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974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docx

完整版的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讲解

学习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理论与学习科学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理论:

是一套有关学习的定律或原理,它是研究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

学习:

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在认识论发展史上,有关知识的起源存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立场。

(1)经验论的观点、特征和影响

(a)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人的感觉经验。

知识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

(b)经验论的7个特征:

感觉论、客观主义、还原论、联想主义、机械论、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

(c)经验论尤其是其中的联想主义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客观主义影响了行为主义与信息加工理论。

(2)唯理论的观点、特征和影响

(a)唯理论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的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知识因而是思考和推理的结果。

(b)唯理论的3个特征:

先验论、心理的组织和解释主义。

(c)唯理论对认知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3、学习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习理论主要存在四大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

下面就按时间顺序来叙述这些理论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1)19世纪晚期,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此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理论的主要特点:

还原论和内省法。

冯特的研究及时现代学习理论的摇篮,又是后来学习心理学的靶子。

(2)行为主义:

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又经过格思里、赫尔等人的发展,之后斯金纳又对它做了总结和发展。

(3)格式塔学派:

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形”,也就是对事物、情景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学派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

(4)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

两个典型的代表:

早起的托尔曼和后来的班杜拉。

托尔曼把认知因素引导了学习过程中,从S-R发展到了S-O-R。

班杜拉提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另外,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的理论,强调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以及认知过程等。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认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

人本主义:

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

(6)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4、学习科学

1991年举行了国际会议,并首次发行了《学习科学杂志》标志着学习科学的产生。

学习科学是一个研究学习和教学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教育设计以及其他领域。

学习科学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有效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告诉教育者们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包括课堂正规学习环境以及诸如科学中心、课外俱乐部、远程学习、计算机辅助软件等非正规学习环境,使人能够学习得更有深度、更有效,从而通过教学的、技术的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创新来促进教育的改善。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接的形成。

强化:

在反应之后出现的事件(即结果)被看做强化。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2.行为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教师是信息的呈现者,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以下4个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接近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反馈原则和强化原则。

行为主义的教学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选择终点行为;其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第三,步调划分;第四,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知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在程序教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程序教学:

是指一种能让学生自学特定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自学是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的,特定的材料是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主义:

把学习看做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由接收、短期存储、编码、长期存储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

2.认知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三大增强学习的原则:

定向与回忆、智力技能和个别化。

教学是指在学习情境中队外部活动的控制,对应于学习者内部所发生的学习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主义典型的教学模式是直接教学。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重组、转换或改造)。

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

2.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

著名的教学模式有随机进入教学、情境性学习、抛锚式学习、真实性学习、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协作学习等。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相关,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价值,进行意义学习和自由学习。

人本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章学习与脑

第一节学习的脑机制

学习的脑机制可以分为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机制、生物化学机制、大脑皮层、大脑半球等层面。

学习是整个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1.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机制

(1)神经元

两类神经元: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突触(轴突和树突)构成。

神经胶质细胞,也叫中间神经元,它没有细胞体,在脑中的数量十倍于神经元,主要是起支撑、提供营养及协助代谢等作用。

按神经元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神经环路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环路。

反射弧是一种最简单的神经环路。

短时记忆的脑机制:

赫布推测短时记忆的神经基础是脑在神经元活动的反响环路,当神经冲动输入此环路就能形成反响振荡,从而使环路中的神经元能够自我激活,信息得以暂时储存。

2.学习的大脑皮层机制

根据大脑的形态和功能,可将大脑皮层划分为枕叶、额叶、颞叶和顶叶。

在大脑皮层的各功能分区中,联络区与学习的联系最为紧密。

颞顶枕叶相互连接的部分构成了一片较大的联络区,这部分区域与感觉学习和空间学习有关。

3.学习与大脑半球

左半脑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

它主管着人们的言语、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记忆和时间感觉等心理活动,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

右半脑则是处理表象和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中枢。

它主管着人们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做梦、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舞蹈以及态度、情感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功能。

问题:

脑的半球优势对学习有哪些启示?

