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903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题_精品文档.doc

1.教育学时研究

教育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教育学中要涉及的三个基本观念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4.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著作《论语》

5.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6.苏格拉底运用的“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著作也是西方最早的著作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育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8.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呗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9.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康德的著作《论教育》洛克的白板说

10.教学的类型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11.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12.课堂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3.美国的杜威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他提出的“做中学”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14.学校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1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16.教育者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17.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学习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18.建立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尝试始于清朝末年

19.当前我国主要的教育类型也学校系统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0.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21.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

22.学校精神文化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23.学校精神文化的形式课程文化课延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

24.人的本质是起自然性、社会性、精神属性的统一

25.心理发展包括心理活动内容发展和认知过程的发展

26.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等特征

27.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教育、选择教育、激励教育、评价功能

28.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9.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德育方面、智育方面、体育方面、美育方面、劳动技术方面

30.制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社会需要。

制度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是人的需要

31.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2.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

33.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34.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一教授无知的人

35.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美国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

36.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隐含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协作性

37.从课堂生态角度上说有自然即是课程、生活即是课程、自我即是课程

38.课程目标设计的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适当化

39.课程标准的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40.教学过程即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还是学生特殊的生活过程

4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讲授课、演示课、阅读指导课

42.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43.上好一堂课的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44.德育的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45.我国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知与行统一原则,生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原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集体教育也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操行评定的原则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公正客观、促进学生发展

47.确立奋斗目标要遵循的原则方向原则、针对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48.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要做到班主任要积极阴道、树立榜样,示范引导、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1994年1月1日施行。

立法施行的依据宪法依据客观依据、政策依据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

51.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

免费性、公益性、平等性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于1991年9月审议,1992年1月1日施行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2007年6月1日施行

5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简答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时观察一般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2.教育学的基本任务?

1.发展教育理论

2.解释教育问题

3.改造教育实践

4.提高教师素质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生产性质的变化必然一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3.现代教育是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4.在教育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偶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

5.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4.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范式趋向多元。

2.教育学学科主体性不断加强。

3.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扩充。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6.教育是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阶级性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劳动想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根据考古学教和人类学揭示的史实,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8.农业社会的教育体现出的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的阶段性欲等级性十分鲜明。

3.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教育的生产性十分薄弱。

4.教育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5.官学和私学并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9.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的主体性日益确立。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增强.4.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10.信息社会的教育?

1.教育的多元化。

2.教育的国家化也本土化。

3.教育的终身化也全面化。

11.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制约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为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制约。

2.学校教育制度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

3.学校教育制度为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12.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1.学前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也职业教育相结合。

4.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综合化。

5.成人继续教育得到迅猛发展。

1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发展科学研究和推广科学研究成果的功能。

14.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上带有很强的外在性。

2.无意注意扔起重要作用。

3.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

4.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5.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逐步发展。

6.自我意识不短成熟.

15.童年期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低年级儿童对学习形式感兴趣。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1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即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

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为全名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1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培养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与现代社会发展与变化的主体,以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生产、社会发展的目标协调。

2.培养民主主义的促进者承担社会义务的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以与现代政治生活现代民主发展的目标协调。

3.培养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以利于实现现代人的使命。

这样的教育目的就是“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的教育目的,实现这种教育目的,需要实施终身教育,或者说只有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那种教育,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需要时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制定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定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制定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人的需要时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其次,从人的需要方面来说,人的发展的需要时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教育目的的确立,既要考虑社会的客观需要,还要与教育对象的需要相吻合。

1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0.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

1.使小学生初步序号生活自理。

2.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使小学生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

21.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2.素质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然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23.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目标或落实。

1.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目标或落实。

24.教师的职业角色及其转化?

1.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文化的传递者。

2.教师是学生人格和道德的朔着者。

3.教师是学生团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4.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

25.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职业理念的转变?

1.在职业观赏要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