子"、"师"、"先生"等"夫子何哂由也?

   称朋友或长辈为"公"、"夫子"、"君"、"足下"、"大人","丈"或加"太、从、令、贤、仁"等。

称已故皇帝为"先……"或称庙号。

称已故长辈为"先……""先考(父)、"先妣"(母)等"某公守法?

""夫子何哂由也?

""太后、太夫人""从父从母("从"表叔伯关系)"令尊"、"令郎"、"令爱""贤弟"、"仁兄""先帝创业未半。

""妪,先大母婢也。

""先大母"指已故的祖母。

"先妣尝一至。

   谦称:

诸侯王自称"寡人"、"孤"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孤之过也。

大夫何罪?

臣下自称为"臣""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一般人自称为"仆"、"不才"、"不佞"、"愚"、"妾"、"敝人"、"臣"或加"家"(家父)"愚以为宫中之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妾"是女人谦称 

贱称:

对晚辈或下属不客气地称呼为"竖子"、"小子"、"阉"等"唉!

竖子不足与谋!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大阉之乱" 

   平晚辈称:

"尔"、"汝"等,是不客气的说法"而翁长诠","尔何知"("而"通"尔")"汝生于斯而葬于斯。

   九族:

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合为"九族"十族尚且不怕,何况九族!

 

   避讳:

对君主或尊长,不直接指名道姓,而改用他字或空字,缺笔的办法叫"避讳"将"娥"改为"嫦娥",是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

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

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

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

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

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②谥号式。

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

"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

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

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

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

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

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

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

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

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

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

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中国文学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