答:

人们往往把负责言语功能的左半球称为有时半球。

与大脑左右半球相联系的还有人的双手。

人的右手是由大脑左半球制备的,左手则由大脑右半球制备。

右利手者的大脑左半球往往是优势半球,而左利手者的大脑右半球往往是优势半球。

第二节学习与脑发育

1.脑发育的基本过程

脑发育包括神经元的增值、分化,以及大脑皮层的发育。

2.脑的可塑性

脑的可塑性是指脑受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脑的可塑性是内部成熟和外部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验和学习对于脑的塑造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改变人脑树突的数量与树突棘的形状,二是改变人脑的功能代表区。

3.脑发育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的时期。

问题:

脑发展的关键期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P51

答:

关键期对于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脑的可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能在关键期内提供适宜的刺激,脑就能得到又快又好的发育,缺乏刺激或刺激不当都会导致脑发育不良。

即使过了关键期,学习对脑的塑造作用还在继续着。

只是错过了关键期之后,个体的学习更加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第三节基于脑的学习

1.脑的节律

(1)脑波——脑细胞的节律

脑波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

脑波可根据活动频率划分为四种,分为a波、β波、θ波、δ波四种波段

(2)脑的时间表

一天之内有四个学习的高效期:

1.清晨起床后

2.上午8点至10点

3.下午6点至8点

4.入睡前一小时

2.基于脑的学习原则

基于脑的学习:

是指以人脑生就的自然方式进行的学习,它强调学习应当遵从脑的活动规律,适合和促进脑的发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基于脑的学习?

答:

为了实现基于脑的学习,教育者要使学习者在生理上获得充足的睡眠、丰富的营养与运动锻炼,在心理上激活先前经验,主动利用学习策略。

同时,还需要创设丰富的环境。

第三章学习与进化

第一节进化与认知

一、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以进化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研究。

从狭义上讲是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当代进化心理学。

狭义的进化心理学有两条基本假设:

第一,有机体是在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历史性地形成的;

第二,历史性形成的有机体的一切方面都对维持有机体的存在具有积极意义。

狭义的进化心理学主要观点包括:

1.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

2.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3.人类进化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生存和繁衍

4.心理机制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演化物

5.模块性是心理机制的特性

6.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题:

进化认知心理学与传统认知心理学在假设上有什么不同?

P61

答:

进化认知心理学是应用进化思想对信息加工进行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它认为心理由相互独立的模块构成,每一模块像心脏和肝脏等人体器官一样具有解决特定问题的专门机能。

从进化的角度看来,研究诸如记忆、注意、推理等能力的最好方式,是采取一种任务和领域特定的方法,关注每一种能力所行使的特定的进化功能。

这就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假设明显不同了。

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假设认知结构具有一般目的性,独立于加工的具体内容;同时,也并不考虑这些认知机制解决的的具体适应性问题,即功能不可知论。

二、进化与决策

问题:

为什么从进化的角度看,原来认为是人类认知机制的局限性特征变成了认知机制设计的精妙之处?

答:

传统的研究大多是强调人们认知上的各种局限性,然而,当从进化的角度考虑时,人们将会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

这些有限性的精妙之处——它们是一些精心设计的系统组合,而并非仅仅是人类愚笨的证据。

具体表现在如下:

(一)适应性的启发式决策

1.再认和忽略:

选择认识的而忽略不认识的。

2.使用唯一理由:

当找到第一个能够区别其余选择的线索时就停止继续搜索。

例如选择最好的、选择上次选择的、最少使用

3.从一系列选择中做出决策。

(二)基于经验的决策

依赖于自己或他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

三、进化与记忆

1.“合理”的遗忘

2.遗忘的功能

(1)避免思维混乱

(2)促进启发式策略的使用

(3)策略性的信息阻隔

3.事后聪明偏差——记忆的未来导向

事后聪明偏差:

是指人们一旦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就倾向于过高估计再之前自己能够预测到结果的程度。

4.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进化角度的功能性解释

问题:

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有什么进化意义上的好处呢?

