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8678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詹天佑》第二课时 之四.docx

《詹天佑》第二课时之四

《詹天佑》第二课时之四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

冯蕾芳

  

  教学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

  2、习得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体会,为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写有个性特色的点评。

  3、创造性地编拟光绪皇帝为表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而下的诏书。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

  2、边读边体会,为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写有个性特色的点评。

  教学难点:

  描写“人”字形线路言语的理解及从中体会詹天佑创造性的杰出才干。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写词句,引导个性表达

  1、听写词句。

  词语:

(1)阻挠要挟嘲笑

(2)朝廷腐败经济落后(3)科技薄弱人才缺乏

  句子: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引导表达。

  

(1)用上听写的词句和“在……情况下”的句式说一说詹天佑如何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个任务的。

  

(2)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言语来说明,可以不用“在……情况下”的句式,再说一说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

  (如“詹天佑看清了帝国主义侵略野心和卑劣手段,感受着清朝政府对自己无限信任的兴奋,承受着经济落后、人才缺乏、科技薄弱的重大压力,挑起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担。

”)

  板块二:

  激趣引路,进入新知学习

  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全线竣工,实现了詹天佑提出的“质量高、花钱少、时间省”的目标,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授予他一封诏书,出示: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天佑总办,因你

    _________________,特封________________

  钦此

                 光绪三十九年

  板块三、

  学文探究,欣赏天佑人格

  1、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主要选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

  (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自由朗读后展示个性化的朗读,重点采用个别朗读的方式,结合师生的评价及自评。

穿插集体朗读。

  

(2)选一句话,把自己体会到的用点评形式写一写对詹天佑的认识。

  (如:

詹天佑你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样为国争光,你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身体吃得消吗?

  2、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

  

(1)选择学习

  

(2)小组合作

  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

  (3)反馈引导

  师激情地:

施工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迁到南口,八达岭隧道8个月打通,花时极短,整个工程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4年就竣工了,总费用只用了外国承包商索要价的1/5,为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

  板块四、

  激情朗读,补充皇帝诏书

  1、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2、举行盛大通车典礼之日,许多人云集北京,那些曾经阻挠、要挟、嘲笑过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会怎么说?

  教师提供资料:

一位外国来宾竖起拇指夸奖:

“詹总办匠心独运,真了不起,令祖龙望而夺气。

”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昏过去的。

  3、声情并茂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4、补充皇帝诏书。

  如“天佑总办,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且一丝不苟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全线竣工,为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

你的成就将载入史册,朕特封你为铁路大学士,发“勇士”奖章,赏白银五两。

铁此。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永远记住这个充满智慧、充满魅力的名字——詹天佑。

  板块五、

  布置作业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拓展练习,任选一题。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l、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

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

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

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

”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

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附:

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

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

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讨论交流。

    (体现在: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

”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

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

说明了什么?

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

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

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示例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

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

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  娱()  僻()  怖()  宪()

  伐()  误()  避()  布()  选()

  胖()  刑()  押()  舅()  绞()

  伴()  形()  胛()  臼()  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

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

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4.学习“被捕时”。

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三、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同学之间展开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