答:

对于短时记忆容量的经典估计是7±2个组块,而进化的研究表明其容量可能更小。

当工作记忆的局限破事人们依赖于小样本的信息时,这些小样本也同样具有特定的优势:

他们能够更快地探查到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共变关系,从而强化推理的因果性。

考虑小样本信息比考虑大规模的总体信息更容易发现其中的相关性。

基于小样本的估计比在总体中有更大的可能性找到真实的相关关系。

四、进化与社会认知

在进化过程中,某些相同的特定背景下不断重复着的认知活动会变成适应特定问题的认知模块。

从进化的角度主要关注社会契约模块和欺骗探测模块。

社会契约模块理论认为,人类已经进化了相关的能力来解决社会交换中的欺骗问题,从而确保人们在交换活动中成功。

人类拥有专门推理社会契约问题的认知适应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欺骗探测。

第二节进化与教育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朴素知识、推理和归因偏差等进化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学业学习相关联。

一、进化心理与知识分类

进化教育心理学中把知识分为生物学上的第一类知识和第二类知识。

第一类知识:

是指人类大脑在生物机制上就预备着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形式。

第二类知识:

是指虽没有第一类知识的那种天生优势,却是在现代世界中成功生存所需要的特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以第一类知识为基础。

二、进化心理与学业学习

生物学上第二类知识与第一类知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校就应运而生。

这种与学校同时出现的学业能力被称为第二类能力,它是以组成朴素知识领域的认知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1.朴素知识与学科学习

(1)朴素心理学与阅读和写作

(2)朴素生物学和生物科学

(3)朴素物理学和物理科学

2.知识进化与教学

(1)遥远程度和教学

(2)朴素知识和教学

问题:

请举例说明人类天生的朴素系统与现代学术学习的关系。

答: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朴素知识、推理和归因偏差等进化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学业学习相关联。

生物学的第一类知识领域包含了朴素知识和基本的能力。

朴素知识包括朴素心理学、朴素生物学和朴素物理学。

进化教育心理学认为,科学、技术和智力上的进步是从哪些由朴素心理学、朴素生物学和朴素物理学以及其他进化领域组成的认知系统和推理偏差中产生的。

三、进化心理与学习动机

1.进化动机与学习动机

儿童天生就好奇并有内在动机去积极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进化动机与教学

问题:

进化教育心理学给予人们哪些教学启示?

答:

第一个教学启示是教育的广泛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文化对于学校学业能力的重视程度。

第二个教学启示是学校教学的活动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组织儿童的行为,以使他们参加到活动中。

第三个教学启示与儿童对于学校学习的归因,特别是他们对于在学校成功所需的能力和努力的相对重要性的归因。

第四章学习与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选择、集中与学习

1.注意的选择与学习

(1)被动注意与学习

新异、动态和强烈的刺激会自动捕获我们的注意,这是由人的注意系统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这也是刺激驱动捕获的形成机制。

刺激驱动捕获是外界刺激的特征所引起的自下而上的选择性注意。

(2)主动注意与学习

当外界刺激引起自下而上的加工时,注意是被动的。

当个体受到目标驱动而进行自上而下的加工时,注意则是主动的。

自下而上的注意:

是指外界刺激的相关特征能够自动抓住我们的注意。

自上而下的注意:

指个体受到目标的驱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控制。

考题:

自下而上的注意(被动注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

自下而上的注意:

是指外界刺激的相关特征能够自动抓住我们的注意。

当外界刺激引起自下而上的加工时,注意是被动的。

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新异的刺激能够引发大脑皮层的兴奋。

(2)动态的东西会自动捕获我们的注意

(3)刺激的强烈对比能够捕获注意

2.注意集中与学习

注意的稳定性:

指将注意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于某一对象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注意的集中时间越长越好吗?

答:

稳定的注意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但是并非注意集中的时间越长越好。

过于持久的注意集中会首先增加大脑皮层兴奋区的疲劳程度,导致学习效率的每况愈下。

最适合学习的注意力投入模式应当是采用“集中注意,分配注意,再集中注意”的波动式注意模式。

第二节注意的分配与学习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分配在两个或多个不同对象和活动上的注意品质。

1.自动化与注意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是因为在同时进行的两个任务中,至少有一个事处于自动化加工水平上的,这保证了我们耗费的注意资源不会超过大脑的“内存”限制。

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1)任务的相似性

(2)任务的难度

(3)练习的作用

(4)主观预期

第三节注意的转移、广度与学习

1.注意的转移:

指能够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品质。

注意的转移收到原有活动和新活动的性质对比等因素的影响。

2.注意的广度:

即注意的范围,是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内能够把握的刺激的数量。

从学前到小学、初中、高中,个体的注意广度不断增加。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对象本身的特点

(2)个人的知识经验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1.记忆的发展

(1)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巴德利等人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弥补了短时记忆理论的不足,工作记忆模型由中枢执行器、语音环和视觉-空间画板构成。

后来巴德利在原有三成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情节缓冲器,构成了工作记忆的四成分模型。

(2)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容量呈发展性变化;童年期记忆缺失和老年期记忆突起是情境记忆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逐渐掌握和使用复述、组织、回忆线索等记忆策略,策略的使用可以帮助儿童记得更多更牢。

2.记忆的影响因素(如何利用记忆的影响因素促进信息的长期保持?

(1)情境因素

(a)系列位置效应

(b)情境匹配

(c)材料的可理解性和意义

(2)个体因素

(a)先前经验

(b)情绪

(c)神经化学物质

第二节记忆、学习与教学

记忆与学习相互作用。

记忆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与智力存在相关;工作记忆还影响着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写作、数学等方面的学习;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以及元记忆对学习的影响正在被逐步解释。

同时,学习也可以促进记忆,除了帮助学习者习得一般记忆策略外,还可以使用教学策略,如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及多元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等,以促进学习者在头脑中长期保持学习内容。

1.如何利用位置效应安排教学?

(1)在一堂课的开始,也就是在到达高效期-1之前,利用复习先前知识或者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入,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的信息和技巧应该在高效期-1授予,因为这段时间呈现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

(3)利用低沉期对新学习的材料进行练习和回顾。

(4)在高效期-2对整节课进行总结,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记得牢,并且是促进学生领悟和理解意义的重要时机。

2.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者有效记忆?

答:

(1)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多元的教学方法

(3)营造尊重宽松的课堂气氛

(4)利用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

第六章学习与思维

第一节结构不良问题解决

1.结构不良问题的定义及特点

问题:

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些列行动。

纽威尔和西蒙进一步对问题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进行了区分。

问题的客观方面:

或称为任务领域、任务环境,是指问题的客观陈述。

问题的主观方面:

称为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

问题空间包括三个成分:

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化的操作。

问题就是个体根据对任务领域的理解所形成的包含初识状态、目标状态和算子的问题空间。

根据问题空间是否明确将问题氛围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算子是确定的,有着明确的准则和解决步骤,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

结构不良问题:

是指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解决方法的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的特点参考P136表6-1

2.如何提高个体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

答:

认知因素、元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影响了我们对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1)认知因素

(a)知识

(b)策略

(2)元认知因素

(3)非认知因素

(a)动机

(b)科学态度

第二节学习与创造性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各流派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创造性思维的?

答:

创造性思维:

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或者再现思维而言的,它是指提出或产出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工作成果的思维过程。

它是创造性的核心。

心理动力学认为创造力来源于意识和无意识驱力之间的张力。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时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结果,创造性活动也不例外。

人本主义者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心理调适的结果。

2.创造性思维与知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关于知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为张力观,即创造性思维是以特定数量的知识为基础,但是过多的经验又会导致个体的思维定势,反而阻碍其创新,因此在知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中等程度的知识与创造性思维同时发生,即知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呈倒U型曲线。

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就像地基与高楼一样,只有建立了牢固的地基才能修筑高楼大厦。

因此,丰富的知识使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且知识量越多,创造性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这一观点被称为地基观。

第三节学习与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

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

2.如何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答:

总的说来,训练批判性思维,存在两种途径,一条途径是使用专门设计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另一条途径是在常规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1)一般性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

人们开发了一些一般性的训练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程。

如:

德波洛的CoRT课程、里普曼的儿童哲学思维教程和弗斯坦的思维工具强化教程

(2)在常规教学中训练批判性思维

(a)在比较熟悉的主题中,学生最容易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

(b)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c)做好教学设计

(d)提供各种不同的两难材料,进行反复的练习

第七章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1.自我调节学习:

指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

2.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

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齐默尔曼提出是由计划阶段、行为表现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组成的。

巴特勒和温内提出自我调节学习是由一个信息循环过程构成的,包括任务界定阶段、目标设置和计划阶段、策略执行阶段和元认知调节阶段。

3.如何利用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式来帮助一个不善于学习或者考试的学生?

答:

(1)在计划阶段,要给自己设置清晰、具体、合理的目标,并思考运用那些学习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而且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将要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的,是能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考试成绩的。

(2)在执行表现阶段,可以运用想象、自我指导、注意力聚焦等技术来进行自我控制。

在这个阶段,自我监察就像第三只眼,他需要观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例如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的效果来调整学习策略。

(3)最后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尝试着把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